地方史志
-
涪乘启新(清)贺守典,熊鸿谟方志是详细记载一地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诗文、著作等的史志。它是国史的基础材料,犹如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它是时代的毛细血管,可窥见大众百姓的脉膊跳动。方志文本分门别类,取材真实,内容丰富,剪裁得当,保存了相当复杂多样的社会信息,是研究历史,特别是地方史的重要的参考资料。《全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我国历代地方志八千二百多种,每种都注明卷数、版本、纂修者及藏书单位等信息,便于使用者参考阅览。历代《涪州志》即是中国方志的组成部分。涪陵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地连五郡,舟会三川,百物辐辏,人文畅茂,自古为水陆要冲,商贸名城。《禹贡》记载属梁州之域,战国为巴子国都,秦置枳县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郡、州、县等治所。具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的涪陵,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历代的涪陵地方志都有较为详细的辑录。涪陵的地方志书,可考的始于北周。散见于史册的有北周的《涪陵地图记》,唐代的《涪州图经》,宋代的《涪州新图经》《涪陵记》《龟陵志》《龟陵新志》等八种。明代有《涪州志》两种。清代有官修《涪州志》五种。可惜由于朝代更迭和其他天灾人祸造成的社会动荡,清康熙之前所修的地方志书皆已散佚,对了解、研究涪陵地方史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令人扼腕。中国有盛世修志的传统,历朝历代帝王对修国史相当重视。一方面,新王朝建立,即修前朝史,一朝一朝延续下来,成为惯例。另一方面,各地方官员对修方志也异常热情。康熙以来,先后担任涪州知州的董维祺、郭宪仪、多泽厚、徐树楠、德恩、吕绍衣等就亲自主持过《涪州志》的修纂工作。据文献记载,涪陵自明嘉靖以来,已有明嘉靖三十年《涪州志》,清康熙二十二年《涪州志》,清康熙五十三年《涪州志》,清乾隆五十年《涪州志》,清道光二十五年《涪州志》,清同治九年《涪州志》,清光绪三十一年《涪州小学乡土地理》(又名《涪乘啟新》),民国十七年《涪陵县续修涪州志》等八种方志。但长期以来这些宝贵的地方史志资料因印数有限,藏本奇缺,已经作为古籍文物加以保护,极少与广大读者见面。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启动地方志编纂工作,历代方志也只是极少数修志人员有条件参阅,因岁月流逝和保护手段有限,加之古籍图书纸张发黄易碎,有些古籍孤本几近毁损。这一方面有可能造成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又对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本土历史知识,增加历史学养,培养爱国爱乡的情感造成了无形的隔膜和障碍,方志的赓续文脉、资政育人的特殊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
江西省情资料手册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本书为2021年新版。本书是为了帮助在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及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认清z新省情而编写的,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基本省情篇、发展格局篇、专题资料篇、比较资料篇。手册通过展示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概况,力求做到覆盖面广、内容简洁、易于查询、携带方便,资料z新,一册在手,省情尽知。 精彩内容呈现:3.历史沿革●旧石器时代:鄱阳湖周边和赣江中下游许多地区已有远古人类繁衍生息。代表性遗址:万年仙人洞遗址。 ●新石器时代:普遍以农业经济为主,而且以栽培水稻为主要生产活动,也兼营一些狩猎和捕鱼。代表性遗址:筑卫城文化。●商周时期:吴城、新干等商周遗址的考古发现,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定论,表明当时赣江中下游地区已经具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着一支与中原地区并驾齐驱的青铜文明。代表性遗址:吴城商代青铜文化遗址。●春秋战国时期:江西谓之“吴头楚尾”,主要系指赣北地区而言,赣南地区称为“百越之地”。●秦汉时期:秦朝设立九江郡,辖境内有赣北、赣中、赣南。赣西则由长沙郡管辖。江西境内的行政区划由西汉时期的1郡18县,发展到东汉末年的3郡35县,初步奠定了今天江西省政区的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孙氏东吴在江西设6郡,属扬州,江西还不是直属中央的州级独立行政单位。两晋时期,境内设江州,从此江西作为直属中央州一级的独立行政机构。南朝4代,各朝统治者仍加强对江州的控制。●隋唐五代:隋改豫章郡为洪州,置总管府,这是江西设立军政统一管理体制的总管府的开始。唐在地方行政机制是“道”制,江南西道的治所在洪州(南昌),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设9州49县。五代更替,江西仍为吴、南唐割据区域。隋唐五代使江西与大中国历史发展同步,创造出大大超越前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宋元明时期:北宋时期是江西行政区划发展的全盛时期,共有13州军,管辖65县;南宋江西全境为9州4军,下辖68县。到了元朝,江西是全国10个行省之一,省辖18路、9州、13个路属州和78县,辖境跨越南岭南北,包括今江西大部和广东大部。明朝江西布政司下辖13府,辖78县,除婺源外相当于今日的江西区域范围。此时的鄱阳湖及赣江成为南北物质交流的重要通道,江西作为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域已完全确立为国家的重要财富基地,并涌现出大批精英人才,文化事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呈现出“江西填湖广”的人口流动局面。●清朝时期:前清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辖13府,1直隶州,77县,江西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清中晚期,尤其是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入,加速了手工业的破产,江西经济、文化地位下降,边缘化趋势开始显现。“辛亥革命”后的13天,九江宣布独立,这是继湖南、陕西之后全国第三个宣布独立的地方。之后,江西同盟会武装起义,宣布江西独立,标志着清朝在江西的统治结束。●民国时期:1913年7月,北洋军阀开始了对江西14年的统治。在1927年起的7年中,江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的主要地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引导了中国的前进方向和历史命运。抗战时,全省60多县先后遭到日军侵扰,其人民对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9年5月22日,二野第四兵团第三十七师解放南昌。6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邵式平为主席,范式人、方志纯为副主席。6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成立,陈正人为书记、范式人、杨尚奎为副书记。6月25日,江西军区成立,陈奇涵为司令员,杨国夫为副司令员。至此,全省党政军机关成立。9月30日,四野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八军解放石城。至此,江西全境均获解放。
