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习惯
-
广州七天格雷先生 著这本书是第一部系统而详尽地描述广州城乡的西方著作,为我们留下的19世纪中后期广州地理、人文、文化、宗教、经济和社会的全景式描述。上至官府制度、人文历史、地理地貌,下到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涵盖范围之广,几乎无所不包,其中尤其可贵的是那业已消失了的地理地貌和社会人文风景。 格雷在广州生活多年,对当地风土人情较为熟悉。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在7天内游遍广州,他的广州一日游从沙面出发,以走街串巷的漫步形式,最后回到沙面结束一天的旅程。 本书出版时曾在西方大受欢迎,其设计的广州游路线成为欧洲人游历广州的标准指南。当年英美商人合资的省港澳轮船公司还曾在“广州七日游”的基础上适当增减,制成“三日游”或“五日游”,向外国游客推广。 除此之外,格雷还将自己在广州多年了解到的各种风土人情汇编成另外一本书,名为《中国:民众的法律、礼仪和习惯的历史》(China: A History of The Laws,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People)。这两部著作在英国都获得空前好评,一篇书评这样写道:格雷呈现给我们的画面生动而真实,那不仅仅是中华帝国的宗教、政府和种族,还有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的家庭、商铺、街道、司法管理、城市政策、道德风俗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特性。借此我们可以了解旧中国的面貌以及为何会如此。 《广州七天》是《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丛书之一。 《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丛书简介 广州曾是除澳门外西方人wy可进入和从事贸易的中国口岸,承担着外交、外贸等管理职责。可以说,以广州代表中国,在西方曾经是很普遍的现象。 作为中国对外交往门户的广州,历史上接待过无数的西方人,其中有画家、商人、学者、传教士、外交官,也有来自底层的水手、工人等。他们在广州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很多人甚至较深地融入了中国式的生活。他们以好奇的眼光欣赏广州,以独特的视角记载广州的风光、地理、人文等。虽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中国历史传统的博大,这些记载也难免有变形、疏漏的一面。他们实际上塑造和建构的是一个他们眼中的广州,映射到了西方读者的头脑中,逐渐构成了当时西方世界的中国形象。近代中国天翻地覆,当年广州的山川风物和社会百态多已烟消云散,却被凝固在这些西方人的著述当中了,就像琥珀中的昆虫,历尽岁月,依然栩栩如生。现在的我们可以借此大致清晰直观地看清近代广州甚至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它们不但是研究中外关系和文化互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的重要资料,即便是一般百姓,也可据以追怀老广州的街坊店铺、寺庙宫观、五行八作、花艇疍家,甚至琶洲砥柱、大通烟雨。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可以重温历史上作为中国对外交往门户的广州之风采,发扬其中的和平、对话、交流、发展等人类共同智慧和人文精神,摒弃曾经的愚昧、自大、保守、落后等鄙陋,在新的时代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
明清民国时期西江地区宗教礼俗资料整理与研究周军,赵克生 编《明清民国时期西江地区宗教礼俗资料整理与研究/广东历代方志研究丛书》作者基于地缘优势,发挥专业特长,系统、全面、深度挖掘了广东西江地区,即肇庆府属地区的地方志史料,以祭祀、官礼、民间礼俗、佛教、仙道、西方宗教、节庆、少数民俗等几大主题加以归纳,史料丰富,脉络清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正祀与官礼在王朝秩序与地方社会治理之间的作用、宗教信仰和民间礼俗等对国家统治和稳定基层社会的作用;剖析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原文化在信仰的趋同、礼俗的渗透、民族的融合方面的规范作用,以及在国家统一方面的凝聚作用,从而使得《明清民国时期西江地区宗教礼俗资料整理与研究/广东历代方志研究丛书》具有现实意义:中华民族是历史上各民族融合而成的族群,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向心力;同时,《明清民国时期西江地区宗教礼俗资料整理与研究/广东历代方志研究丛书》也为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提供了文化根底。《明清民国时期西江地区宗教礼俗资料整理与研究/广东历代方志研究丛书》以《从地方志看广东西江地区仪礼宗教习俗》为序加以统领,总分呈现,眉目清晰;述论相间,相得益彰。
-
问俗周彬 著一条大河,她叫黄河。千百年的岁月中,她孕育着两岸所有的生灵。她用博大的胸怀,接纳着岸边的世事变迁,倾听着岸边人们的虔诚祈祷。她用亘古不变的涛声,包容着、给予着……世代生活在大河边上的人们,享受着远古的风穿越浪花的低唱,倾听着涛声诉说那千年的冷暖故事。一位行者,他叫周彬。十余年的时间里,他背着相机游走在黄河的边上,用镜头记录着黄河人家延续数千年的风俗。他习惯于行走在乡亲们祈祷的队伍中,体会他们的虔诚;他醉心于和老乡围坐在一起聊天,感受他们的淳朴和善良。黄河无言,两岸乡民用自己的方式年复一年地代言着她的祈祷,用自己的方式抒发着对她的敬畏。而周彬,用会说话的构图和有镜头感的文字,将这些虔诚的仪式一一呈现。《问俗:黄河的祈福》是周彬十余年行摄黄河的记录,展现了12种黄河边上人神对话的仪式,几乎每种仪式都来自远古的传承。这些人文活动,让我们触摸到了黄河百姓的生活脉络、文化与文明的灵魂。全书为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这条大河,更是一幅两岸千万黎庶苍生的生存图景。
-
