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秦出土文献编年续补王伟 孟宪斌秦文字资料续有刊布,尤其是新见秦玺印封泥和陶文资料数量巨大,新的秦铜器、兵器资料也不时出现,这些材料都需要进一步系统收集整理。本书主要对《秦出土文献编年订补》出版之后新见的秦文字资料进行了详尽地搜集整理,按照年代顺序编年条列,主要涉及文字考释,史实考辨、年代考订等,并增加器物图版和铭文照片或摹本,以方便研究者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文献的原始价值,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北疆史的考古学研究[日]宫本一夫 著,黄建秋 译中国北疆指从内蒙古中南部到辽西的地区,即内蒙古—长城地带。在此区域,农耕社会与游牧社会相互对立,进而导致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宫本一夫教授从考古学视角出发,利用陶器、青铜器等出土资料,复原了中国先秦时代北方地区和中原地区的关系,构建了中国北疆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本书着重探讨了长城以南的农民与长城以北的游牧民的经济差异始于何时、介于两者之间的畜牧农耕社会始于何时以及内部社会分层等问题,是揭示东亚历史规律的划时代著作。
-
江南美学的远古起源吴海庆 著本书沿着“以地下论证地上”的思路,充分利用上山、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崧泽、凌家滩、薛家岗、城头山、良渚与钱山漾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资料,以考古学、人类学、艺术学、哲学、美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了一万多年至五千年前中国美学久远、深广的“文化基因”,阐述了江南新石器审美文化在江湖山海背景下人与万物共生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与天人合和的美学诉求。
-
何谓良材彭明浩 著本书稿对山西南部30余处早期建筑大木作的选材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对6处古建筑进行重点分析、25处古建筑展开区域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这些早期建筑在选材上并非杂乱无序,而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区域性,且同一建筑不同结构层由于构造的要求,选材也会有所差异;进而探讨了这些现象与建筑体量、结构、形制时代变迁的可能关系。
-
埃及神庙[英] 理查德·H.威尔金森 著这是一份对埃及神庙最详尽的考察说明,本书既包括对迷雾重重的神庙起源的探寻,也有对神庙的永恒追求,以及神庙在天与地、神与国王之间的沟通功能的诠释。 古埃及的神庙无疑属于古代世界现存遗迹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那一部分。曾几何时,那些光辉闪耀的城市有着“直刺苍穹”的塔门,由黄金与青铜封顶的建筑“如升起的太阳一般”熠熠生辉,其中有些至今仍居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成就之列…… 全书图文并茂,共535 幅插图。数量巨大的遗址与神殿揭示了埃及历史的丰富内容,并提供了神与国王的神圣建筑中种类繁多的建筑结构与风格的示例。 本书提供了对这些建筑准确、透彻而前沿的描述。书中的照片、图纸和地图等,则引导读者进入那个时代,亲身体验与神庙有关的风俗习惯。 ——《挖掘》(DIG) 华丽的插图和精心绘制的图表,伴随着威尔金森引人入胜的评论……《古代历史百科全书》向所有古埃及、建筑、文化研究和艺术史领域的爱好者与专业人士推荐这本书。 ——《古代历史百科全书》(Ancient History Encyclopedia)
-
古人之夜[美] 南希·贡琳,[美] 阿普里尔·诺埃尔 编,郭峥栋 译诚如利希滕贝格所言,“我们整个历史仅仅是醒着的人的历史”,甚少有人研究夜晚。然而,古代的夜晚真是漆黑一片吗?古人又是如何度过漫漫长夜的呢? 作为“夜间考古学”领域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文集,本书为我们呈现了北美20多位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涉及旧石器时代的欧洲、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古罗马文明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书中阐述了古人的就寝方式,夜间仪式与照明,夜晚的文化意象,星座与建筑、夜间生产活动、神话故事之间的联系等内容,带领我们进入古代世界的“夜之国度”,点亮了一直被学者忽视的那片暗夜。
-
吴越国塔幢研究魏祝挺 著本书是浙江省博物馆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筹)副主任魏祝挺的最新著作,是迄今为止唯一将目光聚焦于吴越国时期塔幢身上的著作。相较于吴越国塔幢的盛名,当代关于吴越国塔幢的研究,却基本停留在个体遗存之调查、分析、复原的程度上,并没有形成统一和宏观上的认识,缺乏系统性的吴越国塔幢研究。本书作者依靠零散的吴越国塔幢地面遗存资料,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吴越国塔幢尽可能全部调查考证出来,建立起一份吴越国塔幢的资料谱系,集中研究了吴越国塔幢的形制、结构、装饰、功能、布局、舍利和供养品等各个方面,系统完整,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本书总共收录吴越时期舍利塔109 处(另有59 处存疑)、高僧塔30处(另有4例存疑),吴越时期经幢39处,通过五章正文、一份翔实的概述以及四则附录进行描述,勾勒出吴越国塔幢的完整面貌。
-
郴州西晋简牍选粹郴州市博物馆 著郴州博物馆藏晋简,2003~2004年湖南省苏仙桥出土。苏仙桥晋简西晋惠帝时期(约300年)木简长23.6~24厘米,宽1.7~3.3厘米。遗址中发现了九百余枚晋简,按内容分归为机构设置、赋税、人口、游驿、里程、地理、政务、诏书政令等14类,为研究晋代历史提供了最为原始的资料。文字以行楷为主,带有明显的隶书风格,是隶书演变为楷书的过渡阶段。字形多横向开张,笔势连贯,书写性强,部分横画、捺画还保留里隶书的波挑用笔。整体风格妍美。
-
墨影春秋鲁元良 孔梅仙 张祖伟19世纪初,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与发展,全形拓制作技艺出现,并成为金石学中档案保存的首选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各代收藏家均高度重视此项技艺,并为各件国之重器拓印了全形拓片。山东作为清末金石研究重镇,山东博物馆继承收藏了阮元、陈介祺、王懿荣、王献唐等众位名家的数百件藏品。这些藏品由于各种因素存在了各种病害亟待保护。山东博物馆文保部根据相关规定制定修复方案报国家文物局并获批准,于2020年至2021年对42件珍贵全形拓文物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保护修复工作,并将该成功经验与研究成果总结成该书,以供读者参考。
-
走进北疆博物院天津自然博物馆编;张彩欣 主编北疆博物院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由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天主教神甫桑志华(Paul Emile Licent)于1914年来天津创建,在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发展历史已逾百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集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动物、植物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史博物馆。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北疆博物院的创建始末、建筑风格、藏品体系、展陈特色、研究成果、历史沿革及发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珍贵翔实的图片资料讲述北疆博物院的前世今生,吸引公众走进这座科学殿堂,并深融其中,切实感受北疆博物院的科学精神和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