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南越木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越王博物院 编本书是作者关于敦煌学的十篇讲稿的合集,图文并茂,全彩精装。十篇讲稿分别为:敦煌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特性、敦煌学与敦煌文化、怎样读懂敦煌、敦煌写本的“约定俗成”、敦煌方志写本的地域特色、中国民俗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敦煌学研究的“旧材料”和“新问题”、浙江学人与敦煌学、简论丝路人物和“敦煌人”——“莫高精神”的主体。由于作者与浙江、与敦煌的因缘,他对浙江学人与敦煌学了解甚深,在书中更是对一些问题提出了独到的个人见解。这十篇讲稿均为面向大众读者的敦煌学普及内容,浅近易懂,适合作为了解敦煌学的入门读物。
-
先秦考古严文明,李水城暂缺简介...
-
塑造中国王鲁民本书第一次将人类遗存的空间分析与中国古代典籍关于夏、商、西周三代的文献记述相互参照,通过阐述“中国”的辨识与确认、以特定形式为基础的实体“中国”的实现与坚持、“中国”的再生与转型,深入探讨了东周以前东亚大陆腹地大型权力的出现,尤其是在郑洛一线设置祭祀中心的大型权力被古人视作神圣的“中国”的空间完整性的维持和拓展的历程,揭示了“塑造中国”的历史进程自旧石器时代早期已经展开。 深圳大学王鲁民教授是空间考古领域的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权威学者,《塑造中国:东亚大陆腹地早期聚落组织与空间架构》一书是作者对“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在空间考古领域的一次开创性尝试。通过将人类遗存和中国古代典籍关于夏、商、西周三代的文献记述相互参照,作者创建了三项开创性研究成果:一是制作了以《今本竹书纪年》为基础的夏、商、西周年表,详细记录了各王在位时间和在位年数。二是将文献所载夏代以前历史事件与空间考古迹象对应举例。三是将文献所载夏、商、西周重要史迹与空间考古迹象对应举例。经过研究,作者认为距今 5400 年左右,以郑洛一线为中心的、涉及范围可达 300 万平方千米的仰韶文化圈的存在意味着实质性“中国”的产生。实质性中国的产生当与黄帝时代对应。随后,颛顼、帝喾、尧、舜等上古帝王进行了持续的“中国”的维护与拓展活动,为后世新的权力格局出现提供了条件。
-
西汉南越国麦英豪,王文建 著自秦末至西汉时期的中国岭南地区,曾存在着一个神秘的王国,它承袭中原民族的传统,又带有浓厚的南方特色,可史书上对它的记载寥寥。而广州市象岗掘出的这座石室墓,以考古发现,弥补了岭南地区的历史空白。 本书作者麦英豪是南越王陵发掘队的队长,王文建是南越王陵的研究者,他们真实地记录了王陵的发掘过程,描述了陵墓中珍贵的文物,为读者拂开了南越国的层层迷雾,一窥其千年前的风貌华章。
-
萧山汉代出土文物拾萃杨国梅主编新冠疫情一直反复,全球都在经受挑战,许多工作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然而越是这样的特殊时期,文博人越要加紧工作的步伐。知过往,方能明未来。萧山博物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除博物馆工作外,还肩负着全区文保、考古的业务支撑工作。萧博团队披荆斩棘,谋定而动,细致盘点文化遗产家底,系统研究、认真解码区域文化基因,以萧山博物馆为总馆,致力于打造一核多元的总分馆模式。短短三年时间,因地制宜,建成开放了全省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完成萧山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提升。我们始终坚持以萧山本土的文物、史料来印证萧山□□,讲述萧山故事。博物馆是公众的精神家园,广开言路,让更多市民群众、有识之士参与进来,形成合力。这一举措促使很多人提供文物线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些甚至无偿捐赠文物、史料。无数次的思想交流、碰撞,反复论证,并依托珍贵的文物,让这片有着八千年□□的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得以更加鲜活生动、全面立体地呈现出来。让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都能了解萧山的过往,感悟萧山精神。有限的展厅空间无法全面展示馆藏文物,书籍图录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萧山建县始于西汉初至元始二年(2年),时称余暨,隶属会稽郡。汉代盛行厚葬,事死如生。多年来,萧山因城市建设等原因而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中属汉墓非常多。出土的文物从类别看,多的是陶瓷器,其次是青铜器,还有少量的玉器。这与萧山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淘洗,这些脆弱的文物能留存世上已属不易,而保存相对完整的东汉黑釉五管瓶和王莽时期的“大泉五十”叠铸铜母范更是格外珍贵。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汉代文物和文化遗存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萧山的人口分布、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等。最后,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发动全社会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来,让萧山的文化更自信,精神更闪亮,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
