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SolidWorks Simulation基础教程(2014版)

SolidWorks Simulation基础教程(2014版)

作者:(美)DS Solidworks 公司 著; 陈超祥,胡其登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01

ISBN:9787111471004

定价:¥6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SolidWorks Simulation基础教程(2014版)》是根据DS SolidWorks公司发布的《SolidWorks 2014: SolidWorks Simulation》编译而成的,是使用Simulation软件对SolidWorks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入门培训教程。本书提供了基本的有限元求 解方法,是机械工程师快速有效地掌握Simulation应用技术的必备资料。本教程附赠配套光盘,内含42典型实例、457个配套实例素材、183张彩 色图片,方便读者学习和培训。本套教程在保留了英文原版教程精华和风格的基础上, 按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编译, 配套教学资料齐全, 适于企业工程设计人员和大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
作者简介
  陈超祥先生,早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后获英国华威克大学制造信息工程硕士及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博士学位。多年来,陈超祥先生致力于机械设计和CAD 技术应用的研究,曾发表技术文章20 余篇,拥有多个国际专业组织的专业资格,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委员。陈超祥先生曾参与欧洲航天局“猎犬2 号” 火星探险项目,是取样器4 位发明者之一,拥有美国发明专利(US Patent 6,837,312)。胡其登先生,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制造工程系, 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 专业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CAD/CAM 技术的产品开发与应用、技术培训与支持等工作, 以及PDM/PLM 技术的实施指导与企业咨询服务。具有20 多年的行业经历, 经验丰富, 先后发表技术文章10 余篇。
目录
序 前言 本书使用说明 绪论有限元简介 0.1SolidWorks Simulation概述 0.2有限元分析概述 0.3建立数学模型 0.4建立有限元模型 0.5求解有限元模型 0.6结果分析 0.7FEA中的误差 0.8有限单元 0.8.1SolidWorks Simulation中的单元类型 0.8.2在实体和壳单元中选择 0.8.3实体及壳单元中的草稿品质与高品质 0.9自由度 0.10FEA计算 0.11FEA结果解释 0.12测量单位 0.13SolidWorks Simulation的使用限制 0.14总结
第1章 分析流程 1.1模型分析的关键步骤 1.2实例分析:平板 1.3SolidWorks Simulation的界面 1.4SolidWorks Simulation选项 1.5预处理 1.5.1新建算例 1.5.2夹具 1.5.3外部载荷 1.5.4符号的大小及颜色 1.5.5预处理总结 1.6划分网格 1.6.1基于曲率的网格 1.6.2网格密度 1.6.3网格大小 1.6.4圆中最小单元数 1.6.5比率 1.6.6网格质量 1.7后处理 1.7.1结果图解 1.7.2编辑图解 1.7.3波节应力与单元应力 1.7.4显示向量图解选项 1.7.5修改结果图解 1.7.6其他图解 1.8多个算例 1.8.1创建新的算例 1.8.2复制参数 1.8.3检查收敛与精度 1.8.4结果总结 1.8.5与解析解比较 1.9报告 1.10总结 1.11提问 练习1?1支架 练习1?2压缩弹簧刚度 练习1?3容器把手
第2章 网格控制、应力集中、边界条件 2.1网格控制 2.2实例分析:L形支架 2.3不带圆角的支架分析 2.3.1运行所有算例 2.3.2局部网格精细化分析 2.3.3网格控制 2.3.4结果比较 2.3.5应力奇异性 2.4带圆角的支架分析 2.4.1压缩配置 2.4.2自动过渡 2.5实例分析:焊接支架 2.6理解边界条件的影响 2.7总结 2.8提问 练习2?1C形支架 练习2?2骨形扳手 练习2?3基座支架
