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任继愈主编;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遗书》内容涉及西元4-11世纪的宗教文献、儒家典籍、公私文书、史籍地志。 每册收敦煌卷子不等,约照片900幅。全部出齐,共计100册左右。 敦煌文献的收藏因历史原因较为分散,目前国外所藏大多已經出版,国內收藏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最多。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任继愈主编;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遗书》内容涉及西元4-11世纪的宗教文献、儒家典籍、公私文书、史籍地志。 每册收敦煌卷子不等,约照片900幅。全部出齐,共计100册左右。 敦煌文献的收藏因历史原因较为分散,目前国外所藏大多已經出版,国內收藏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最多。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任继愈主编;中国国家图书馆编《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遗书》内容涉及西元4-11世纪的宗教文献、儒家典籍、公私文书、史籍地志。 每册收敦煌卷子不等,约照片900幅。全部出齐,共计100册左右。 敦煌文献的收藏因历史原因较为分散,目前国外所藏大多已經出版,国內收藏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最多。
-
彩陶谷建祥编撰采陶是远古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它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彩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彩陶距今8000年左右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老官台文化。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知中国彩陶的分布区域非常广大,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各地彩陶文化异彩纷呈,它们在彼此继承发展,交流融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有普遍共性,又具强烈区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体系,在世界彩陶艺术长廊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江苏境内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以其鲜明瑰丽的图案,多彩着色的工艺,流畅明快的笔触,构成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古代彩陶艺术中一朵闪耀着夺目光彩的奇葩。
-
中国历代书画鉴别图录刘九庵主编;故宫博物院编通过本书的介绍,使我们对古代书画作伪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问题。当一些人在叹息着书画创作“今不如昔”的时候,却未曾想到在书画作为上今人技高一筹有胜古人。当前书画作伪最突出的特点,是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摹仿伪造当代名人作品。除了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潘天寿、林风眠、李可染、吴作人、石鲁、于右任等已故名家之外,仍然健在的如吴冠中、启功等名家的作品也敢摹仿,甚至一些书坛画苑初露头角的新人,也在所不免。只要能出手卖钱,就会有仿作在各种不同的市场中出现。古人用油纸响拓,手工摹刻印章,还必须对照原作进行,费时费工,还不准确,一对比就原形毕露。今天的出版、复制技术高超,可以用幻灯片照相放大,能照原样复制,还能拼移挪接。
-
中国古钟史话于tao著暂缺简介...
-
楚都纪南城复原研究郭德维著;武汉楚文化学会编辑修建楚城和在楚城内搞楚文化景点建设,前后有六七年功夫,这段时间使编者接触了许多楚文化专家,有的成了编者的好朋友,作者就是其中之一;参观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包括纪南城在内;读了许多楚文化方面的书籍;还参加了一些重大的学术讨论会。这样,对楚文化研究中的许多学术问题,编者并不陌生,有的还引起编者强烈的兴趣。因此,对作者这本书,编者不仅能看出门道,并能通晓其中某些奥妙。和其他书比较起来,编者认为本书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新,二是难。所谓新,新在目前这类书还没有人写过。为修楚城,编者们跑遍了全国较大的新华书店和图书馆,想找一本类似的书好做参考,都落了空。编者们请教许多学者,都说这样的书还没有人写。因此这本书,可能是对楚都纪南城的宫殿、城门、布局等进行全面复原的第一部著作。书中的一些内容和提法也很新,如纪南城的城垣为什么要做成切角?书中作了新颖的解释。再如说纪南城的水门(水关)是我国海关的萌芽,楚国的水军是我国海军的萌芽,这些提法也都很新颖;对城门、宫殿等建筑的复原就更新颖了。虽然有些提法似乎并不新,如春秋时的郢都有多处,纪南城是战国时的楚郢都。但这些看法都是散见于一些文章,并不系统全面,而作者则全面系统进行论述,引用最新的考古资料,作为有力证据,这样使其观点鲜明有力,因而也就叫人感到“新”。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难。万事开头难,前人没有做过,第一次来做此事,自然就难。其实并不只此,从本书涉及的内容看:有考古学、历史学、古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古建筑学、城市设计学、交通运输学……诸多方面的学问。既涉及到人文科学,又涉及到自然科学,实际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对纪南城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来进行这样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可喜的是通过作者的研究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作者在楚都复原问题上下了功夫,对宮殿建筑等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作者提出的许多复原方案根据我们修建楚城的实际,我看是可以接受的。本书图文并茂,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楚城建成后,一些省市的城建、园陵、旅游部门曾前来取过经,此书的出版定会受到他们的欢迎。总之,作者为此书确实费了心力,故作者要我写几句话,编者便欣然命笔,是以为序。
-
