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丝从东方来张成渝 著洛阳在东西方丝绸贸易中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学优势的揭示,是本书学术研究的目标之一。这其中的一个重点的问题,便是崇义乡、感德乡两个胡人侨乡兴生聚落因大运河输丝而形成与扩大的人文成因。所以,本书回溯北魏“四里”“四坊”沿伊洛河岸边而设置的地望选择取向,实亦指出隋唐东都继承魏晋运河模式的都城水文传统。在此基础上,本著从唐都洛阳定鼎门遗址大规模骆驼蹄印痕迹的考古发现,管窥交通史视域下展现出的李唐王朝对丝绸贸易市场管理职能及行政责任职能的重视——只有经过国家市场“税后贸易”的驼运,始能享受唐属丝路全程的行政服务——这无疑会降低驼运贩丝的总体交通成本。这样看来,当年洛阳城东漕河两岸感德乡、崇义乡胡人部落推波助澜而形成的“税前贸易”,只能视为国家行政贸易之后的一种辅助贸易形式。而所有这些官、私贸易,都依赖于南运河对丝绸之路“水文输丝”的对接。洛阳之处等
-
北魏平城墓葬壁画研究尹刚本书以大同市目前出土的14座北魏壁画墓及其附属壁画为研究对象,从这些壁画墓的分布特点、形制、主人年代、题材、价值等五个方面内容入手,分析它们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内部内涵特征。其目的在于对它们在历史、艺术、科学、文化和社会方面的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此为视角,揭示北魏平城时期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传承、交流与融合,进而明了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渊源流变。本书在汇集北魏墓葬壁画文献、拓展北魏文化研究领域、丰富北魏民族融合内涵、充实北魏历史研究内容、挖掘大同古都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
赤峰岩画周玉树,吴甲才本书收录了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代岩画,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涵盖了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林西县岩画;中卷主要为翁牛特旗岩画;下卷主要为克什克腾旗、红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敖汉旗等岩画。书中的图片、数据等内容均来自田野调查,其中大部分资料为首次公开,为研究赤峰地区不同时期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民族融合与迁徙、文化艺术形态的演变等相关问题,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金缕瑞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本报告为有关法门寺丝绸文物研究的系统专题报告,全面系统研究法门寺丝绸材质工艺研究成果,除织物组织工艺、装饰纹样、服饰形制的研究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法门寺丝绸蚕丝纤维及其附属的染料、捻金线、金箔贴饰等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成果为研究唐代纺织科技与纺织艺术的重要成果,为开展唐代科技、文化、艺术、经济、佛教研究提供全新的资料,同时为开展其他时代和其他文化丝绸与中国唐代丝绸文物的系统对比研究提供科学资料。
-
盐业考古与古代社会研究王青,张宝刚,雷建红盐业考古是我国的新兴考古学研究领域,是我国考古学发展进人新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书收录了2021年在黄骅举行的盐业考古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充分反映了最近十年来我国盐业考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盐业考古理论研究、盐业历史研究、传统制盐研究,以及冀鲁地区、江浙地区、川峡地区等地的盐业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果。
-
东亚文明 第3辑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东亚文明》是由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办的学术集刊。本书为第3辑,分为先秦考古、历史时期文物考古研究、区域历史文化、域外遗珍、科技考古、考古学史、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田野考古报道8个部分,内容涉及商周青铜器纹饰、良渚文化北进、丝路背景下的茧形壶源流、明代陶瓷艺术与文人风气、玛雅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比较、动物考古中的新方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以及首次披露的一批重要的田野报告,反映了近年来考古文博专业的新成果。
-
考古学集刊朱岩石,洪石,新华《考古学集刊》主要刊登长篇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考古研究论文,以及有关科技考古的实验报告、论文等与考古学相关的学术性、资料性论著。本书是第27辑,分为三个板块,调查与发掘内容涉及1989~1993年发掘太原市金胜村东周铜器墓、河南鹤壁市后营汉代墓地、北京市房山广阳城遗址;专题与探索主要针对新疆小河文化与人群构成、两汉帝陵出土云纹瓦当、鹤壁后营汉代合葬墓、两湖地区出土神煞俑的隋唐墓葬等主题;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史则收录了对夏鼐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建设进行论述的专题论文。
-
郑州文化遗产之光郑州市文物局《郑州文化遗产之光》收录了郑州市国保、省保和重要市保单位共计112处、800余幅照片,以郑州市作为“早期中国”发源地的文化定位和由早及晚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大场景、全方位地对郑州市优秀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展示。
-
雄丽南都南京市城墙管理中心,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南京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垣营造史上的珍贵实物标本,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物证,是属于全人类的物质文化遗产。时值“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推进的关键期,南京作为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如何加大对南京城墙的研究力度,实现对其遗产价值的多元化阐释、精细化复原、数字化展示,助力申遗,科普大众,是一项亟待开展的工作。依照《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总体工作计划》安排,南京历代城池格局演变研究由此发端。本书系融媒体图书,旨在梳理南京城墙的历史演变,探讨古都格局的形成与发展,结合三维扫描技术、三维建模与虚拟展示技术,实现对历代南京城的数字化、精细化复原与展示,实现纸质内容与数字内容相得益彰。
-
周王畿吕亚虎、王帅、任雪莉、邵英、王晖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