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北京会馆帖石遗存张云燕 著清代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空间。因应考、任职或入幕等原因滞留京城的各地士人, 以及赴京修纂《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大部头书籍的知名文人学者,不少都住在会馆之中,形成一定规模的士人交游。书画自娱、临池观帖的清玩,乃是历代文人的闲暇雅事;品鉴古玩书画、金石碑帖更几乎是明清文人雅集时必不可少的节目。于是,以会馆为平台、以同乡文人士子为主要参与者和服务对象的刻帖活动应运而生。本书以北京会馆的帖石遗存与刻帖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着眼于此前较少受人关注的“会馆刻帖”内容,对散存在各收藏单位、原本出自会馆建筑的帖石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包括松筠庵(杨椒山祠)所藏杨继盛《汉十八侯铭》《谏草卷》《手书遗嘱》等帖石、原藏山右三忠祠的《小秀野唱和诗》刻石、安徽会馆李鸿章等人刊刻的《朱熹》帖石、湖广会馆徐树钧等人刊刻的《李东阳诗帖》、南海会馆《观海堂苏帖》等,利用现存石刻文物和拓片资料等追溯它们的刊刻始末和流传轨迹,对其书法和镌刻艺术加以赏析。更进一步分析清代士人在会馆刻帖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探讨清代北京会馆帖石的独特功能。
-
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明清契约文书整理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 编本书收录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所藏明清契约文书256件、契约内容主要涉及北京地区旁及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浙江、江苏等多个省市,且多数为红契。从记载的内容看、涉及十地交易、房屋买卖、典当租赁、商铺账目、收租簿、各式借据、学徒文约、不动产登记证、执照、监照等内容,呈现了当时的乡约制度、办理程序等多方面知识不仅丰富了文书学研究的资料,而且有助于明清经济史研究者做跨区域的比较研究。并以对象所在地区,立契、受契人名分类编排索引,此种方式,尚属首创。全书四色影印每件文书均附释录文字,分上下两册。
-
百年考古话北京郭京宁 著《百年考古话北京》聚焦于北京各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包括周口店遗址、平谷上宅新石器遗址、琉璃河西周遗址、大葆台汉墓、金中都遗址等有名遗址,介绍考古发现的经过、发现的价值及意义,及对于北京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本书是对北京地区百年考古工作的回眸,也是对中国考古学发展走过百年历程的纪念,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交出北京答卷。
-
陕西考古博物馆李炳武陕西考古博物馆是中国首家考古专题类博物馆,收藏了陕西省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各个历史时期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标本等20万余件。《 揭示本源 探索未知——陕西考古博物馆》属于《丝路物语》书系(第五辑),是一部关于介绍馆藏文物的知识读物。本书收录了陕西考古博物馆收藏的精品文物40余件,每件文物单独成篇,多角度、立体化阐述了这些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融入最新考古发掘和文物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成就。本书语言通俗、讲述生动,彰显了陕西考古的辉煌成就。本书由著名考古专家王小蒙领衔编著,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内容权威、图文并茂、设计精良,是了解陕西考古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便携佳作。
-
繁华重生张蕴本书通过第一手考古发掘资料,讲述了蓝田北宋吕氏家族这一被誉为关中士族之首的名门望族生前社会生活的逐多方面,并以此为契机括展叙述了所涉及的文化生活之渊源与发展,如:从出土酒器、茶具、文房用具、女子妆品、墓主收藏的古器物筹方面讲解了相关文化的源头与发展历程,并附上众多图片增加其直观性。同时也讲述了考古发掘与考古调查的经历和出土墓志所描述的家族人物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片向读首介绍了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的考古成果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北宋贵族生活和当代考古人的工作内容与场景。
-
大使厅壁画研究王静、沈睿纹暂缺简介...
