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
大山前第Ⅰ、Ⅱ地点发掘报告赤峰考古队《大山前第Ⅰ、Ⅱ地点发掘报告》为1996年—1997年对赤峰地区发现的遗址发掘资料整理的报告。大山前第Ⅰ、Ⅱ地点的发掘是赤峰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工作, 为该地区的考古研究和大遗址保护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大山前属于坡岗型遗址, 其规模之大, 在半支箭河中游一带几乎是专享的。像第Ⅰ地点这样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主、尚分布夏家店上层文化和战国时期遗存并呈现深厚堆积和复杂遗迹的还有第Ⅲ、第Ⅳ地点, 后者同样处于清水河与人工挖成的深沟所环绕的台子上。KDⅠ和KDⅣ东西并峙, 这样的格局在半支箭河乃至锡伯河流域的先秦时期坡岗型遗址中并不多见。大山前诸地点又和架子山这处山丘型遗址群隔河相望, 更说明大山前—架子山的重要性, 至少在半支箭河中游的调查区域内应具有中心地位。此项发掘也为深入探究夏家店下层文化一些主要陶器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大山前第Ⅰ、Ⅱ地点的发掘, 为研究赤峰地区先秦时期尤其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经济形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
古格遗址壁画保护项目竣工报告敦煌研究院古格王国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共计有400余座庙堂和近千孔洞窟、58座碉楼、4条暗道、28座各类佛塔、11座仓库和其他附属建筑。2011年,西藏阿里古格遗址保护维修工程全面启动。此次工程是继1985年和1997年对古格遗址抢救性保护之后,阿里地区文物保护维修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壁画保护修复是此次西藏古格遗址保护维修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古格遗址现存壁画面积总计900平方米左右,遗址中有5座殿堂、5个洞窟保存有壁画,所有殿(洞)的壁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存较好的分别为白殿、红殿、大威德殿、坛城殿、度母殿、依怙洞。鉴于古格遗址壁画现状保存实际,敦煌研究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室内实验阶段针对壁画制作材料及保护修复材料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现场试验阶段则侧重于空鼓壁画灌浆、起甲壁画修复、酥碱地仗加固、泥渍污染壁画的清理以及脱落壁画的拼接、回贴等保护修复材料与工艺的筛选工作。本报告为古格遗址壁画保护项目竣工报告,古格遗址丰富的壁画题材与内容对研究古格王国的历史沿革、政治体制、宗教文化、社会经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暂缺简介...
-
风华再现马瑞文,张玉静,黄瀚东暂缺简介...
-
仰韶文化与酒刘莉暂缺简介...
-
宁夏海原南华山地区史前遗存考古调查报告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暂缺简介...
-
镇江孙家村遗址发掘报告镇江博物馆暂缺简介...
-
郑州文物考古与研究顾万发暂缺简介...
-
古月桥保护修缮工程报告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暂缺简介...
-
渭河上游天水段考古调查报告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