第3章 带接触的装配体分析 3.1接触缝隙分析 3.2实例分析:虎钳 3.3使用全局接触的虎钳分析 3.3.1为装配体指定材料 3.3.2零部件接触 3.3.3观察装配体结果 3.3.4手柄接触 3.3.5所需的力 3.4使用局部接触的虎钳分析 3.4.1局部接触 3.4.2局部接触类型 3.4.3无穿透局部接触条件 3.4.4接触应力 3.5总结 3.6提问 练习双环装配体
第4章 对称和自平衡装配体 4.1冷缩配合零件 4.2实例分析:冷缩配合 4.2.1项目描述 4.2.2对称 4.2.3关键步骤 4.2.4特征消隐 4.2.5刚体模式 4.2.6冷缩配合接触条件 4.2.7在局部坐标系中图解显示结果 4.2.8定义圆柱坐标系 4.2.9保存所有图解 4.2.10“什么错”特征 4.3带软弹簧的分析 4.3.1软弹簧 4.3.2惯性卸除 4.4总结 练习4?1链扣(第一部分) 练习4?2链扣(第二部分)
第5章 带接头的装配体分析及网格细化 5.1连接零部件 5.2接头 5.3实例分析:万向节 5.4项目描述 5.5第一部分:使用草稿品质的粗糙网格进行分析 5.5.1远程载荷 5.5.2螺栓的紧密配合 5.5.3螺栓预载 5.5.4局部相触面组 5.5.5旋转和轴向刚度 5.5.6知识库 5.6第二部分:使用高品质网格分析 5.6.1在薄壁特征上需要的实体单元数量 5.6.2高宽比例图解 5.6.3雅可比 5.7总结 练习5.1手钳 练习5.2升降架装配体 练习5.3带有基座的分析(选做) 练习5.4点焊——实体网格 练习5.5螺栓接头 练习5.6遮阳篷
第6章 兼容/不兼容网格 6.1兼容/不兼容网格划分:接合接触 6.2实例分析:转子 6.2.1项目描述 6.2.2兼容网格 6.2.3不兼容网格 6.2.4不兼容接合选项 6.3总结
第7章 薄件分析 7.1薄件 7.2实例分析:带轮 7.3第一部分:采用实体单元划分网格 7.4第二部分:细化实体网格 7.5实体与壳单元的比较 7.6第三部分:壳单元——中面曲面 7.6.1细壳与粗壳的比较 7.6.2壳网格颜色 7.6.3更改网格方向 7.6.4壳单元对齐 7.6.5自动重新对齐壳曲面 7.6.6应用对称约束 7.6.7变形结果 7.7结果比较 7.8实例分析:搁栅吊件 7.9总结 7.10提问 练习7.1支架 练习7.2使用外侧/内侧表面的壳网格 练习7.3点焊——壳网格 练习7.4边焊缝接头 练习7.5容器把手焊缝
第8章 混合网格——壳体和实体 8.1混合网格 8.1.1接合壳体和实体网格 8.1.2混合网格支持的分析类型 8.2实例分析:压力容器 8.2.1项目描述 8.2.2分析装配体 8.2.3模型准备 8.2.4材料 8.2.5体积模量和切变模量 8.2.6连接有间隙实体 8.2.7失败诊断 8.2.8小特征网格划分 8.3总结 8.4提问 练习混合网格分析
第9章 混合网格——实体、梁和壳单元 9.1混合划分网格 9.2实例讨论:颗粒分离器 9.2.1项目描述 9.2.2单元选择 9.2.3梁单元 9.2.4关键步骤 9.2.5横梁接点:位置 9.2.6横梁接点类型 9.2.7连接及断开的接点 9.2.8横截面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 9.2.9弯矩和剪力图表 9.3总结 9.4提问 练习9.1传送架 练习9.2柜子 练习9.3框架结构刚度
第10章 子模型 10.1子模型基础 10.2父算例与子算例的关系 10.3实例分析:脚手架 10.3.1项目描述 10.3.2关键步骤 10.4第一部分:父算例 10.5第二部分:子算例 10.6总结 10.7提问
第11章 设计情形 11.1设计算例 11.2实例分析:悬架设计 11.2.1项目描述 11.2.2关键步骤 11.3第一部分:多载荷情形 11.3.1多个设计算例 11.3.2设计情形结果 11.4第二部分:几何修改 11.5总结 练习矩形平台
第12章 热应力分析 12.1热应力分析简述 12.2实例分析:双层金属带 12.2.1项目描述 12.2.2材料属性 12.2.3输入温度 12.2.4平均应力 12.2.5提问 12.3在局部坐标系中检查结果(选做) 12.4保存变形后的模型 12.5总结
第13章 自适应网格 13.1自适应网格简述 13.2实例分析:悬臂支架 13.2.1项目描述 13.2.2几何体准备 13.3h-自适应算例 13.3.1h-自适应选项 13.3.2h-自适应图解 13.3.3收敛图表 13.3.4回顾h-自适应求解 13.3.5应变能误差并非应力误差 13.4p-自适应算例 13.4.1p-自适应求解方法 13.4.2h-单元与p-单元 13.4.3方法比较 13.5h-单元与p-单元总结 13.6总结
第14章 大位移分析 14.1小位移与大位移分析的比较 14.2实例分析:夹钳 14.3第一部分:小位移线性分析 14.3.1结果讨论 14.3.2小位移及大位移分析中的接触结果 14.4第二部分:大位移非线性分析 14.4.1永久变形 14.4.2SolidWorks Simulation Premium 14.5总结 14.6提问
附录 附录A网格划分、解算器 附录B用户帮助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