舞阳贾湖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本书详细记述了在河南省舞阳县发掘出土的八千年前贾湖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资料。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系统地阐述了该遗址的文化内容、分期、年代、性质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下卷对其自然环境、人种及人类体质、经济结构、技术工艺、聚落形态、原始宗教、音乐文化等进行了探讨。本书对研究中原地区及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稻作农业起源、音乐起源、原始宗教和卜筵起源、原始契刻及汉字起源、全新世气候与环境演变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可供考古、历史等专业人员及从事古环境、人类学、宗教史、农业史、文字起源、音乐起源等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
古今收藏家杨才玉主编本系列丛书装帧精美考究,将藏品研究,美学鉴赏,文化熏陶,艺术享受,知识积累融为一体,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读者的需求,成为一套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读物,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启迪收藏行为智慧,推动收藏事业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
古代字体论稿启功著启功先生对汉字字体进行研究已长达数十年之久。他的《古代字体论稿》于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的很多观点已成为后来文字学著作引证和立论的根据。在1978年再版的20年之后,1999年,启功先生再次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北京师范大学李国英教授对记者说:“随着汉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字学界越来越认识到字体问题在汉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汉字字体的研究。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启功先生这部《论稿》会更加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同时,它又一次修订再版,也很好地满足了学术界研究的需求。”谈到这本书的写作缘起,米寿老人启功先生谈兴仍浓。他说:“汉字有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其字体演变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那时,我自己在写字、看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比如大篆、小篆、籀文、隶书,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等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费了好大劲儿。我想把这些问题都记下来,所以1961年我开始写,在写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往往又会带出另一个问题,后来渐渐地,就形成了这本书。”“费了好大劲儿”的说法,是启功先生惯用的谦逊随和的表述,但这句话也恰恰透露了《古代字体论稿》一书的深厚功力。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该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内容含量极为丰富深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董琨说:“启功先生对汉字字体发展中种种缠杂不清、甚至相互抵牾的说法进行了逐一的清理,并且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套用一句老话,称得上是‘老吏断狱,铁案如山’。他是真正地把字体方面的很多问题搞清楚了。”《古代字体论稿》不仅廓清了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梳理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历史,同时,启功先生的治学方法也给后学带来了不少启示。董琨指出,启功先生的“实物与文献互证”的科学方法和他辩证、发展的历史观,以及他尊重前贤而不迷信成说的治学精神都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正因为运用了科学的方法,所以启功先生能够得出带有科学预言性质的推论。例如,在六十年代初没有出土资料可以证明的情况下,他就推论秦代有汉隶样或接近汉隶样的文字,这一预言在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得到了证实。淡泊谦逊的启功先生一再强调:“书无足论,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修订和补充,这里的材料没有什么遗漏和空白了。”的确,《古代字体论稿》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字体发展的文献资料。书中近百帧各历史时期的字体图版本身就是一幅美丽、形象的历史长卷。而最令启功先生欣慰的,就是那两种新出土的材料战国中山石刻和秦律简的补充。启功先生的字体研究和材料搜集工作成就斐然,其过程无疑是艰辛而寂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张恩和教授倡言:“启功先生这部书虽名《古代字体论稿》,实应正名为《古代字体论纲》。因为在这部书中,启功先生实际上已经为‘汉字字体学’架构了体系,勾画了轮廓,指出了方向。他不是静态地说明大篆、小篆、隶书、八分等字体各是什么,而是动态地解释了这些字体的形成、发展和流变。同时,他结合时代、地域、作者、工具等诸多因素来考察字体的流变,很多问题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都可以形成专著。这明,建立汉字字体学这一学科,已经具备基本条件了。”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也指出,《古代字体论稿》是一部汉字史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书法学兼汉字学的论著。它提出了“字体”概念的多元内涵,将字体风格与字形结构一同纳入了汉字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当中。她说:“字形结构是外部形式的问题,眼睛可以观察,分析容易操作,描述可以具体;而字体风格却是内在的问题,目治未能竭尽,很多因素的把握要凭心领神会,描述起来也难以具体,非有相当的识字、写字、观字、辨字的造诣,是难以做出可信服的结论的。启功先生不但是书法家,而且是书法学家,自然兼为文字学家,他在《古代字体论稿》中所总结的字体理论,是在考察了汉字发展史上诸多字体现象后总结出来的,又是凭着他书法家的眼光观察和体验出来的。”关于启功先生字体研究的丰富内涵,王宁教授总结说:“他的字体研究阐明了汉字字体演变的总规律,可以称作‘字体历史学’;同时他还论述了汉字字体分类和命名中的诸多现象,可以发展出一门‘字体分类学’;此外,他以汉字字体描述的方法,构建一套汉字字体描述的术语系,可以称为‘字体描述学’。所以,说《古代字体论稿》中包含着一整套科学的汉字字体学,是绝对不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