当代学术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是张先生三十年学术生涯集大成之作,在本书中,张先生利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神话学的各种材料,对中国文明起源和它早期的特征做了推测(夏商周时期),即中国文明的起源关键在于政治权威的兴起与发展,而不是技术突破。政治权力的取得,则主要依靠道德权威、知识及其他稀有资源的垄断、对跟人神沟通手段对垄断得以实现。
-
荆楚文物荆州博物馆《荆楚文物》是荆州博物馆编著的系列学术文集。文集融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主要收录关于荆楚地区(即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区域)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等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本书为此丛书的第6辑,收录了14篇研究论文、5篇考古发掘简报、1篇考古调查简报。研究论文涉及荆楚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古文字学研究、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古建筑以及荆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管理体制创新途径等方面的内容。简报公布了长稻场井群,龙会河北岸墓地M227、M265,刘家台墓地,万家山墓地,三闾庙东汉墓考古发掘的相关资料。
-
仪式与社会杨谦 著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商代晚期都城殷墟的祭祀考古遗存为主,结合最新的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材料,运用人类学中仪式研究的理论方法,辅以古文字和古文献研究,对商代晚期的祭祀仪式展开了全面的讨论。祭祀仪式在晚商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即试图揭露仪式遗存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商人举行仪式旨在索取某种回报,特别是当商人面对灾难等重大转折时,仪式活动往往能减少或释放出人们内心的恐慌与忧虑,已经建立起的社会秩序也会在各类仪式中体现并反复重演。建立统一的思想意识体系,以此形成强烈的族群认同感,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更是适应了商代方国联盟国家形态的统治需要。
-
新民说·动物寻古袁靖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这十二种生肖动物中,除了龙是虚构的,其余均在考古遗址中有所发现。本书从动物考古学家的视角,分析各大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以及各种反映动物形象的青铜器、陶器、画像砖石、绘画,再结合相关的文字记载,还原生肖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它们在华夏民族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仔细讲述了华夏民族与动物自新石器时代起,同行至今发生的种种有趣故事。
-
敦煌柴剑虹 刘进宝本书由著名敦煌学研究专家柴剑虹和刘进宝共同撰写,是一本讲述敦煌历史溯源及其文化艺术发展的普及读物。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敦煌历史溯源、莫高窟的营建、藏经洞与敦煌遗书、敦煌宝藏的流失、敦煌壁画和彩塑艺术等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全面展现敦煌1650余年的历史。全书配有45幅珍贵历史照片及高清精美壁画彩塑图片,另附一张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资料中心提供的《敦煌文献收藏单位一览表》,堪称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敦煌文化简明读本。Dunhuang, co-authored by Chai Jianhong and Liu Jinbao, both renowned Dunhuangologists,introduces to general readers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Dunhuang, a cit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45 precious historical photos and beautiful HD mural paintings as well as a list of institutions with the collection of Dunhuang literature provided by the Dunhuang Resource Center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the book offers an author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ity’s over 1650 years of history, the building of the Mogao Caves, the discovery of the Library Cave and the loss of its treasures, and the murals and colored sculptures in the grottos of Dunhuang. It is concisely informative and considerately practical with artistic origi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