东坡茶张花氏 著我以前总以为蔡襄、东坡、宋徽宗他们大肆鼓吹的茶是宋茶的主流,但一旦接触广泛的宋代史料,就很快否定了这种判断。两宋时期,“茶马互易”是皇帝主抓的一号工程,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只因为是“软实力”工程,具有很强的秘密性质,因此文化人把这一工程大大忽略了!所以,本书和其他茶书相比,有几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学习年谱记录方式,访寻东坡先生的茶行踪;二是呈现“茶马互易”历史事件与王安石变法的密切关系、蜀茶的历史作用;三是让人们在世界视野中打量茶对于商贸、竞争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四是尝试提供一点地域茶器的演进历史。中国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有四大发明,我真的有些替中国茶感到委屈,我觉得应该有它的位置。我认同萨拉·罗斯在《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一书中的观点:“茶叶符合知识产权的全部定义:它是一种商业价值极高的产品;制茶需遵循一整套受中国严密保护的准则和中国式的独特程序;这套完善的准则和程序是中国茶叶对其竞争对手保持巨大优势的秘密所在。”这个知识产权是从传说中的神农到今天的中国茶人历经数千年苦心钻研生产制作工艺中获得的。当罗伯特·福钧被安排前往中国窃取它的制作秘密之后,它就变成了全世界的饮料。以下摘录英国东印度公司写给罗伯特·福钧的信,我想说,中国的许多伟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良多,但在知识产权的领域,它被侵权和盗窃的程度却是严重的。 \n
-
国家记忆赵迎新 著从《人民画报》创刊以来的封面中精选近百幅,并配上封面背后的故事及相关图片精心编写而成,由《人民画报》诞生记、封面解读、国家印迹、风流人物几个部分组成,梳理、展示和回望了新中国历史上那些真实的人与生动的事。通过将《人民画报》封面及其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引领读者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本书不仅是新中国的记忆,也是一场视觉分享的盛宴。
-
国家记忆赵迎新 著作为“国家记忆”系列的其中一本,《国家记忆:共和国难忘瞬间》以大事记的形式,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直到2018年,这69年里,每年选择一件当年中国发生的大事件,这些大事件中,有政治的,如开国大典、十一届三中全会、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也有涉及文化的,如东方歌舞团、中国大片《英雄》上映等,也有经济的,如中国“一汽”、深圳特区成立、义乌小商品市场等。这些大事记串联起来,就是整个新中国繁荣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人民画报》创刊以来的封面中精选近百幅,并配上封面背后的故事及相关图片精心编写而成,由《人民画报》诞生记、封面解读、国家印迹、风流人物几个部分组成,梳理、展示和回望了新中国历史上那些真实的人与生动的事。通过将《人民画报》封面及其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引领读者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本书不仅是新中国的记忆,也是一场视觉分享的盛宴。
-
像唐人一样生活俆俪成 著本书从春秋四季的起居行止、时令佳节的传统习俗,到饮茶、下棋、旅行、运动乃至动物保护、娱乐八卦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描绘出一幅趣意盎然的唐人生活画卷,让严肃枯燥的历史变得亲切可感,伴随读者重返盛唐,拾摭一千年前的光影与红叶。
-
父母等恩萧琪 著洪武七年(1374)孙贵妃之死,使明太祖注意到母服制度。明太祖秉持“父母等恩”观念,下令今后子为母、子为父,皆采高阶序“斩衰三年”,并御制《孝慈录》作为明代丧服制度的定本,为清代沿袭。本书探讨《孝慈录》在制定、推行与实践的过程中,父与母、礼与情、嫡与庶等因素不断关涉拉扯的过程,诉说中国丧服礼制史上复杂深刻的孝道故事。
-
阆中 落下闳 春节文化文集 第1集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 编世界之古城,旅游之圣地,美丽的阆中江山如画,毓秀钟灵,自古文脉恒昌,百代人物风流,在浩浩历史长河中,西汉时期的落下闳可为翘楚!落下闳(公元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市)人。汉武帝元丰年间,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来到京城长安,《汉书·律历志》“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与焉,都分天部,而闳运算历”落下闳殚精竭虑,历时七年,其所创历法经试运行优越于当时17种历法,为武帝所纳,于公元前104年正式颁行,并定此年为“太初元年”。这部震烁古今的历法,也由此命名为《太初历》。《太初历》首以二十四节气入历法,无中气月置闰。比西方早的历法早800年之久,落下闳还是浑天说的创始人,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仪在中国用了2000年,近代天文学家、史家朱文鑫说“自汉落下闳作浑仪,始立仪象之权舆”,后来的天文历法家如贾违、张衡、祖冲之等人,都是在落下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在数学方面,落下闳发明了用辗转相除法求渐进分数,即“通其率”算法,比采用类似方法的印度数学家爱雅哈塔早600年。落下闳还确立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法制度,从此恒定了华夏普天同庆的春节,所以我们尊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落下闳在天文、数学、历算、农学上的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举世公认,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天文史上灿烂的星座。2004年9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一颗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在北京被正式命名为“落下闳星”。
-
龙舟图像志胡彬彬,吴灿 著知道屈子的人更多。而由屈子到端午节,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好重要的组成部分。楚国屈原端午节化作了中华民族的忠诚、浪漫、冰清玉洁和伟大的民族凝聚力的一部分。楚国和屈子可以看作区域和精英文化的代表,而端午则是深入人心的中华民族的草根文化。端午到底从何而来呢?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胡彬彬教授集祖孙三代之力,收集了大批自有端午以来的绘画、民间传说等一手资料,许多都是靠前次见到。从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先人们是怎样通过划龙舟等方式纪念端午节,以及划龙舟是怎样演变成为今天的方式的。《端午龙舟图像研究》是他在大量原始资料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而成的关于端午节龙舟的学术著作。这是一本实证性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