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吴都瑰宝杨震鄂州历史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贯通古今,连绵不断。雄踞江心龙蟠矶上的“万里长江 阁——观音阁”、伴江而立的唐代书法奇观怡亭铭摩崖石刻、三国时期吴主孙权“以武而昌”留下的吴王城遗址等众多不可移动文物,构成了鄂州历史文化中的绚烂华章。借助全国统一开展的“长江文物资源调查”的工作契机,本着对历史文化负责和为子孙后代留下文化遗产的担当,编者编写了本书,集史料、图文于一体,期望本书具有研究、阅读、欣赏的价值。本书收录了我市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338处市级以下不可移动文物的大量珍贵图片和宝贵文字资料。
-
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研究张士轩、高月 著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是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公共空间。本书以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以安吉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公园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安吉古城遗址在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事业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从一处普通遗址成长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历程。书中内容力求严谨和通俗,既能为文化遗产相关研究提供素材,也为规划建设中的考古遗址公园提供案例解析。
-
绝代兵圣岳南 著孙武、孙膑是否同一个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什么关系?这些争议千年的学术悬案,随着1972年山东临沂一座汉代古墓的发现,而冰消雪释。这座古墓,就是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的银雀山汉墓。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手法,讲述了银雀山汉墓的发现、发掘过程, 并对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考证出土竹简从而澄清“孙武、孙膑并非一人”的全过程,进行了忠实记录。在此之余,本书还对姜子牙、管仲、伍子胥、孙武、孙膑等一批兵家人物的形象,进行了生动再现。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荣新江 主编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荣新江 主编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法方在1970年代以前制作35毫米缩微胶卷,向全世界发行,可惜为黑白图版。以往的出版也是基于黑白图版,对于文物原貌原色、批注、图画等的阅读和欣赏均造成一定不便。本次本社收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在中国敦煌西域考察时所收集的全部敦煌文献,以伯希和编号为顺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取最新的研究性定题,高清全彩影印完整出版法藏敦煌文献。本丛书预估100余册,中式翻身,8开特精装,布面,加函套。内文总体繁体竖排,以伯希和(Paul Pelliot)之姓“Pelliot”编号(缩写为“P.”)为编排顺序,对黑白版做彻底的校订修正,吸收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定题。凡题皆先列伯希和编号,后接定题成果,繁体横排于图版之下。
-
越国之殇岳南 著秦汉鼎革之际,在岭南地区曾有过一个历时近百年的地方政权——南越国。直到汉武帝继位后,南越国才彻底归入大汉版图。那么,南越国是如何建立的?它与中原政权发生过哪些恩怨纠葛?五世南越王的陵墓又藏于何处?这些萦绕在后世很多人心头的疑问,在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本书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象岗山发现、发掘南越国第二代王赵胡(眜)陵墓,以及通过出土文物分析推断墓主信息的曲折经过。随着作者视角的切换,我们还能看到秦汉之际中原楚汉争霸、岭南南越国威震边陲那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
-
寻找祖先岳南 著1929年,裴文中等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惊全世界。然而,在之后的战乱中,这些国宝却在转移途中神秘失踪。几十年来,关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下落,有毁在中国说,有被劫往日本说,有美国人调包说,还有随轮船葬身海底说.....众说纷纭。 本书以“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扑朔迷离的命运为蓝本,结合作者的调查和采访,讲述了周口店遗址发掘和化石从发现到转移、遗失以及后来各方寻找的曲折过程,再现了当时时局动荡的历史背景,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作者还对化石下落的各种说法,一一分析,为将来解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之谜提供了可能。
-
旷世绝响岳南 著编钟,是商周时代上层社会的专用乐器,更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因此成为先秦时期风靡一时的随葬重器。1978年9月,在湖北随州郊区的一片工地之下,一套完好无损、音色纯正的编钟重见天日,这就是著名的曾侯乙编钟。然而,翻遍史籍,却难以找到“曾国”的痕迹。“曾国”是什么国?“曾侯乙”又是谁?这套堪称稀世珍宝的编钟,为何出现在江汉平原这个无名之国的土地上? 本书通过对曾侯乙墓考古亲历者的采访,完整再现了曾侯乙墓发现、发掘的全过程;通过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推测了曾国的历史进程、与楚国的关系和大致灭亡时间;作者还对古代的丧葬制度、古墓后世被盗的时间、盗墓贼进入洞后的奇特遭遇,进行了大胆的想象。本书是利用考古材料还原一段不见史载的历史的成功尝试。
-
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王建新暂缺简介...
-
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赵鸥,(日)岛田泉图录收集了约168件(组)反映古代安第斯文明和印加文明的珍贵文物,包括陶瓷、金属、石器、木器、骨器、纺织类、绘画以及木乃伊等。这些展品从秘鲁的14家主要的 博物馆以及其他博物馆精心遴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本书还收录了来自全世界15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专论,旨在向中国读者充分介绍印加帝国的组织机构、制度、物品和具有象征意识的符号图像,以及印加人和自然之间的多样关系。图书介绍了印加人是如何在没有文字、车马,甚至没有其他中国民众所熟知的早期文明特征的情况下,迅速建立和管理起这个人口数量庞大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