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绝代兵圣岳南 著孙武、孙膑是否同一个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什么关系?这些争议千年的学术悬案,随着1972年山东临沂一座汉代古墓的发现,而冰消雪释。这座古墓,就是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的银雀山汉墓。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手法,讲述了银雀山汉墓的发现、发掘过程, 并对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考证出土竹简从而澄清“孙武、孙膑并非一人”的全过程,进行了忠实记录。在此之余,本书还对姜子牙、管仲、伍子胥、孙武、孙膑等一批兵家人物的形象,进行了生动再现。
-
四川古建筑调查报告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暂缺简介...
-
越国之殇岳南 著秦汉鼎革之际,在岭南地区曾有过一个历时近百年的地方政权——南越国。直到汉武帝继位后,南越国才彻底归入大汉版图。那么,南越国是如何建立的?它与中原政权发生过哪些恩怨纠葛?五世南越王的陵墓又藏于何处?这些萦绕在后世很多人心头的疑问,在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本书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象岗山发现、发掘南越国第二代王赵胡(眜)陵墓,以及通过出土文物分析推断墓主信息的曲折经过。随着作者视角的切换,我们还能看到秦汉之际中原楚汉争霸、岭南南越国威震边陲那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
-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本书是“全国博物馆通识系列·一本博物馆”中的湖北省博物馆分册,本书按照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顺序,*选了曾侯乙、越王勾践剑、楚国八百年等展厅的代表藏品,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读者通过本书,既能了解到湖北省博物馆的整体面貌以及博物馆珍藏的众多文物,也能了解到实地参观无法知晓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本书可读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
吐鲁番盆地考古发掘编号整理研究李亚栋,仵婷本书是对新疆吐鲁番盆地考古发掘编号进行整理研究的论著。按文物遗址划分, 从编号整理、信息校对、考古学展望三个方面, 对高昌、鄯善、托克逊等地的考古发掘编号进行整理研究, 并对吐鲁番博物馆库存文物编号的错讹记录进行了纠正与补充。本书图文并茂, 资料详实; 在梳理编号的过程中, 初步构建出吐鲁番盆地的考古发掘史, 明晰其发展阶段与特点, 对于促进敦煌吐鲁番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
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李广洁 谢琛香 编著,李广洁 王俊彦等 摄影中国古建筑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存,风格独特、技艺精妙,艺术价值、建筑价值、旅游附加值都很高。山西作为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山西的古建筑从唐代一直到清代,时序不断,遗存甚多,甚至有些是海内外孤品,具备独一无二的价值。《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以山西北部、山西中部、山西东南部和山西南部为地域划分,精选出形制最突出、艺术价值最高、建筑风格最独特的100处国宝级古建筑,从古建爱好者需求的角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将这些古建筑的看点准确、透彻地呈现出来,堪称古建爱好者按图索骥的“工具书”。
-
寻找祖先岳南 著1929年,裴文中等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惊全世界。然而,在之后的战乱中,这些国宝却在转移途中神秘失踪。几十年来,关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下落,有毁在中国说,有被劫往日本说,有美国人调包说,还有随轮船葬身海底说.....众说纷纭。 本书以“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扑朔迷离的命运为蓝本,结合作者的调查和采访,讲述了周口店遗址发掘和化石从发现到转移、遗失以及后来各方寻找的曲折过程,再现了当时时局动荡的历史背景,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作者还对化石下落的各种说法,一一分析,为将来解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之谜提供了可能。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荣新江 主编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荣新江 主编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敦煌魏晋南北朝壁画艺术中的文化交流与视知觉研究兰兰《敦煌魏晋南北朝壁画艺术中的文化交流与视知觉研究》一书主要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将敦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样本与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相结合,探索敦煌艺术如何通过不同的知觉样式调动观者视觉主动性,从而使其参与艺术意义的整体构建过程。本书分别从形式架构规律、空间设计方法、色彩搭配原则、张力与运动的体现及象征与表现的意图等方面分析敦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的视知觉特征;同时在对该期中外文化碰撞、交流与整合的研究基础上,展现出敦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的风格流变历程。希望本书秉承的“总体空间”研究框架及跨学科视野能够为敦煌壁画艺术的研究带来新的价值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