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世界大师思想精粹: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作者:康德(Immanuel Kant)著; 石磊 译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01
ISBN:9787556300303
定价:¥3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由康德编著,石磊编译。讲述了:康德的道德神学肇始于对人性的基本分析。在康德看来,人的本性之中包含了向善的原初禀赋以及趋恶的自然倾向。道德根基的确立表明康德宗教思想的基础问题的圆满解决,但对于一种成熟、完整、系统化的宗教思想而言还仅仅是一个开端和奠基。康德对上帝存在的道德目的论证明不是他的宗教思想的全部内容,但却是他的宗教哲学得以建立起来的新的起点和新的基础。这个新起点和新基础的意义不仅仅是从他对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明解决了上帝在什么意义上存在这个宗教哲学的元问题的逻辑层面上讲的,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新起点和新基础从根本上体现出康德把宗教哲学建立在道德论基础之上的本质。
作者简介
康德 (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在教育上,他认为应该重视儿童的天性,养成儿童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等。
目录
一、善良的意志
二、道德的修养与训练
三、道德与良心
四、道德的价值
五、道德与体验
六、人性的特殊
七、头上与心中
八、行为的法则
九、实践的智慧
十、法则与意志
十一、精明与道德
十二、道德的实践
十三、善意与道德原则
十四、意志的自律特性
十五、理念与兴趣
十六、心灵与义务
十七、个人的德性
十八、伦理与法理
十九、向善的力量
二十、向恶的习性
二十一、人性的本质
二十二、道德法则
二十三、善意的谎言
二十四、“需要面前无法律”箴言
二十五、认识的能力
二十六、感情的需要
二十七、享乐的方式
二十八、味觉与想象
二十九、崇高与敬畏
三十、模仿与鉴赏
三十一、语言的艺术技巧
三十二、生活方式与社交活动
三十三、欲望的张扬
三十四、快乐与烦恼
三十五、忍耐与勇敢
三十六、发泄与健康
三十七、情欲与本性
三十八、妄想与懒惰
三十九、自然的善与道德的善
四十、个性与气质
四十一、血质与性格
四十二、面容与性格
四十三、性别的特性
四十四、家庭的尊重
四十五、民族的特性
四十六、理性的实践
四十七、感性的实践
四十八、理性与感性的一致
四十九、实践的对象
五十、实践的命题
五十一、意志的自律
五十二、道德与自私
五十三、道德法则
五十四、对象决定意志
五十五、事物的因果性
五十六、知性与超感触
五十七、理性的对象
五十八、福与祸的重要性
五十九、物理法则与自然法则
六十、意志的动力
六十一、尊敬只应用于人格
六十二、义务与行动
六十三、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
六十四、幸福论与道德论
六十五、自由、自然与自身
六十六、智慧与理智的爱
六十七、美德与圆善
六十八、德性及幸福的格言
六十九、实践优于思辨
七十、灵魂的不朽
七十一、纯粹实践的理论
七十二、理性与实践
七十三、圆满的概念
七十四、理想与信仰
七十五、追求的圆善
二、道德的修养与训练
三、道德与良心
四、道德的价值
五、道德与体验
六、人性的特殊
七、头上与心中
八、行为的法则
九、实践的智慧
十、法则与意志
十一、精明与道德
十二、道德的实践
十三、善意与道德原则
十四、意志的自律特性
十五、理念与兴趣
十六、心灵与义务
十七、个人的德性
十八、伦理与法理
十九、向善的力量
二十、向恶的习性
二十一、人性的本质
二十二、道德法则
二十三、善意的谎言
二十四、“需要面前无法律”箴言
二十五、认识的能力
二十六、感情的需要
二十七、享乐的方式
二十八、味觉与想象
二十九、崇高与敬畏
三十、模仿与鉴赏
三十一、语言的艺术技巧
三十二、生活方式与社交活动
三十三、欲望的张扬
三十四、快乐与烦恼
三十五、忍耐与勇敢
三十六、发泄与健康
三十七、情欲与本性
三十八、妄想与懒惰
三十九、自然的善与道德的善
四十、个性与气质
四十一、血质与性格
四十二、面容与性格
四十三、性别的特性
四十四、家庭的尊重
四十五、民族的特性
四十六、理性的实践
四十七、感性的实践
四十八、理性与感性的一致
四十九、实践的对象
五十、实践的命题
五十一、意志的自律
五十二、道德与自私
五十三、道德法则
五十四、对象决定意志
五十五、事物的因果性
五十六、知性与超感触
五十七、理性的对象
五十八、福与祸的重要性
五十九、物理法则与自然法则
六十、意志的动力
六十一、尊敬只应用于人格
六十二、义务与行动
六十三、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
六十四、幸福论与道德论
六十五、自由、自然与自身
六十六、智慧与理智的爱
六十七、美德与圆善
六十八、德性及幸福的格言
六十九、实践优于思辨
七十、灵魂的不朽
七十一、纯粹实践的理论
七十二、理性与实践
七十三、圆满的概念
七十四、理想与信仰
七十五、追求的圆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