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博物馆与知识的塑造(英)艾琳·胡珀-格林希尔暂缺简介...
-
唐史论丛杜文玉 主编暂缺简介...
-
大葆台西汉墓出土文物研究文集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 编暂缺简介...
-
新丝路化石保护与利用王丽霞 主编暂缺简介...
-
博物馆里的生命极简演化史商婷婷 王集宁 主编暂缺简介...
-
地质构造形迹识别鉴定手册刘永江 等 编著暂缺简介...
-
天工开物宋应星 撰暂缺简介...
-
隋唐洛阳城城门遗址研究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李鑫 等 主编暂缺简介...
-
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许鹏飞暂缺简介...
-
米脂卧虎湾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 等编著卧虎湾墓地地处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无定河东岸的黄土高原梁峁区,是陕北地区目前发现规模大、时代跨越性长、随葬品丰富的战国、秦汉中小型墓墓地。墓地呈南北狭长走向,墓葬的基本由山顶至西坡逐层分布,北侧偏西南部多分布战国墓,中部及南部多分布汉墓,中部偏西分布大量的明清墓。该墓地共发掘战国、秦汉墓葬463座。墓葬形制多样,有竖穴土坑墓、竖穴洞室墓、斜坡洞室墓、斜坡土坑墓等;葬具有一棺一椁或一棺等;埋葬方式复杂,有侧身屈肢、仰身直肢、仰身屈肢、单人葬、多人葬等;随葬器物1585件,其中陶器968件、铜器406件、铁器111件、玉器35件,以及骨器、银器、石器、玻璃器和贝器等65件。除此之外,还有采集陶器18件、铜器1件、铁器2件。按功能可分为礼器、实用器、车马器、明器等。卧虎湾墓地整体年代范围晚于李家崖、寨头河和史家河墓地,为完善陕北地区战国至汉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新资料;卧虎湾墓地经过科学地整体揭露,既有以玉覆面和青铜器等随葬品为代表的较高等级的墓葬,也有一般等级的墓葬,全面再现了陕北地区战国到汉代的丧葬礼俗和社会文化面貌;此外,卧虎湾墓地随葬大量双耳罐、车马器及铁质农具等器物,为研究战国时期不同政权的迁徙和流布提供了新线索,为研究秦汉时期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互动交流提供了新证据。该墓地对于讨论陕北高原东周族群分布与秦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墓地的位置、历史沿革与自然环境;工作背景、缘起与目的;工作过程、思路、方法与概况;以及报告的编写体例与相关说明。第二章为报告的分述部分,详细介绍了墓地堆积状况及各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资料。第三、四章为报告的综述部分,主要按照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墓葬形制、主要的随葬器类、装饰纹样进行分析。第五章为报告的初步分析部分,根据“透物见人”的学科目标,依托本次的发掘资料,结合陕北、晋西北、关中地区该时期中小型墓葬发表资料,从器物组合、分期与年代、墓地结构、社会组织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展开相关讨论,该墓地开始于春秋晚期结束于西汉中期,且在秦统一前后墓葬数量激增。第六章为报告的相关研究部分,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将该墓地文化面貌同周边地区进行对比,总结墓地所含文化类型与人群族属,分析该墓地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墓地周边相关遗存,推测该墓地人群生前居址。进过对该墓地出土的463座战国秦汉墓葬进行分析,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白狄为该墓地主要人群,战国中期晋人开始进入该地与当地原有白狄共同杂居,同时还有部分戎人和当地人群有所交流。直到战国晚期前段晋人所占人群比例不断上升。但至战国晚期后段,秦人进入该地,该地原有狄人和后进入的晋人均迅速撤离至其他地方。之后该地属秦汉中央集权管理的地域范围,所属文化面貌和关中基本趋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