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湘鄂所出楚系简帛字形合編劉雲、袁瑩、洪德榮 編著本书收录望山、天星观、九店、曹家岗、江陵砖瓦厂、慈利、丁家咀、高台村、塌冢、望山桥、严仓、安岗、龙会河、唐维寺、熊家湾、彭家湾、王家咀、枣林铺造纸厂、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夕阳坡、港中文藏楚简、上博简《卉茅之外》、子弹库帛书共二十五种出土于湖南、湖北两地的楚系简帛文字,汇集了上述楚系简帛已经公布的所有字形。全编按《说文》次序编排,不见于《说文》的字在同部首字头后,异体、异写括注于条目代表字形后,编排尽可能反映字形沿革关系。另设合文与未识字附于正编之后。每一字形下均附有出处与文例,文例除条目字外一般用通行字。书后编有笔画检字表以供读者查找。
-
科技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科技考古工作者和文保学者以及相关考古学者的论文集。本书从科技考古的不同领域和角度,对我国近些年来科技考古各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与综述。这些研究领域包括数字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木材分析、食性分析、古DNA 分析、化学分析、环境考古、冶金考古、玉石器考古、考古绘图、实验室考古等。同时,有学者对农业种植制度、畜牧业与游牧考古、人体骨骼埋藏学等领域展开理论思考,本书也包含数篇动物考古、树轮考古的相关**译作。
-
平陆前庄出土商代青铜器研究山西博物院本书以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平陆县出土的一组商代青铜器为主要研究对象,按方鼎、圆鼎、罍、爵四个器类划分章节,分别分析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技术特征,并将它们与其他地区出土相关联的商代青铜器进行综合比较,探讨一系列相关问题。研究认为,平陆前庄出土青铜组器均为早商时期遗物,其中成器年代最早者或为前庄爵,在二里岗上下层之交,前庄方鼎稍后,在二里岗上层,前庄鼎二、前庄罍稍晚于此,前庄鼎一则或可晚至早中商之交。
-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青铜方彝卷吴伟本书是第一部关于青铜方彝的学术专著。书中全面搜集了传世和出土方彝,梳理了自宋代以来著录和研究方彝的历史,探讨了定名和功用问题,通过细致地考古类型学分析,揭示出方彝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推定了各期年代,归纳了随葬方彝墓葬的特征,分析了方彝在墓中的摆放位置,从出土地点的分布出发,观察方彝的使用地域、人群及其变迁,研究了方彝和其他青铜器类的组合关系,探索了方彝出现和消亡的原因。
-
论世衡史邱涛 著清季中央和地方权力格局,以及影响这一权力格局变化的内外因素,是学界讨论晚清权力格局和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于晚清权力格局与变迁,传统学界常遵循罗尔纲所提出的“督抚专政”“外重内轻”的观点,以晚清中央权力下移,地方权力增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作为立论的基础。本书力图突破传统成说,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消长、民间和下层力量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西内外互动作为研究路径,以同治、光绪两朝为时间节点,从多层面、多角度、长时段对晚清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的动态过程做出具体分析,提出晚清政治权力格局在地方有所分权的同时,清廷通过各种统治策略的调整,仍维持自身的控制力。其研究内容及成果,对于探讨晚清至民国长时段的历史走向和权力格局演变,有着重要价值。
-
让石头说话陈胜前石器是史前考古,尤其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简称旧石器考古)最主要、最常见的研究材料。石器本不能说话,它之所以能“说话”,是因为考古工作者的研究。让石器说话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研究石器,仅仅端详或凝视是不够的。我们从石器上所得的认识,都需要基于一定的理论、方法与材料进行推理,建立完整的行为逻辑链条。本书通过对具体石器材料的研究,以点带面,一方面,把石器考古的理论、方法与材料结合起来,进而讨论史前人类社会的文化适应变迁,建立成功的范例;另一方面,试图以石器为视角,透视中国史前史。统合不同石器研究的是作者提炼出来的一套 “分层-关联的方法论”,研究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论是行之有效的。
-
何以中华中国民族博物馆 编,郑茜 主编本书基于中国民族博物馆长期开展的重要学术工程“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实物实证体系研究”,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等历史文化资源,遴选一百件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建构出“物”的谱系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有力地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程和历史必然性,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本书用物史互证的写作方式,讲述多民族共同书写的中华民族史;用超高清的精美原图,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用神隽意永的中英双语,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华民族。
-
义马上石河春秋墓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石河墓地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市区南部、石河西岸约100米处的原上石河村中,是三门峡地区继上村岭虢国墓地之后发现的又一处较大规模的春秋早期中小型贵族墓地。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委派,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义马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次较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春秋时期墓葬107座、马坑9座,出土各类文物达3549件(颗)。《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墓地的发掘成果,从地理环境、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组合和特征以及墓葬年代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和分析,为探索和研究豫西地区春秋时期的葬制和葬俗提供了珍贵的考古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
诗画彩瓷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本书以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长沙窑瓷器为主题,通过178(套)精美文物,展示了长沙窑瓷器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文化交往中的作用与地位。全书分为“焰红湘浦口”“笔精妙入神”“大舟有深利”三个单元,以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视角,展示长沙窑瓷器灿烂多姿的釉色、丰富多样的器物品类、独具特色的诗文与绘画装饰以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的历史,揭示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四大古国文明与河流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本书收录了来自意大利4家博物馆、国内14家文博收藏单位的珍贵文物203件(套)。全书分为“孕育”“塑造”“城与国”“发展·共生”四个单元,讲述生活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代人民,依靠大河流域发展农耕文明的精彩历程,是一次高度自觉的文明对话。全书以世界大河流域诞生的文明古国为主题,聚焦世界文明之源,在交互的文明展示中以期让读者充分认识华夏文明的辉煌,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文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