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青藏高原东部的丧葬制度研究叶远飘 著,何国强 编金沙江峡谷,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其南北纵穿800公里,东西横贯50公里,群峰耸立、河流交错。这里存在独特的民族学奇观:峡谷内存在十几种以上的丧葬类型,它们分别是岩洞葬、居室葬、瓮棺葬、石棺葬、树葬、地架葬、土葬、水土葬、火葬、水葬、塔葬、地葬、天葬以及多种复合葬,几乎囊括了世界各地现存的所有葬式。金沙江峡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种丧葬类型,它们是怎么来的?这些丧葬类型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文化逻辑或者说意义结构?本书作者花费一年时间,行走于峡谷各地,并分别驻扎于峡谷的入口、出口以及中部进行田野工作,通过对当地人处理尸体的方式进行“深描”,带你窥探那些隐藏在尸体处理之后的“地方性知识”。
-
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吴山,陆原 编《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性、科学性、知识性的文化百科全书。全书约125万字,共收录分类条目4014条,内文插图1046幅,另书前附有精美彩图插页100余幅,后有相关附录及全书条目索引等。该书较全面历史地介绍了我国古今的美容、美发、美饰知识,内容涉及民族、民俗、历史、地理、科技、考古和宗教等各个方面。全书分面妆、眉妆、唇妆、指妆、齿饰、须式,历代发式、少数民族发式、儿童发式,冠饰、额饰、耳饰、项饰、胸饰、腰饰、足饰、簪钗、簪花、香囊和节庆俗饰等46大类,涉及历代美容妆饰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从《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历代美容妆饰文化的各个方面、人们审美的演变及在传承中随着时代不断创新的理念和某些规律,这对喜爱传统美容文化的读者,了解中国古代丰富而独特的美容妆饰文化,探求当今美容、美发、美饰的时尚趋势和内在动因,定会有所启示和获益。《中国历代美容·美发·美饰辞典》特色:1.第一部中国历代美容妆饰文化百科辞典,收录分类条目4014条,内文插图1046幅,另有精美彩图插页100余幅,条目最全,插图丰富。2.由多年从事中国工艺美术研究、在该专业领域具有相当权威与影响力的吴山先生,历时多年的专业文化积累与专业研究搜集整理而成,具有科学性、专业性、知识性。3.图书以辞典分级条目的形式呈现,配以1100多幅历代典籍图志及考古史料中的原始图影绘画,内容翔实,层次井然,文图并茂,图片珍贵可看。4.书后附有中国历代发式、眉式、唇式、梳篦及帝王革带、佩玉、玉器、牙雕、宝石等相关附录,并配以全书分类条目笔画索引,组织严密有序,方便读者阅读考索。5.语言文辞古雅,图书设计制作精美雅致,适合有文化品味的高端读者。
-
林语堂精装集林语堂 著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甚丰,其中的散文、随笔更是精华。他结合外国娓语式散文和中国明清之际性灵作品的长处,加上林先生本人的天赋气质,使他的文章显示出主人情、通灵性、富幽默的特色。《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该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由于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剖释得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做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在海内外引起轰动,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
那些年那些事付玲 著《那些年那些事:新华社摄影记者的故事》,本书收录的是作者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在《摄影世界》杂志开设“新华影事”的专栏文章。这个专栏记录了新华社优秀的摄影记者们的工作状态、摄影作品,乃至人生经历。今年是摄影部成立60周年庆,作者通过对新华社摄影记者个人群像的介绍和描述,也从一个侧面记叙了新华社摄影部成熟、发展、壮大的专业化、职业化过程。书中收录的不少新闻图片都曾是国内外各种专业摄影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具有很高的新闻史料价值、美学人文价值,以及教学参考价值。
-
新疆艺术研究·第一辑·壁画艺术卷周菁葆,孙大卫 著《新疆艺术研究(第一辑·壁画艺术卷):新疆壁画中的民俗文化》突破了以往研究新疆壁画的分类方法,从社会与艺术的角度,将壁画类别分为供养人像、乐舞艺术、动物形象、人体艺术、服饰艺术、民俗文化和装饰图案等七大类,每类自成一卷,分别加以介绍。读者可在欣赏新疆石窟壁画艺术的同时了解佛教文化,而不会让繁复的佛教经典影响读者对壁画艺术的欣赏。宗教本是利用艺术来为其服务的,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人们为壁画作者精湛的技艺所折服,对佛教内容的关注倒在其次了。
-
社火郝苏民,马忠才 编《社火:老俗新欢》主要内容包括:甘肃苦水高高跷及其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的调查研究、晋南襄汾县跑鼓车及其文化内涵研究、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路二人台的民俗学阐释等。
-
满族民间祭祀礼仪注释刘庆华 著《满族民间祭祀礼仪注释》将散藏在满族各姓氏(多数为手抄本)及各地区今天能见得到的满族民间祭祀礼仪本(神本)汇集到一起,每篇均采取按语、勘误、加注的形式,进行考释和介绍。同时,为便于与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萨满信仰作比较研究,选取数篇有代表性的祭祀礼仪,一并提供给大家研究参考。
-
庙会魏阳竹,等著 郝苏民,马忠才 编《庙会:传承新态》以甘肃、内蒙和山东等地民间仪式中的庙会为研究对象,研究者深入田野一线,获得了翔实的地方性民俗资料,对各地庙会的基本情况,包括仪式和民众活动等进行了深描,并借鉴文化功能主义理论、表演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对庙会的文化内涵、俗民心理等深层次内容进行了剖析。
-
中国风水史傅洪光 著风水,也叫堪舆,是中国千百年留传下来的、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风水史:一个文化现象的历史研究》是一部风水史专著,从历史的角度,以翔实的资料、理性的分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讲述风水起源及其发展历史,揭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风水的本质。
-
整体稀缺与文化适应许韶明,何国强 著三岩是西藏自治区贡觉县与四川省自玉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区,地处横断山民族走廊之要塞,文化底蕴深厚,有“格萨尔王避祸”和“古格王朝遗裔落难”的传说。因地理位置特殊,元以降成为朝廷与噶厦政权的军事缓冲区。当地居民性情剽悍,素不属汉,亦不归藏,史称“野番”。清末因夹坝(偷牛盗马、抢劫杀人)蜂起,危及商旅,先后受到藏军和新军的围剿,被纳入国家的版图,管理权限几度易手。至今,三岩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父系血缘组织,遗有血.亲复仇残余,夫兄弟婚和妻姊妹婚已是公开的秘密,生计模式简朴实用,村庄依山而建,碉楼林立,江岸寺庵错落,人死葬法多样……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背景令外界注目。《艽野东南的民族丛书·整体稀缺与文化适应:三岩的帕措、红教和民俗》承接前人之研究,着力从社会组织、信仰体系、民俗文化等方面描绘真实的三岩,特别提出“整体稀缺”的概念来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勾勒了当地文化在与时代相适应中的分离与整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