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简牍研究入门高敏著本书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前,后简牍出土的历史及概况,简牍文书的类别划分和书写体例、格式,汉简的史料价值、秦简、汉简研究的状况与展望等。
-
中国考古学年鉴中国考古学会编暂缺简介...
-
开平县文物志开平县华侨博物馆编暂缺简介...
-
敦煌民俗学高国藩著本书根据敦煌写本,并广泛网罗有关民俗资料,从多方面研究古 代敦煌民 俗,剖析其性质、特点,探索其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
地下文物发掘调查手册日本文化厅文物保护部编著;李季译暂缺简介...
-
汉代图案选王磊义编绘本书共有花纹图案675幅,其中漆器图案65幅,青铜器图案230幅,织绣印染图案51幅,画像石画像砖及其它石刻图案216幅,瓦当图案61幅,陶器图案17幅,玉器图案35幅。
-
洛阳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暂缺简介...
-
甲骨文通检饶宗頤 主编本书是分类甲骨文字索引的分册。包括先公先王先批及贞人两部分。以下为地名、人名、祭祀、天象、田猎等项,将陆续出版。所收数据,除《甲骨文合集》十三册之外,暨《合集》不及收录之《小屯南地》、英国、法国、日本东京大学、天理大学、加拿大怀特氏等所藏甲骨,以及周原等处新出甲骨。并附《小屯·丙编》所缀合诸版。传世甲骨文字,殆已囊括于此书中。作为一部工具书,对于研究古代史及古文字学将有极大的帮助。本书卷首冠以主编者饶宗颐教授的厂前言」。首次指出贞人往往被用作地名,举出数十例。这说明贞人名号所以跨越数代,事实不是一个人,对于甲骨断代,提出崭新看法。
-
中国石窟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炳灵寺文物保管所编著雕塑艺术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在奥地利维林多福洞穴中发现的用石炭岩雕刻的妇女形象,是属于旧石器时代奥瑞纳文化的雕塑杰作。中国的新石器时代,人们采用陶泥雕塑人物形象已不是罕见的了,即如甘青地区,礼县高寺头、秦安大地湾、广河半山、青海柳湾都出土了属于仰韶文化人头形陶器,堪称精美的雕塑艺术品①。到了殷周时期,大量的青铜器纹样和玉雕以及石刻的奴隶形象等,都是以完整的人物为主题的雕塑。秦汉时期则更出现了形象逼真的大型石刻和陶塑人物,如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兴平汉武帝茂陵的石刻,题材内容逐渐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这些不同历吏时期雕塑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给后来佛教雕刻大规模发展打下了基础。印度的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大约始于公元一、二世纪的东汉时期。首先越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中亚,并逐渐移入新疆,沿着河西走廊进入中原。位于新疆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库车的库木吐拉千佛洞,其年代虽然尚无定论,但从壁画风格看,显然比甘肃现存石窟要早。而甘肃的石窟寺,大多兴起于十六国时期。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莫高窟,肃南文殊山、金塔寺,武威天梯山以及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创的。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是在继承秦汉以来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融合外来的一些艺术形式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炳灵寺早期塑像和壁画也是如此,炳灵寺第169窟的塑像和壁画,虽然还带有浓郁的西域风格,但它所受到中原汉民族文化影响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任何外来的文化艺术,如不能与本地区、本民族文化艺术相结合,则将成为无源之水,不会有很大的发展。
-
秦汉简牍论文集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本书共收入论文14篇,包括新出土的秦《日简》原简释文,各种研究论文和资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