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水既生治陶文集水既生水既生先生潜心于陶瓷研究,对北方古代陶瓷技艺及历史颇多创见,有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和出版。本文集收录先生治陶论文20余篇,包括《山西陶瓷概略》《陕西古代窑具及装烧方法的初探》《从唐代陶瓷彩饰看烧制技术的发展》等,内容涵盖对山西陶瓷发展史的系统梳理、对中国陶瓷发展史体系的讨论、对陶瓷生产工艺的关注,是先生历年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总。
-
贯彻发展理念提升参与质量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本书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贯彻发展理念提升参与质量:第五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论坛文集”的论题成果,主要内容以党的 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以”贯彻发展理念提升参与质量”为主题,旨在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新观点、新路径,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以促进”文物保护社会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为目的,总结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经验,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融入人民生活,共同传承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
-
湖南博物院院刊湖南博物院 编暂缺简介...
-
甘肃黄河左近地区史前考古调查甘肃省文物考古所 编著本书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未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的黄河左近地区进行了实地踏查后的考古报告。《报告》摸清了调查区域史前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和文化性质,建立了黄河左近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和文化编年,为研究黄河上游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
中国竹刻扇骨李军本书所涉及到的竹刻,是宁波博物馆现存著名竹刻鉴藏家秦康祥旧藏,也是现知最重要的竹刻收藏,不管从质量还是数量来看,在全国范围内都名列前茅。这是一部反映中国扇骨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收藏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图谱。本书主要分两部分,前部分用约10万字,对折扇的产生、兴盛的历史及其重要人物和重点区域进行阐释,对扇骨上的诗画作品的作者(有些作品有众多落款)进行追踪,从专业角度揭开了这批稀世珍宝的神秘面纱,从而完成了对中国竹刻扇骨文化所进行的一次空前的梳理。后部分是则以近300余件扇骨作品的图版为主,介绍相关作者及器物特征。本书的整理出版,对反映中国扇骨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收藏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具有独特的意义。
-
第三届考古学大会会志中国考古学会《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21·三门峡)会志(上下册)》是对2021年在三门峡召开的“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全面记录与总结。大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协办。会志延续以往的结构框架及设计风格,设置有简介、开幕式致辞、主题学术报告、中国考古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分组研讨、配套活动、公共考古讲座、学术考察及闭幕式讲话等内容。会志的出版既是会议工作的总结,又是中国考古学国际影响力的体现,彰显了中国考古学的整体实力与学术水平。
-
殷墟甲骨學概論具隆会著本书是一部面向专业研究者与大众的综合性学术着作,旨在回顾、总结甲骨文从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以来有关甲骨学的基本知识与商代文明、殷墟的面貌,以及自1928年殷墟科学考古发掘以来几代学者在研究探索、保护文物继承弘扬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为此,本书从甲骨文的发现问题着手,对早期甲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占卜的过程、甲骨文例、甲骨学的形成和发展、甲骨文分期代问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後殷墟考古的重要成就等方面内容进行讨论。
-
大都有城申红宝,张中华 编著本书根据1949年以来若干次对北京城墙与城门的修缮、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搜集到的资料撰写,反映了1949年以来北京城墙城门的考古工作成果。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都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历经500多年的改建、修缮、扩建而成,形成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宫城的城市格局,代表着中国古代都城形制布局的最终定式,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都城发展的巅峰之作。因此,关于北京城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本书披露了大量关于北京城门和城墙的修缮、调查、发掘的现场图片,特别包含了大量出土文物的出土情况照片,均为首次公布,堪称珍贵史料。本书从考古工作和考古材料出发做北京城研究,是一个新的视角。本书的出版对推动北京城的建筑历史、建造方法、城市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
画像石里的汉魏风情煜程国际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本册介绍了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的发展和变迁。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的碑石和画像石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典章制度等内容,其中涉及的人、事、物极其丰富,是一部部生动的社会生活实录。
-
江口沉银遗址出土历代钱币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