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成都东华门明代蜀王府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本书以明蜀王府遗址水池(C4)和水道(G4)出土的68978件动物遗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动物遗存出土背景、种属分布、死亡年龄、病理现象、数量统计、测量数据、保存部位、表面痕迹和相关历史文献等的综合分析,认为这些遗存有可能是在蜀王府遭受大规模毁坏和废弃阶段(张献忠政权占据王府时期),短时间内倾倒生活垃圾形成的。处于上层的动物遗存多具灰、白、黑等程度较深的烧痕,这一现象很可能与张献忠政权撤离前焚烧蜀王府的历史事件有关。
-
来自西花厅的节目单王起宝 主编.
-
我们这样发现良渚王宁远史前中国, 在考古有所发现之前, 是一片神秘的沉默地带。 中国考古 学者用手铲, 用探方, 一点一点刮剔出史前中国的真相,这方面的工作,在中国 考古学界, 公认是良渚做得最好,取得的成果最显著,经验与模式最值得讲述与 借鉴。 口述史将良渚考古发现史,分成起承转合四个阶段,邀请这四个历史阶段 的领军人物进行讲述,避免了考古报告的枯燥艰涩,用通俗的口语,娓娓道来良 渚考古发掘的大幕是如何被渐渐揭起,并说明良渚如何从一个沉默的普通江南小 镇, 一跃成为实证中国 5000 年历史的圣地。
-
管窥水洞沟李昱龙水洞沟遗址从发现到如今已经历整整100年,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也走过了100年的征程,但对于旧石器考古研究的认识和理解,目前仍较多地局限在专业学者内部。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旧石器考古和早期人类历史,可能是目前我们旧石器考古学者需要做的一项工作。本书以水洞沟遗址的研究为核心,结合世界各地其他地区的研究案例,着重介绍旧石器考古的一些研究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使读者了解旧石器考古,了解探索早期人类历史的方法和过程。
-
远古艺术家(法)米歇尔·罗尔布朗谢、(英) 保罗·巴恩 著,王天然 译哪里能找到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人类又是在什么时候,出于什么目的,开始试验不同的材料、样式和颜色?我们曾经的“表亲”——尼安德特人是否也能够创作艺术作品?数十年来,史前学家一直在追问这些关于祖先的疑问,但直到近年,才随着尖端科学和考古技术的发展,拼凑出远古艺术传奇的朦胧雏形。本书作者米歇尔·罗尔布朗谢和保罗·巴恩颠覆传统的欧州中心主义观点,将考察范围拓宽到全世界,品评了各类早期艺术的发现、历史以及重要性。从而得出:我们的祖先,绝不是过去以为的一群创造力匮乏、只会茹毛饮血的野蛮人;欧洲也绝不是人类艺术的唯一“摇篮”。无论人类去往何方,艺术的冲动一直在他们的大脑中澎湃着。
-
发现秘色瓷郑建明、林毅 著“秘色瓷”是晚唐五代越窑最高等级的产品,其出现标志着制瓷史上划时代的技术飞跃,胎釉工艺的突破,带动了全国制瓷业的腾飞,是之后汝窑、龙泉窑、南宋官窑、高丽青瓷等高等级瓷的工艺基础。秘色瓷斐然清润,自出现起便美誉连连,“轻旋薄冰盛绿云”的风貌更是契合着时代艺术追求。本书以考古学者的足迹为线索,再现了秘色瓷的发现过程:从兴盛的中晚唐荷花芯窑址,到由盛转衰的北宋寺龙口窑址,再到南宋越窑的低岭头窑址,最终在后司岙窑址找到秘色瓷的集中产地。这一过程再现了越窑青瓷发展历程中几次大的转向,并通过青瓷的光影映射出其时政治、文化的变迁。
-
麦积山石窟论文选编李天铭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长期以来,麦积山石窟由于不可移动的环境因素、记载寥寥的历史因素而略显萧条,相关学术研究起步较晚,幸而,历经几代麦积山人的守望,学界对麦积山石窟的研究水平达到了全新的高度。2023年正值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成立 ,精心遴选出13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范围包含麦积山石窟的造像、壁画、建筑、碑刻以及考古发掘活动等。虽然简幅有限,但也尽可能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示于人前,旨在向诸位关注和坚守麦积山石窟的前辈学者致敬,并以“坚守深山,责任担当,恪守使命,勇于挑战”的“麦积精神”激励后学,期冀着在未来的岁月里有 多人认识到麦积山石窟的学术价值,踊跃投身到保护、研究、弘扬麦积山石窟的队伍中来。
-
环月亮泡地区区域性系统考古调查报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环月亮泡地区区域性系统考古调查是《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考古工作规划》中的重要内容。2012~2014年、2016年后套木嘎遗址考古队在考古发掘的同时,对遗址所处的环月亮泡地区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区域性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清末民国时期遗址73处,采集各类标本共计1800多件。此项调查是吉林省境内*次开展的区域性系统考古调查,对研究环月亮泡区域聚落形态的历时演变与人地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
2023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郝春文 主编,陈大为 副主编本书为通讯2023年刊,主要刊发的研究综述如下:2022年敦煌学研究综述、2022年吐鲁番学研究综述、“敦煌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综述,等等。此外并有会议介绍、纪念文章、出版信息、书评、书讯、论著目录数篇。本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对学术史的梳理颇有特点,学术价值较高。
-
乌兰木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鄂尔多斯市...本书是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发掘报告。乌兰木伦遗址2010~2013年共五次发掘,出土和采集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为主,此外还有石英、燧石、石英砂岩、片麻岩、硅质岩、玛瑙、玉髓等。石制品以小型为主,类型丰富,有石核和石片以及各种类型的工具。此外, 尺寸小于1cm的碎片数量之多也是遗址石制品构成一大特色。多组拼合石制品的发现,表明遗址原地埋藏的性质,也说明史前人类在此打制石器事实。动物化石种类有大哺乳、小哺乳、鸟类和软体类动。部分标本表面有切割痕、刻划痕等人工痕迹。还发现有用火遗迹和颜料块。年代为距今5.0-6.5万年。该遗址曾获2011年六大考古发现,乌兰木伦遗址作为该地区在新世纪新发现的一处重要旧石器考古遗址,以其良好的埋藏状况,可靠的地层序列以及丰富的人类遗物和遗迹,从一开始就受到了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特别是持续性的发掘与多学科综合研究,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标本,另一方面则获得了古人类生存的年代、环境等背景信息,为探讨乌兰木伦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古人类生存行为创造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