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丽江白沙壁画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文化局,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博物馆编暂缺简介...
-
晋中考古国家文物局 等编著这本专刊公布了晋中考古队在汾阳与孝义、娄烦、离石与柳林,以及杏花村的调查、试掘、发掘资料,和对这些资料的初步认识。娄烦位于吕梁山东麓的汾河流域,和太原盆地的起点——上兰村,基本上处于同一纬度。汾阳、孝义以及属汾阳的杏花村,则大致位于太原盆地的南端。离石及柳林,东西相邻,在吕梁山西麓的黄河东岸。如把它们和已于1980年开始考古发掘的太谷白燕村连接起来视之,大致呈四边形。娄烦、太谷、孝义及柳林,分别位于各角之尖,大致涵盖了整个山西中部。出于苏秉琦教授的倡议,为探讨冀西北长城地带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以及它和黄河流域、燕山南北的文化关系,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合组张家口考古队,主要在蔚县开始了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但是,取得的资料表明,要探讨冀西北长城地带和黄河流域考古学文化的关系,还需在张家口的西、南地区进行工作。张家口之西的晋东北地区的古遗存的文化面貌、特征、性质,从以往零星公布的资料看,和张家口地区的同代遗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可归人同类。同时,再西,以及张家口之南和晋西南地区,或以往的考古工作已有相当的基础,或已有其他兄弟单位在那里进行工作。所以,均不宜择取。张家口西南的太原盆地以往的考古工作,虽发现过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线索,却仍基本上处于模糊状态。显然,就拟定研究的课题来说,似乎是一比较合适的地点。为探索太原盆地的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以及冀西北及晋东北长城地带和黄河流域的文化关系,国家文物局和吉林大学联合举办的田野考古进修班,于1980年开始对太谷白燕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在此基础上,自1981年起,国家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由黄景略、张忠培和王克林负责,组成晋中考古队,拟在晋中地区有计划地开展考古工作。
-
上帝的指纹(英)葛瑞姆·汉卡克(Graham Hancock)著;李永平译这是一本通过通过探寻人类史前文明而思考人类的现在并预言世界未来的力作。作者以大量的实地考察为其惊人的假说——史前文明正在今天复活并将影响所谓“末日”——作证,行文风格慎密而紧凑,具有侦探小说般的情节,被西方誉为“10年来最具智慧的考古纪闻”,“一部启示录般奇妙的好书”。作者踏遍中南美和埃及的古老土地,深入史前文明的幽秘禁地,以一种全新而大胆的视角重新回溯人类文明史,明察暗访、旁征博引,以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气势提出了无数令人震惊的问题,并给予了匪夷所思的回答。因此,本书不仅是对人类的神话、文明、历史、地理、建筑、数学、天文、科技的创意性探索,更是一部古文明奥秘历险的巨著。 本书被译为12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发踞英、美、日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畅销书金榜之首。
-
秦始皇陵兵马俑袁仲一主编;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编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封建皇帝(公元前259-前210年)。他的陵墓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6公里处。自1974年发现陪葬的兵马俑坑以来,至今已发现三座,分别编为一、二、三号。三座坑内共有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有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整齐有序,是一支庞大的地下军阵。陶俑的形象各不相同,神态生动,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陵兵马俑受到世界人们的普遍喜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兵马俑坑和秦始皇陵,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但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财富。为了有效地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79年建立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中国考古大发现龚良主编本书是考古专家写给普通读者的读本。取释疑、解谜、改写、补写历史的角度,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考古领域的33次重大发现——从窥探高原古国之谜到潜入水下探宝,从寻觅远古岩画到发掘地下宫殿……讲述了一个个迷人的故事,展示了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
-
敦煌壁画明信片集本社编暂缺简介...
