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天柱古碑刻考释政协天柱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天柱古碑刻考释 清水江文书(套装上中下册)》共选编古碑刻630余通,其中石碑624通,摩崖石刻8处,图片640多幅。这是一部绚丽多彩的桥梁建筑史、交通运输史、文化教育史、科技发展史、生态保护史和区域宗教史、群众参与公益事业文明史,是不可多得的社会科学参考资料。
-
苏州碑刻博物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陆雪梅《苏州碑刻博物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是为了苏州碑刻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的纪念文集,内容涵盖碑刻、拓片研究及博物馆学等学术论文研究,特别是展示了近些年江南地区碑刻文物研究的新成果。
-
三晋石刻大全王国杰,李玉明运城市新绛县石刻形制多样,内容丰富。石刻形制上有墓志、造像、经幢、书法、塔铭、题铭题额、楹联、诗刻、治家、庙宇修建等等。如国家一级文物珍品——碧落碑,碑文系小篆,笔法工整,书法奇异,为全国名碑,让众多书法爱好者赞叹不已;朱子治家格言,内容朴实,书法流畅;文臣七条,记载着古时对官员的要求;灾荒碑令人深省,惨状令人震惊;分水图碑,解决纠纷,有据可循;文庙下马石体现了人们对孔子的尊敬;烈士纪念碑,激励后人奋发向上。这些碑刻都为研究历史、科学、文学、书法等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保护石刻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晋石刻大全:运城市新绛县卷》是三晋文化研究会组织编纂的一部分,是一项声势浩大、惠及子孙后代的工程,它必将对深入研究绛州石刻及历史,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
中国史前陶器高润民经过对地处中国长江以南的江西仙人洞、吊桶环和湖南玉蟾岩早期陶器测年结果表明,其年代都不晚于公元前12000年,中国南方是世界上陶器出现的地区。此后,陶器在中国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始终就没有中断过。当仙人洞陶器制成时,地球正处于末次冰期的冰盛期,是寒冷的时期,陶器是由采集狩猎者制造,最初可能是被用做炊煮器,因此,测定颠覆了陶器是在全新世大暖期来临后才出现,并带动了农业、家畜驯养以及磨制石器发展的观点,那时显然还没有农业,人类应该处于狩猎或渔猎阶段。所以,仙人洞陶器的发现在早期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为探讨现代人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以及研究陶器在人类社会发展演化中的作用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也确立了中国史前陶器在人类陶器文化发展史上独特的地位——陶出东方。20世纪初,瑞典学者安特生主持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不仅翻开了中国考古学史新的一页,拉开了由考古探索中华文明的序幕,同时也揭开了中国史前陶器文化神秘的面纱。此后的80余年里,特别是近30年,随着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增多和考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考古工作者把杂乱无序、错综复杂的各地区史前遗址分为几个大区系和几十种文化,使中国史前陶器文化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
马王堆汉墓服饰研究王树金中国素以“衣冠王国”著称。志古代很早就把“布帛可衣”列为“生民之本”的重要一项。进入文明时代后,服饰又被用来区分等级、职业、民族、年龄和性别,并出现了服饰的审美价值日益上升的趋势。从1972年年底至1974年年初,长沙马王堆一、二、三号汉墓相继发掘,至今已有40周年。马王堆二、三号墓田野发掘报告志2004年出版。至此对于马王堆汉墓出土服饰资料可以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马王堆汉墓出土服饰资料数量之多、保存状态之完整、种类式样之全面,为目前所知汉墓中少见。通过本书的编著能够供广大服饰文化的爱好者和专家们真实地了解汉代服饰文化,共同推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
考古余杭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考古余杭:隋唐五代宋》沿袭该系列图录的体例,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以考古单元为点,将正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与采集文物有机结合,全面阐述了这一时期余杭社会面貌。全书共分为隋、唐、五代、宋四个部分。其中以唐、宋两个历史时期,特别是两宋,考古单元较隋唐五代丰富,也有部分窑址发现,出土文物种类较多,也较为精美。这也印证了唐、宋是余杭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余杭,宋始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期。
-
常熟儒学碑刻集陈颖常熟文庙始建于北宋至和年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经过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不断的扩建修缮,直到明清的时候,形成了三条轴线:中为庙,主要是祭祀孔子的场所;西为学,是常熟古代的学府;东为言子祠,是祭祀先贤言偃的场所。近年整修时发现了《常熟县教育言子诸孙记》《苏州平江府吴公祠记》等碑刻。《常熟儒学碑刻集》收录常熟文庙、言子故居等现存和历史上的古碑120多块,标点释文,并且加配拓片图,按内容分类。另有残碑,也标点后作为附录。
-
徐州汉画像石音乐图像研究李爱真,吴跃华《徐州汉画像石音乐图像研究》从徐州汉画像石音乐图像研究的构想谈起,讨论了研究对象、方法、现状和框架,对徐州汉画像石音乐图像的收集与图像志进行了描述,进行了田野考察,对徐州汉画像石图像的视觉艺术特征进行整体性解释,同时,对图像的类型进行解释,最后就白集汉墓画像石进行个案研究。
-
石上历史安成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是“南方丝绸之路”“苗疆走廊”“茶马古道”以及京滇驿道、“抗日运输生命线”的一部分,是历目前极其重要的商贸、军事和文化孔道。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条件,为该地区遗留下众多的文物碑刻,成为后人了解历史,研究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宝贵文化财富。《石上历史/黔东南碑刻研究丛书》选取其中对92通碑文的整理、校注成果,作者对每一通碑刻的基本情况都作了介绍,包括名称、位置、尺寸、形制、材质、残存状态,以及拓片时间等。
-
永宣金石张永强《永宣金石:古代碑帖拓本选粹》收录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元明清以来中国代表性的金石碑刻200余种,其中不少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金石碑刻、初次发表的碑帖拓本、原石已佚和经过乾嘉时期金石名家递藏的善拓、珍本。书中收录了国内知名金石学者撰写的研究文章,以及作者撰写的十余万字的碑帖题跋、考释,图文并茂、制作精美,是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的碑帖类大型图录中的重要著作。内容方面,侧重于书法性和文献性两个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了金石碑帖,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如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重要金石碑刻:战国《中山国守丘刻石》、《中山王壶铭》、东汉《何君修治阁道刻石》、东汉《肥致碑》、北魏《皇帝南巡碑》、北魏《邸府君碑》等,这部分新出土的重要碑刻占全书三分之一左右。对反复出版的普及性名碑,选择较少。注重选取整幅拓本,并附以局部或原大、原石,或制作为拉页,以便于读者临摹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