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蜀石经集存·毛诗虞万里 主编,王天然 编著蜀石经肇始于后蜀广政间,毋昭裔在成都主持将儒家经典刻石,共计十种:《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左传》(前十七卷)。入宋后,续刻《左传》卷十八至三十,又补刻《公羊》《穀梁》及《孟子》三经。蜀石经碑石在宋代以后开始湮没,至明清时仅有拓本流传,已属罕见。现仅存《毛诗》、《春秋》三传、《周礼》残拓以及近代新出土残石拓本。本书即以上海图书馆藏黄丕烈旧藏《毛诗》卷一《召南?鹊巢》至卷二《邶風?二子乘舟》残拓,并附重庆三峡博物馆藏近代出土《周易》《尚书》《毛诗》《仪礼》残石拓片。附录录文和解题。
-
蜀石经集存·春秋穀梁传虞万里 主编,王天然 编著蜀石经肇始于后蜀广政间,毋昭裔在成都主持将儒家经典刻石,共计十种:《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左传》(前十七卷)。入宋后,续刻《左传》卷十八至三十,又补刻《公羊》《穀梁》及《孟子》三经。蜀石经碑石在宋代以后开始湮没,至明清时仅有拓本流传,已属罕见。现仅存《毛诗》、《春秋》三传、《周礼》残拓以及近代新出土残石拓本。本书即以国家图书馆藏刘体乾旧藏《春秋穀梁传》卷六文公元年、卷八成公元年至二年、卷九襄公十八年至十九年、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残拓为底本原大原色影印。附录文和解题。
-
蜀石经集存·春秋公羊传虞万里 主编,王天然 编著蜀石经肇始于后蜀广政间,毋昭裔在成都主持将儒家经典刻石,共计十种:《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礼记》《周礼》《左传》(前十七卷)。入宋后,续刻《左传》卷十八至三十,又补刻《公羊》《穀梁》及《孟子》三经。蜀石经碑石在宋代以后开始湮没,至明清时仅有拓本流传,已属罕见。现仅存《毛诗》、《春秋》三传、《周礼》残拓以及近代新出土残石拓本。本书即以国家图书馆藏刘体乾旧藏《春秋公羊传》卷二桓公二年至十五年,并附《陈氏木刻蜀石经》《蜀石经题跋姓氏录》。附录录文和解题。
-
千万年人与石的对话冯海英 马建军岩画,反映的是人类生活的心路历程和精神情感的“原始语言”,是连接人类认识、感知、表达主客观世界和精神生活,刻划在石头上的媒介和行为记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内容。贺兰山岩画体现的就是生活在这一区域的早期人类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万千年以来人与石的对话,内容大致描绘当时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及人的观念、信仰和实践,丰富而有趣,是今人探究古人心路历程的“石书”。本书依据数以万副的贺兰山岩画,记录远古人类和历史时期的放牧、狩猎、祭祀、争战、舞蹈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一些抽象的象形刻画符号,揭示了原始社会的初始信仰、崇拜情感和记事记录,以及历史时期诸多游牧民族生活的心路历程,可谓见证了百万年的人类文化史和五千年以来的文明史。
-
十里窑厂瓷韵涌动秦陇华《十里窑场瓷韵涌动——耀州窑》系“丝路物语”书系第五辑之一种。作者采用朴素流畅的文字,结合精美的彩图,从耀州窑的历史营建、历史背景、烧造技艺、经典器物、青瓷艺术等多个角度,讲述耀州窑所蕴含的丰厚的文化底蕴。
-
制器尚象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编, 练春海 主编《制器尚象:中国古代造物观念与传统研究》重点探讨中国古代器物的生产传统、装饰以及流通,从工艺与形制、流变与传播、观念与思想等角度展开,推进对器物文化的深入解读,全方位、多层次地呈现出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多维景观。全书内容概括为三大部分:第一类为传承与流变研究,包括中国传统器物的形制、造型、功能、纹饰方面的传统以及演变情况(如特定器物与使用环境、适用对象以及使用方式、时空规定等问题)等。第二类为工艺与技术研究,包括探讨古代器物制作的工艺、技术、流程以及有关模范、工具等辅助加工设备的特点及相关情况的研究。第三类为文化与交流研究。包括器物与特定历史时期、族群、区域所流行的观念和信仰之间的关联的研究以及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研究等。
-
寻迹西安华古团队全书精选俯瞰、全景、细节等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季节750 张高清图片,多维度构筑西安 “史话”,众创西安文物古迹影像志;29条寻访线路,全方位带你“走”西安。是系统全面介绍聚焦文物,兼具美观与实用的文物导览工具类书籍。本书的主要内容按照文保类型分为五部分,分别对应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五个类别,最后一部分为寻访路线规划,设计了29条线路,通过这些线路,可以串联大部分西安行政区域内的文保。每处文保点的文字内容我们都进行了丰富的编排,包含了文保点的历史沿革、文保结构、规格和组成部分、相关拓展,同时还把文保点的服务信息包括文保点地理位置、开放时间、收费情况等也都编辑进来,方便大家出行前的规划。本书的亮点和精华是图片部分。除了特邀摄影师们的倾情呈现之外,还通过“华夏古迹图”文物古迹大数据平台和“华古平台”公众号进行了大规模征集。最终选取了51位摄影师的756张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形式丰富,各具特色。《寻迹西安》和整个“寻迹古都”系列的书一样,是一本“又小又大”的书,“小”在于它开本便携,装帧设计精致,像一个可以收藏的艺术品;“大”在于它内容丰富、详尽、实用,承载的是西安城市最精华最宝贵的精神和文化宝藏。
-
四大古国文明与河流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本书收录了来自意大利4家博物馆、国内14家文博收藏单位的珍贵文物203件(套)。全书分为“孕育”“塑造”“城与国”“发展·共生”四个单元,讲述生活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代人民,依靠大河流域发展农耕文明的精彩历程,是一次高度自觉的文明对话。全书以世界大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为主题,聚焦世界文明之源,在交互的文明展示中以期让读者充分认识华夏文明的辉煌,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
-
三门峡刚玉砂厂墓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刚玉砂厂墓葬》是三门峡刚玉砂厂墓葬的考古发掘资料及相关研究。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对该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战国秦汉、北魏、唐代、宋金和明清时期墓葬281座,出土各类器物700余件(套)。《三门峡刚玉砂厂墓葬》全面、系统地收录了刚玉砂厂墓葬的发掘成果,详细介绍了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组合和特征以及墓葬年代推断等方面的情况,为豫西地区战国至明清时期的葬制和葬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大元遗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梁国庆等《大元遗帆——漳州圣杯屿沉船调查与保护(2010-2020)》是福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2010—2020 年水下考古调查与保护成果报告。《大元遗帆——漳州圣杯屿沉船调查与保护(2010-2020)》介绍了圣杯屿及其周边海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沿革,2014、2016 年两次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概况、遗址状况和出水文物,2011、2020 年两次破获的圣杯屿沉船遗址盗捞案件缴获文物的情况,并通过将圣杯屿沉船遗址出水文物与龙泉窑考古发掘及海外沉船出水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对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的性质、年代、航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大元遗帆——漳州圣杯屿沉船调查与保护(2010-2020)》对研究中国水下考古、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古代造船史、海外交通史、贸易陶瓷史以及元代龙泉窑瓷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