-
三千未释甲骨文集解潘岳著三千未释甲骨文集解是徐州教育学院潘岳教授的科研成果。甲骨文字从一八九九年出土面世至今,一百来年,海内数十位甲骨文字学大家考释诠解,已能识得一千多字,还有三千多字不认得。潘岳先生用了近四十年功夫,将此三千未释甲骨文一一破解。为了全部揭示甲骨文奥妙,他探索出古代造字方法四十种,发现古文字标型码六十四种,并确认了全部揭示甲骨文字中有八百多字是殷商以前的文字,可追溯到夏禹虞舜唐尧时代;往上直达黄帝、炎帝、仓颉造字时代。这就使神州传说还原出本来面目,将中国有文字历史推到八千年上下。
-
良渚玉器陈同乐,陈江编撰良渚玉器,它的红山文化玉器一起是我国新古石器时代两大玉器中心。均以各自独特的材质、器型、纹饰、治玉工艺及其强烈的文明色彩而著称于世。良渚文化分布在我国东南的钱塘江北岩至江苏常州太源流域地区。年代约为公元前330-前2200年,在其文化的分布空间与存在时间中,均有玉器发现。据鉴定,良渚玉器的用材,多为就地取材的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相同的玉材在现代该地区的小梅岭也有所发现。
-
清代瓷器陈江,陈同乐编撰清代瓷器,集我国古代瓷器之大成,不仅造型丰富,彩釉也多姿,纹饰更精华,已臻于鼎盛。清代瓷器,含有器用名,其约有碗、盘、高足盘、高足杯、执壶、罐、月牙罐、葫芦瓶、灯笼瓶等日用瓷;有尊、瓶、胆式瓶、天球瓶、胆瓶、梅瓶、转心瓶、芬盆、花觚、瓷塑等陈设瓷;有笔筒、太白尊等文房用具:有法轮、无量佛、五供等法器;还有甘露瓶、僧侣碗及带钩等其他用瓷。综括之,大概有如下特点:一、造型:康熙时丰满古拙与浑厚:雍正时隽永秀巧;乾隆时规整;二、胎体:康熙时厚重坚密;雍正和乾隆时轻薄细润;三、釉面:康熙时平整细腻且紧密,釉面多泛青白、粉白、浆白等;雍正时细白莹润,釉面常常桔皮皱纹;乾隆时平整泛青。四、纹饰:官窑图案规矩繁缛,用笔细腻,民窑多为写意或写实,用笔豪放。五、款识:官窑署皇帝年号;字体,康熙时楷多篆少,雍正时楷、篆并用,乾隆时篆多楷少,民窑署干枝纪年、吉祥语、私家款和图记,字体由楷篆并存。
-
中国文物定级图典马自树主编以国家所颁布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为纲,收录中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通过鉴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别是可以作为定级参照的一、二、三级品计3000余件。所收文物按其质地分为陶瓷篇、玉器篇、青铜器篇、书画篇、金银器篇、工艺篇(漆器、珐琅器、竹木牙雕器、织绣)、壁画石刻篇、碑帖篇等8篇14个品类。各类文物一般按朝代或年代前后顺序排列;青铜器则以器型的朝代前后顺序排列。 每卷各篇前,文物鉴定专家依照实际经验,区别不同文物的特殊性,专文列举每一级别不同种类、不同时代、不同特点的具有典型性的文物藏品,解释定级理由,简明扼要说明其价值所在。 全书以文物名称为辞目,释文包括文物的品名、年代、尺寸、重量、出土时间与地点、收藏单位、形制与纹饰特征以及文物艺术、科学、历史价值的揭示等内容。 一物一图一文,图文并重,直观详细。结合文物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鉴定性表述,局部放大或重点突出最具鉴定特征的内容。 各卷末附有《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暨《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 文物工作者和文物爱好者进行鉴定和等级划分的重要工具书。《图典》以文物名称为辞目,所收文物按其质地分为书画篇、碑帖篇、陶瓷篇、玉器篇、青铜器篇、壁画石刻篇、工艺篇、金银器篇等7篇14个品类。各类文物一般按朝代或年代前后顺序排列,系广大文物工作者和文物爱好者进行鉴定和等级划分的重要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