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梁庄王珍藏湖北省博物馆 编梁庄王墓屡遭盗掘,于2001年4月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证明,该墓是梁庄王与其继妃魏氏的合墓,梁庄王享年30岁,先葬(1441年);梁庄王妃享年38岁,比梁庄王迟薨10年,后葬(1451年)。梁庄王墓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极为丰富,仅次于明定陵,是继定陵之后我国明代考古的一又次重要发现。本书收录梁庄王墓出土玉器、瓷器、金银器文物二百余件,通过彩色照片辅以清晰线图,使读者较为直观、全面地了解梁庄王墓出土文物的文化、科技、艺术价值
-
曾世家湖北省博物馆“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展览通过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苏家垄等重大考古发现出土文物为观众展示考古破解曾国之谜的过程。《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以彩色照片为主,辅以清晰线图,使读者较为直观、全面地了解曾国出土文物的文化、科技、艺术价值,揭示曾国从在江汉地区独领风骚到滋养楚国、最后融入楚文化的发展历程。
-
文物展具与装具刘彦琪文物展具与装具的设计制作,是展览陈列、保管、产品设计、文物预防性保护的交叉领域,除了关注形式美,更要重视文物安全。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内容借助展览实践案例,论述文物展具设计制作的理念、原则、方法、工艺、技术,以及展具的模块化、标准化、系统化、易拆解性、可持续性与绿色设计乃至新兴技术的使用等。下编借助装具设计制作和使用的诸多实践案例,介绍如何为文物设计、制作适宜的“合理包装”,确保文物在日常保管及长途运输中的安全。另外还介绍了符合博物馆使用需求的多种新型包装结构,阐述装具设计制作与使用中的节能减排与环保低碳理念,这也是博物馆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书理论结合实践,书中所配1500幅彩色照片和线图均为著者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一手资料,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各类文物展具与装具的制作流程。
-
百年巨匠·李苦禅孙燕华本书讲述了关于李苦禅生活、从艺、传艺的种种逸史趣事,并有对面世拍卖及家传珍藏的李苦禅画作的鉴定,包含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全书收录了高唐走出个李苦禅;选定自己的目标;“所谓人格,爱国第一”;绘画与教育的稳定期;苦禅先生的最后七年;艺术当随时代;众人眼中的苦禅先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上博楚简儒籍考论梁静上博儒籍是20世纪末上海博物馆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中与儒家学派有关的简文,包含《孔子诗论》《性情论》等二十篇,除少数几篇以外,都属于传世文献中未见的佚籍。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文本研究,包括综合前人意见确定竹简编连,疏通简文大意,参考竹简形制和字迹特征,恢复每篇简文原始的篇卷状态等。下编为综合研究,结合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对简文涉及的深层问题进行探讨,分为“上博儒籍与孔子”“上博儒籍与‘七十子’”和“上博儒籍与儒学文献”三个主题,发掘上博儒籍提供的新信息,探讨儒学文献流传中的各种现象,反思判断出土文献学派属性的标准等问题。
-
画说大唐罗松涛 著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作品也是现实的写照,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画作,每一幅都是对历史的还原。本书精选了十二张富有代表性的名画,根据画面内容和细节再现了唐朝百姓的风俗民情,以及李唐王朝独特的军事、外交、民族政策等大国韬略,让读者更直观地看到一个封建帝国的崛起和衰落。
-
中国考古学年鉴2021中国考古学会著本书分章节详细介绍了2020年全国考古界的主要工作成果。第一篇考古学研究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各个朝代考古遗迹的发掘及研究情况。第二篇分省介绍了该年度考古发掘情况。第三篇介绍了我国考古工作者赴海外进行合作考古的情况。第四篇介绍了该年度考古学界的学术会议情况。第五篇是该年度考古学专业教学情况。第六篇介绍了当年逝世的两位考古学家的生平。第七篇介绍了该年度出版的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全书结构完整,体例清晰,内容详实。
-
寻巴觅賨—宜汉罗家坝遗址出土文物选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等 编 著宣汉罗家坝遗址的考古 发现,是2000年后四川省 文物考古研究院探索川东地 区巴文化的重要课题,从 1999年至今,罗家坝遗址 先后开展了8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时代晚期和 东周、秦汉时代的器物,填 补了晚期巴国的空白。此遗 址的考古发掘是继三星堆、 金沙以来,四川地区 重大 的考古发现,再现了晚期巴 国文化发展的璀璨成就。此 次计划结集出版的《寻巴觅 賨——宣汉罗家坝遗址出土 文物选粹》,为八次考古发 掘出土精品的展示。通过这 些出土文物精品的展示,期 望让广大读者通过这些出土 器物,直观地了解古代四川 地区与蜀文化齐名的巴文化 的灿烂。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北疆史的考古学研究[日]宫本一夫 著,黄建秋 译中国北疆指从内蒙古中南部到辽西的地区,即内蒙古—长城地带。在此区域,农耕社会与游牧社会相互对立,进而导致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宫本一夫教授从考古学视角出发,利用陶器、青铜器等出土资料,复原了中国先秦时代北方地区和中原地区的关系,构建了中国北疆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本书着重探讨了长城以南的农民与长城以北的游牧民的经济差异始于何时、介于两者之间的畜牧农耕社会始于何时以及内部社会分层等问题,是揭示东亚历史规律的划时代著作。
-
江南美学的远古起源吴海庆 著本书沿着“以地下论证地上”的思路,充分利用上山、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崧泽、凌家滩、薛家岗、城头山、良渚与钱山漾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资料,以考古学、人类学、艺术学、哲学、美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了一万多年至五千年前中国美学久远、深广的“文化基因”,阐述了江南新石器审美文化在江湖山海背景下人与万物共生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与天人合和的美学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