-
美洲考古学史戈登·R.威利,(Gordon R.Willey),杰瑞米·A.萨伯洛,(Jeremy A.Sabloff)夫《美洲考古学史(第三版)》旨在为大家提供一段考古学科在美洲过去和现在发展的历史。这样,我们的重点将是考古学自身的发展。我们将关注考古学家提出的文化史问题和相关概念如何随时间而产生变化。在研究这个主题的过程中,我们将检验研究过程中运用的研究策略和方法——材料是如何获取、分析并从中得到结论的。换句话说,我们揭示的是这个学科的思想史。这将胜过仅仅罗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考古方法和发现。我们将通过论述曾对美洲考古学产生过影响的其他学科、思潮,使读者了解不同时期的学术环境。我们认为,美洲考古学几乎等同于一系列的考古学理论,美洲考古学的发展史实际上与一些应用于形态、空间和时间维度以及情境、功能和进程等因素的理论更新直接相关。为此,我们将着重讨论和关注那些与新的重要理论的引入和实践紧密相关的论著。有时,这些论著的作者将其作为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直接提出,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是通过具体的资料和解释婉转揭示。秉持这一撰写思路,我们在编写这部书时既不可能面面俱到,同时也有意识地对内容做了筛选。
-
青铜时代的贺州胡庆生,余秀忠,孔庆芳,曾志《青铜时代的贺州》以广西贺州市出土的青铜器为切入点,图文结合,通过对岭南部族的族源、墓葬形制、出土器物、贺州与周边文化的比较、遗址、遗物和文献等方面的研究,详细描述了贺州市博物馆藏青铜文物的出土情况、形态特征、文化意蕴,梳理出了青铜时代贺州的历史发展脉络。
-
绘园旧藏甲骨文字赵爱学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拓本丛刊之一。本丛刊拟收录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拓本及其整理著作约20种。根据各书情况的不同,分别采用影印、整理或二者结合的方式出版。成熟一种出版一种,其他各书随后逐步推进。《绘园旧藏甲骨文字》为国家图书馆藏何遂先生旧藏甲骨拓本。何遂(1888—1968),字叙甫,又作叙父、叙圃,斋号绘园。福建闽侯人。1904年进入福建武备学堂学习,开始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后改名陆军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北伐战争。曾任黄埔军官学校“代校务”、十七路军总参议、西安绥靖公署参谋长、第一战区高级幕僚室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部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何遂又是一位文物收藏大家,历年行伍所在闲暇或赋闲在家,多致力于文物搜集,所藏门类齐全,如铜器、佛像、南北朝石刻造像、铜镜、瓷器、古钱、瓦当、甲骨、碑帖等,“予个人所搜集的即逾万件”。绘园甲骨曾部分收入郭沫若《卜辞通纂》、商承祚《殷契佚存》等著名甲骨著录书。国图藏绘园甲骨拓本为目前所见最全者,比中国社科院古代史所所藏多出30余片,且拓片质量更优,是难得的一手资料。此甲骨拓本对应的甲骨实物曾藏国图,20世纪50年代移交兄弟单位,现藏甲骨实物已不全,此甲骨拓本尤显珍贵。本书拟在原拓本影印基础上,对所收甲骨进行释文、分类,著录每片甲骨材质、类组、旧著录号等信息,反映甲骨学最新考释、缀合等研究成果,并对此拓本所收拓片与其他著录书所收拓片进行比较和说明,以便研究利用。同时对国图藏绘园甲骨拓本情况、绘园甲骨存世拓本情况、绘园甲骨著录情况、绘园甲骨实物现藏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另编制《绘园甲骨著录表》、绘园甲骨与《甲骨文合集》所著录、国博所藏等多个对照表,以便参考对照。 本书首次对绘园甲骨存藏、著录情况进行全面研究,资料全、研究全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绘园甲骨所涉各方面问题。全书包括前言(绘园甲骨存藏、著录等全面研究)、凡例、拓本、释文、检索表(7个)等部分。全书以甲骨拓片图片为主体,释文、研究、表格为辅,图片130余幅、总字数约4万字。
-
发现秘色瓷郑建明、林毅 著“秘色瓷”是晚唐五代越窑最高等级的产品,其出现标志着制瓷史上划时代的技术飞跃,胎釉工艺的突破,带动了全国制瓷业的腾飞,是之后汝窑、龙泉窑、南宋官窑、高丽青瓷等高等级瓷的工艺基础。秘色瓷斐然清润,自出现起便美誉连连,“轻旋薄冰盛绿云”的风貌更是契合着时代艺术追求。本书以考古学者的足迹为线索,再现了秘色瓷的发现过程:从兴盛的中晚唐荷花芯窑址,到由盛转衰的北宋寺龙口窑址,再到南宋越窑的低岭头窑址,最终在后司岙窑址找到秘色瓷的集中产地。这一过程再现了越窑青瓷发展历程中几次大的转向,并通过青瓷的光影映射出其时政治、文化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