-
青岛市志冯英本书以《青岛市志》相关工业分志为基础,结合相关研究著作、参考**研究成果编著而成,反映青岛地区工业各门类自事物发端至1985年期间各历史时期的的发展变迁历程。本卷照片图注增加了该照片所反映事物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数据,力求增加照片的信息量和可读性,以达到图文并茂。本卷编纂既广泛采用前人著述论说,又注重吸收**研究成果,力求资料丰富、述体规范、文字简炼,为读者提供一部权威性、可读性及学术性兼备的资料性著述。读者对象为社会各阶层群众。
-
临沂市罗庄区志彭长强罗庄区为山东省临沂市辖区,1994年12月临沂地区撤地设市,析原县级临沂市西南境所置,因区行政办公中心驻罗庄镇而得名。至2013年,全区总面积568.55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3个镇、119个社区(283个自然村)。本书全面客观、详略得当、图文并茂地记载1995-2013年罗庄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全貌,真实反映罗庄区19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动轨迹,以及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产生的新体制,实施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就和带来的新变化,描绘了罗庄区繁荣新区的崛起过程、优美生态和发展的巨大潜力,浓墨重彩地反映区情特色和时代特征,充分展示了罗庄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累累硕果,不仅为社会各界了解罗庄区、建设罗庄区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性文献,也为各级领导掌握区情、决策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
中山简史胡 波本书站在人类文明史的角度,以生动简洁、隽永凝练的语言,叙述了中山沧海桑田的变迁和人文社会的演进。既有宏观的人与自然的历史俯瞰,也有微观的人与事的文化探析,在点面结合、人地相融中讲述中山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展现千年中山的人文社会风貌和人文自然场景。【作者简介】胡波,历史学博士、教授。曾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和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长期研究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岭南文化与香山文化、心理与历史、华侨华人史、商人与商会。发表论文百余篇、著作30余部。代表作有《历史心理学》《岭南文化与孙中山》《香山买办与近代中国》《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史话》《误读的思想传统一一民本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辛亥革命前后的中英经济关系》《商会与商道》《走出伶仃洋》《孙中山的人格魅力》《心理与历史十五讲》等。
-
旧县镇志吴福田,高德星《旧县镇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存真求实、秉笔直书原则、述、记、志、传、图、表、录并用,用25章、80多万字,全面记述旧县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是进行乡情教育的好教材。这部志书是武安人大的第一部志书,书写了武安县第一届至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和武安市第一届至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不平凡历程,资料翔实,价值丰厚,是熟知和研讨武安人大历史的教科书,是武安地方史建设的浓彩重笔。
-
桃夭潘年英全书采用图文方式从“苗族的生育神话与传说”“苗族的生殖崇拜与生育习俗”“苗族的婚姻、家庭与生育”“苗族的孕产知识与生育禁忌”“苗族传统生育文化的变迁”等五个方面来探究苗族的生育文化问题。这将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当下的计划生育事业中提供可资借鉴的“他者”经验。其内容以作者采风调查、文献、笔记等构成,有较高的可读性。本书经多位专家审读,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民族问题上不涉及敏感内容,在内容上比较扎实,还有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可读可视,作为专题论述苗族生育文化的概述性读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田野调查借鉴作用,是一部具有多方面价值的著作。
-
上海市级专志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志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上海市级专志·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志》是整个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发展史志浩大工程的一部分。该书本着真实性、可信性、非常不错性的原则,紧紧围绕中国海运在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以及靠前航运市场起伏变化的大背景下所走过的道路,全面而翔实地记录了企业的成长经过与发展历程,展示了中海人砥砺奋进、争创品质的精神风貌与奋斗足迹。其中,既有非凡的业绩与成就,也有深刻的启示与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既是一部全面记录企业发展的历史书,也是涵盖发展战略、船队建设、市场营销、船舶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航运企业百科全书。
-
江西政区地名的古往今来暂缺作者本书立足于江西省政区地名文化的发展变迁,考察了各个政区地名的由来,探讨了政区隶属的变动情况,梳理了有着地名特色历史事件和风物,将江西各个政区地名背后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和所承载的家国记忆与情怀有效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启发读者从“地名”这一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江西地域文化和深入了解江西省情,对于保护好江西丰厚多彩的地名文化遗产,大力弘扬江西省的地名文化,讲好江西故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上海市级专志 华东师范大学志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华东师范大学志》为上海市二轮规划市级志书项目中事业单位专志中的一本,该志书由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编纂,历经十余年。该志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全面、准确地记述华东师范大学1951-2010年发展的历史,用史实说话,努力体现学校的历史传统与特色。其后附有2010—2020年的专记一章,以全面展现华东师范大学从建校至今以来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