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闽人墓志拓本集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墓志,其上一般首先记载墓主的姓名、籍贯、家世谱系,再记其生平事迹、官职履历,并颂扬其政绩德行, 记其卒亡时间、卒亡地点,以及葬地等重要信息,内容 丰富。社会上稍有地位的人,去世后其后嗣会请文人学士为其撰写墓志,以表彰其先人,因此作为真实记载去世者姓名、家世和生平史略的文字性实物资料,墓志可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书法、艺术、民风、民俗等方面提供 珍贵的文字性实物史料,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石刻艺术和书法价值。本书收录的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所藏陈盛明辑录的《闽人墓志拓本集》四册为 正式公开出版,内容 大多数涉及闽南人士,其中属于华侨及侨眷的近二十种,可为研究闽南华侨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同时能够起到证史、补史的作用,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 深入的研究。函盒装,装帧精美,研究收藏两相宜。
-
嘉树堂读书续记陈郁《嘉树堂读书续记》是曾出版的《嘉树堂读书记》《嘉树堂读碑记》的续编,内收作者陈郁先生近年在古籍碑帖方面的 文章20篇,内容涉及到晚清重要的金石学家刘喜海、吴大激、翁同稣等人。在考论金石版本的同时,还对金石学发展史、金石家的活动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普及价值。作者陈郁,是上海收藏家,近些年用力于碑帖收藏,有研究文章和图书相继发表和出版。
-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身份秩序研究贾丽英著秦汉时代的社会身份既有古老身份制的遗留,也有自己的时代精神。这一时期的社会身份有有爵者、有秩者、有庶人、有徒隶,还有官私奴婢等,纷繁复杂。但是,剥离纷杂的表层,我们发现秦汉帝国社会身份体系中,主干部分突出的还是以“爵”和“刑”两个因素调整的身份系统。基于这个思考,本书从“爵刑一体的身份序列”“爵的身份、剖分与变迁”“徒隶与身份刑”三部分论证,尝试构建秦汉帝国“爵刑一体”的学术理论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考证,希望对秦汉社会身份制度的认知有所补益。
-
马王堆汉墓傅举有《马王堆汉墓》是“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之一。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此墓的发掘是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历经两千多年而栩栩如生的轪侯夫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实测地图,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医书、彗星图……作者傅举有,被誉为“马王堆汉墓文物的守望者”。作为考古队副队长,他在书中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发掘过程中的传奇细节,精妙解释出土文物,修正《史记》错误,为读者打开西汉的文明宝库,重现墓主的峥嵘岁月。
-
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程章灿 著本著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丛书中的一种,作者将物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古代文献的特殊形态——石刻文献的研究中,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等视角,立足于文化史的宏观鸟瞰,对古代石刻文献和它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展示了古代石刻文献的丰赡和魅力,丰富、完善了古代文献的广阔内涵,揭示了石刻文化和石刻文献独特的文化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主要章节包括:从物质文化角度看中国古代石刻;宋前及宋代刻工和刻石文化;元明清刻石工、刻石业及文化交游;拓本生产与流通;秦始皇东巡刻石的传统、礼仪与文本文化;汉碑、社会网络与礼物;汉末三国石刻;石刻的空间与文本景观;永州摩崖石刻的产生与演绎;朱熹对石刻文化的作用;晚清笺纸与石刻文献;晚清士风和碑拓流通;附录还提到石刻研究的基本问题、美国某博物馆藏中国石刻情况等,内容丰赡,包含了作者数十年来对石刻文献、石刻文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独树一帜。书稿材料丰富,表达流畅,是一本学术性与可读性互溶,质量上乘的著作。
-
何以中国人民政协报社编著.
-
灿烂敦煌樊锦诗 赵声良敦煌石窟是闻名世界的佛教文化遗迹,也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宝库。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著名敦煌学家樊锦诗、赵声良长年身处戈壁,在数十年研究的基础上合作撰写本书,介绍敦煌的历史与文化,解读石窟的塑像与绘画艺术,道出数代敦煌人的坚守与热诚。
-
西域宝藏奥里尔-斯坦因本书是斯坦因根据他第二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察与考古发掘成果的新疆部分而写成的通俗纪实著作,也是他在哈佛大学的讲座手稿主要素材之一。本书含有152张图片,再现了当时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我们了解古代西域以及20世纪新疆英国探险活动的佳作。
-
中國古代墓誌研究王連龍在党中央号召之下,作为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学术门类的金石学在近年来焕发新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占据大宗的中国古代墓志文献,又是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本书邀请了国内外学术界墓志研究领域的四十名专家,就墓志研究进行深入论述。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通论”,按时代顺序收录历代墓志研究综述,下编为“专题”,为墓志专题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将在为当代金石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的基础上,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考古真好高蒙河近年来,国家对考古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公众对考古的兴趣迅速提高。本书精选了公众普遍关心的100个考古话题,将考古学的专业语言转换为大众语言,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展示中国考古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成果,特别是百年来中国考古理念从单纯的挖墓,到发现、研究、保护、利用、传承“五位一体”的变迁,带领人们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走近考古,了解中国考古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通过考古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本书适合历史、考古和文博爱好者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