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乌兰察布岩画盖山林著暂缺简介...
-
汉代简牍草字编陆锡兴编著汉代草书是文字学、书法学上的重要课题,尽管古往今来研究者很多,可是留下来的疑问还是不少。诸如草书的感念和草书的产生等问题。还有,如草书与隶书的关系,草书与楷书的关系等。当然汉草的草法和其在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也是热门的讨论话题。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很难一下子找到答案。它们看起来毫不相干,各自独立,但是本质上却是有内在联系的。除了认真的思考研究,还需要借助汉代草书的材料来分析借鉴对比研究。只有充分地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才能正确地认识汉代地草书。
-
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姚孝遂主编《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上中下)》编纂者以文字形体为主要线索,对现已发表的全部殷墟甲骨刻辞资料进行分析,剔除的伪刻、习刻及重出和常见字的残辞,然后分149个部首,三千六百多个字头,以类相从,所采用的甲骨有五万片左右,排列各类辞条近二十万条。
-
沐园四十泉拓罗伯昭编《沐园四十泉拓》系统阐述了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介绍了中医药词语、人物、机构与古代专题资料、中医药图书、中医药论文与特种文献、中医药外文文献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
西藏古格壁画孙振华摄影暂缺简介...
-
敦煌壁画临本选集敦煌研究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合编暂缺简介...
-
上海博物馆藏宝录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宝录编辑委员会编《上海博物馆藏宝录》内容分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工艺品,造像和符印钱六部分,刊出精品近一百三十件,收文一百二十八篇,合约三十五万字。
-
中国石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巩县石窟寺是继龙门石窟之后,北魏时期的又一座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它位于京都洛阳东北约55公里处,邙山东段大力山下的石壁上。背依黄河,面向伊洛。这里山明水秀,林木繁茂,修竹葱郁,自古以来就是洛阳地区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这本《中国石窟:巩县石窟寺》是“中国石窟”系列之一。
-
古籀拾遗·古籀余论(清)孙诒让著《古籀拾遗》和《古籀餘論》是清末著名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孙诒让(一八四八一九0八),(字仲容号籀廎,浙江瑞安人)的两部考释商周青铜器铭文的著作。《古籀拾遗》成书於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经孙氏重新校定,在温州雕版,光绪十六年(一八九0)问世。全书三卷,上卷從宋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旘法帖》所摹刻的铜器铭文中选取十四篇加以考订中卷和下卷则分别选取並考订了清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旘》摹刻的三十篇铭文和吴榮光《筠清馆金文》摹刻的二十二篇铭文。《古籀馀论》撰成於光绪二十九年(一九0三),孙氏生前未及刊行,一九二六年,容庚以王国维所得抄本付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募人刊刻,並为校補五百餘字,後戴家祥得见孙氏稿三,又为補阙千餘字,一九二九年刊成印行。原分二卷,共考释清吴式芬》《攈古録金文》中摹刻的比较重要的铜器铭文一百零五篇,容庚校刻时改为三卷,使之舆《攈古録金文》卷次相应。<
-
中国简牍学综论郑有国编著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出土简牍的专著。书中综合研究了古籍中关于简牍出土的记载、近代简牍的发掘情况,解放前后简牍出土的概括,重点论述和介绍了简牍形式与称呼、编联及符号,简牍的残缀组合及简册复原,述说了斯坦因与敦煌汉简、沙畹与流沙坠简、马伯乐与西陲木简、黄文弼与罗布淖尔简牍,以及战国楚简出土、居延汉简整理情况、云梦睡虎地秦简研究等。书中还详细论述了解放前后简牍的命运、遭际,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简牍的成果、各家的不同观点和贡献。书末还附有【简牍研究方法释例】、【中国出土简牍论著目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