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敦煌遗珍马炜,蒙中天王画像在本书的编选中占了多数,金刚力士只选了三件代表性的作品。书中收录的两幅绢画《行道天王图》,是难得一睹的群像,虽然画幅不大,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场面壮阔,气魄非凡。两幅作品是相同的题材,而且构图也大体接近,主要描绘了北方多闻天王即毗沙门天王带领众随从,乘云渡海,巡查领地。本书中选录了一幅天王断片,铠甲的每段甲片设以不同的颜色,腰间的刺绣花纹和边革的修饰都极尽富丽,让人叹为观止,仅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便足以使人感受到唐代服饰的高超手艺。
-
敦煌遗珍马炜,蒙中《敦煌遗珍(纸本幢幡)》是“流失海外绘画珍品”系列之一。幢幡,指佛教、道教所用的旌旗。一般垂挂在佛寺或道场之前高大的幢竿上。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幢幡是藏经洞绘画藏品中数量最多的,经过斯坦因记载的约有230件(含残本),约有179件丝绸幢幡、42件麻布幢幡和9件纸幢幡。这些幡从形制上可分为多足悬板幡和双足燕尾幡两个大类,尺寸相差较大,高度从几十厘米到两三米不等,所用材料包括丝、棉、麻等织物,并施以画、染缬、刺绣等装饰工艺。
-
敦煌遗珍马炜,蒙中《敦煌遗珍(纸本)/流失海外绘画珍品》是“流失海外绘画珍品”系列之一。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绘画中,有一定数量的纸本绘画,这些画相对藏经洞的大幅绢画而言,尺寸较小。藏经洞的这些纸本画,兼有皮纸与麻纸两类,大多纸质较厚,都经过后期加工,质地结实而紧密。画上多为佛教题材,计有各类佛像、供养人像、佛传故事、经变画、藻井及其他装饰图案等。此外还有一些世俗题材,如医书、相书的插图,动物、山水、花卉等。《敦煌遗珍(纸本)/流失海外绘画珍品》这些画卷都出自唐、五代及北宋时期的民间画工之手。画工们除了用纸本作正式的画以外,还用来制作画稿。
-
敦煌遗珍马炜,蒙中本书中除了一件比较特殊的《景教人物图》,其余收录的都是菩萨画像。景教在唐代拥有不少的信众,而且帝王也大多对其弘护有加。出自敦煌赣经洞的这幅作品,基本还是以落萨画像作为绘制模板,这既反映了当地的信仰状况,也说明供养人及国工对景教圣者的理解并没有脱离当时流行的造像图式。《文殊菩萨图》呈半圆状,不论从构图还是技法上看,理应和《敦煌遗珍(菩萨2)》中的《普贤菩萨图》组成一幅场面更为宏大的完整作品。一边是文殊,一边是普贤,各自带领众随从前往灵鸳山听佛说法——有菩萨、天王,也有引人注目的昆仑奴。拼合而成的大幅画面,顶部为拱形,各方面都遵循着大曼茶罗画的对称布陈。不难推测,原来的作品本应悬挂于石窟佛龛的后缴之上,或石窟前厅墙壁的最顶端。书中收录了几件观世音菩萨画侈,其中包括水月观音、十一面观音。其创作年代大约在10世纪前后,用色,线描等水平明显要比唐代逊色不少。三幅以地藏菩萨为题材的作品,是五代、北宋时期所作。
-
古都梦华王南 等《古都梦华》由王南等著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 编实践证明,文物保护单位制度作为文物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保护了一大批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2021年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60周年。国家文物局特编印《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书,分省简要介绍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情况,力求简明、准确地提供每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沿革、基本构成和核心价值,系统总结呈现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最新成果。本书文字内容由国家文物局核定,相关照片由文物保护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统一提供。
-
王士伦文物考古文集王士伦本文集共收录王士伦在考古、古建筑、遗产保护等领域已发表的研究论文47篇,文字逾56万字,线图和照片近200张。本文集是了解浙江省早年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对研究陶器、瓷器的起源于发展、铜镜的分布、古代杭州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
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等编著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西北须弥山,共有编号洞窟150余座,主要营凿于北魏-唐代,共分为八区,圆光寺区为其中一区。本报告为《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首卷,全面报告了须弥山圆光寺区的14座洞窟遗迹。
-
模仿与超越东莞展览馆 编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中日“伊万里”风格瓷器的兴起和没落,演绎了300年前中日瓷器在海外市场的贸易角逐,谱写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技术交流和融合、模仿与超越的生动历史。本书结合东莞展览馆的馆藏展览和学术研讨成果综合编辑出版,为业内开展外销瓷研究提供参考。本书内容分为“鉴赏篇”“研究篇”两部分,“鉴赏篇”采用东莞展览馆馆藏百件中日“伊万里”风格外销瓷实物高清图片,并配以详细说明,分四个阶段,按不同类别,展示“伊万里”风格外销瓷的风格、纹饰等特色;“研究篇”汇集了2019年中日“伊万里”风格外销瓷学术研讨会的学术研究成果,集结国内外15位陶瓷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论文,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展开对以“伊万里”风格为代表的外销瓷学术探讨,为业内外销瓷研究提供极为宝贵的视角和方向。
-
洛阳古代壁画墓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河南古代壁画馆 编洛阳古代壁画墓,包含10座1984~1987年整体搬迁保存于邙山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墓葬,时代涵盖西汉至北宋。这批壁画墓的精华是墓中内容丰富、艺术水平与价值高超的壁画。壁画内容有羽化升仙、驱傩辟邪、天象神话、历史故事、庖厨宴饮、乐舞杂剧、车马出行和祥瑞图案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汉卜千秋和烧沟61号西汉墓,是汉代神仙思想和远古“傩文化”的真实资料反映。两墓被收录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和《中国美术史》等权威性典籍中,还被收入历史、考古、美术等高校的教科书中。其他几座东汉、曹魏、北宋壁画墓各具特色,都是研究古代墓葬制度、丧葬思想和物质文化的重要资料,更是研究古代绘画不可替代的珍稀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