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先秦礼学勾承益著本书探讨了西周以前、西周和春秋时期礼学,研究了《诗经》、《左传》、《国语》、《礼记》中的礼学思想,对先秦诸子著作中的礼学思想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礼学的本质和表现形态。
-
俺们东北人杨军[等]编著在人们的地域观念中,往往是按省来划分人群,所以才有了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河南人、为什么对东北三省,却习惯上总称为东北人?一提起小品笑星,人们马上能想到赵本山、高秀敏、范伟、潘长江、巩汉林、黄宏,为什么他们全来自东北?体育界出现过“马家军”,现在影视界以出现了“赵家班”,还有雪村现象,为什么他们都是东北人?东北还曾有过淘金人、挖参人、放木排人、懂鸟兽语言的人,还有名声在外的东北胡子,真是奇奇特特东北人!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姑娘叼着大烟袋,木头沉底石头漂起来,还有闻名天下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真是神神秘秘关东俗!
-
民俗学导论叶涛,吴存浩著高等院校民俗学系列教材。本书是高等院校民俗学系列教材中的一种,是一部配合大学本科教学的民俗学基础理论著作。本书分为9章:概说;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方法;民俗的本质;民俗的构成及载体;民俗的形成;民俗的功能;民俗的传承与变异;民俗的特点;民俗事象分类。
-
文化、教育与性别李小江等著近年来,“本土化”和“主流化”是妇女/性别研究领域中谈论最多的两个问题。这个论坛的所有参与者,均在这两个方向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本书是它的见证,也是它的成果。 本书在“妇女/性别研究与高等教育实践”,国际论坛的基础上辑稿整理而成,兼有理论探索和教学示范性质。主讲人全部来自大学,是近年来在妇女/性别研究领域中卓有成就且在教学实践中颇具经验的教授,她(他)们的演讲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是多年探索、思考的结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下中国大陆妇女/性别研究在各领域中发展进程和学术水平。
-
孔孟之乡民俗高建军编著儒学发源地孔孟之乡的民俗则是在历史与传统中发展和延续下来的,意境久远,显示了文化的传承性,《孔孟之乡民俗》即以大量可贵的真实资料和丰富有趣的民事活动,全面介绍了孔孟之乡民俗风情。内容包括孔孟之乡祭礼民俗,礼仪民俗,饮食民俗,生活习俗,民间工艺等。无疑,民俗文化的发展都带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各个地区既有着华夏文明的联结性的相通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即使在同一省区,各个微观区域的民俗文化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山东民俗,由于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出浓郁的风土人情,表现出齐鲁大地民俗浓厚的多样性和地域性。《齐鲁民俗丛书》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所编写出的一套反映齐鲁大地民俗气象万千的书籍。
-
中外民俗梁学成著面向21世纪旅游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本书从民俗学的起源和发展出发,运用列举实例,揭示出中外民俗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特征和独具的特色内容。
-
日本的祭祀与艺能(日)诹访春雄著;凌云凤译日本三德利文化财团赞助出版。本书介绍了日本传统祭祀的类型,法术与宗教,艺能与文学的产生,俳优的诞生,木偶艺术的发展,中世的民间神乐等内容。
-
“有礼有数”与“有年有节”林剑华著本书介绍了台湾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包括“无媒不成亲”、“合八字与写庚帖”、“喜滋滋的定亲礼”、“行聘下定花样多”等。
-
精彩酒令卫绍生选编本书分成了通令、骰令、划拳、射覆、文字游戏戏令、五经四书令、骨牌令、筹令、安雅堂酒令、诗词令、姓名令等,共计16卷。
-
中国传统礼俗张雪杉,张春生主编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礼俗基本知识和历史发展的通俗文化读物,由五个部分构成。《岁时礼俗》着重介绍传统节日时令的由来和各种传说;《交往礼俗》着重介如一般生活交往中的礼仪;《婚姻礼俗》着重介绍传统婚俗的起源发展变化;《生育礼俗》着重介绍传统生育育儿的礼俗;《丧葬礼俗》着重介绍传统丧葬礼仪的内容与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