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航天器和导弹制导、导航与控制:飞行器光学寻的制导信息处理技术
作者:张天序,王岳环,钟胜 等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01
ISBN:9787118093223
定价:¥11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航天器和导弹制导、导航与控制:飞行器光学寻的制导信息处理技术》总结了作者及其研究团队过去10余年在光学寻的制导信息处理领域做的部分研究工作,并在国内外有关该领域研究进展的框架内阐述了这些研究成果,每章后都给出了相关的参考文献。《航天器和导弹制导、导航与控制:飞行器光学寻的制导信息处理技术》重点论述了基于被动光学成像传感器(可见光/红外线)和主动光学成像传感器(激光)的制导信息处理若干问题。
作者简介
暂缺《航天器和导弹制导、导航与控制:飞行器光学寻的制导信息处理技术》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概论
1.1 基本概念
1.2 信息处理在飞行器制导中的地位
1.3 光学寻的制导信息处理技术现状与趋势
1.3.1 国内外制导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1.3.2 国内外制导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3.3 制导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与总体、分系统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2章 光学寻的制导信息处理的理论模型
2.1 难点和科学问题
2.2 模型、准则和方法
2.2.1 多维动态空间映射与求逆过程模型
2.2.2 动平台扰动模型
2.2.3 气动光学效应机理模型
2.2.4 目标、背景与平台的时间—空间-波谱动态特性表达
2.2.5 探测识别目标的可计算准则
2.3 光学成像直接寻的与定位
2.4 目标-地标关联寻的与定位
2.5 子空间协同的递推探测定位
参考文献
第3章 平台、目标、背景空间特性建模与表达
3.1 平台、目标、背景的空间坐标系
3.2 目标的几何建模与多尺度表达
3.2.1 构建三维模型
3.2.2 不同视点下三维目标特性视图的获取
3.2.3 目标轮廓加噪畸变模型
3.2.4 轮廓图像模糊降分辨率
3.3 目标与背景空间关系建模
3.3.1 目标几何形态分析
3.3.2 目标场景分层结构及其拓扑关系
参考文献
第4章 动平台目标成像探测去扰动方法
4.1 动平台激光主动成像运动补偿
4.2 气动光学效应自适应数字校正
4.3 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性校正
4.3.1 基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非均匀性指纹模式的校正方法
4.3.2 去伪像的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
4.4 红外成像时相自适应增强
4.4.1 直方图的类型判决
4.4.2 一种图像自适应增强算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固定目标光学成像寻的信息处理方法
5.1 地面建筑物多尺度自动识别定位
5.1.1 地面建筑三维建模及特征分析
5.1.2 基于形态学的红外图像背景抑制
5.1.3 特征反馈控制的迭代分割
5.1.4 基于特征库的红外地面建筑目标识别
5.1.5 基于竖条特征的红外地面建筑识别
5.1.6 基于图像统计特性的目标可分割性评估
5.2 典型地物目标检测识别与定位
5.2.1 湖心小岛检测识别定位
5.2.2 桥梁交叉点检测识别定位
5.2.3 机场检测识别定位
5.2.4 河流交叉口检测识别定位
5.2.5 公路交叉口检测识别定位
5.2.6 改进的Hausdorff距离港口匹配定位
5.3 基于部件的目标探测定位
5.4 目标/地标群关联探测定位
5.4.1 平面地标导引的相对定位目标检测识别
5.4.2 立体地标导引的相对定位地面目标检测识别
5.5 光学寻的导引参考图制备
5.5.1 前视平面地标选择和参考图制备
5.5.2 前视立体地标选择与参考图制备
参考文献
第6章 动目标光学成像寻的信息处理方法
6.1 空中动目标多尺度探测定位
6.2 空中动目标抗干扰检测跟踪
6.3 混合人工神经网络动目标识别(MUSSER)
6.3.1 反向传播学习神经网络(BP网络)
6.3.2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网络)
6.3.3 多尺度模型下的混合神经网络识别算法
6.3.4 试验结果
6.4 海面动目标多尺度探测定位
6.4.1 基于生物视觉注意机制的海面目标实时检测方法
6.4.2 天水区约束的海面船舶目标识别定位方法
6.5 地面动目标变尺度探测定位
6.5.1 概念与模型
6.5.2 多尺度检测与分析方法
6.5.3 时一空三维八叉树递推检测算法
6.5.4 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第7章 实时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7.1 模块化、异构、规模可伸缩的处理结构
7.1.1 模块化、可在线重构、规模可伸缩的实时识别处理机结构
7.1.2 实现模块化、通用化的关键技术
7.1.3 寻的制导信息处理系统的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设计
7.2 面向寻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共用算法V15I设计
7.2.1 多目标多尺度递推滤波检测算法ASIC实现
7.2.2 多目标轮廓跟踪与标记算法的ASIC实现
7.2.3 优化流水机制实现快速图像旋转
7.2.4 基于运动检测指导的组合非均匀性自适应校正SOC
7.2.5 图像连通域标记和轮廓跟踪的VLSI实现
7.3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
7.4 嵌入式系统软件
7.5 加载和测试用串行口控制台技术
7.5.1 物理层
7.5.2 链路层
7.5.3 应用层
7.6 软件模块化设计
7.6.1 模块外部设计规范
7.6.2 模块内部设计规范
7.7 模块化信息处理机综合集成
参考文献
第8章 光学成像寻的信息处理仿真与性能评价
8.1 仿真环境设计
8.1.1 仿真环境组成
8.1.2 仿真功能
8.1.3 仿真平台环境
8.1.4 仿真处理流程
8.2 动平台飞行场景仿真
8.2.1 多波段场景生成系统
8.2.2 系统功能
8.2.3 系统组成
8.3 寻的图像序列仿真
8.3.1 模型数据库的建立
8.3.2 大气模型数据库的建立
8.3.3 飞行器视点运动模型的建立
8.3.4 传感器模型的建立
8.3.5 多波段仿真图像动态生成
8.3.6 多波段序列仿真试验结果
8.4 寻的处理算法性能评价
8.4.1 寻的算法性能评价的关系模型
8.4.2 寻的处理算法性能评价模型
8.4.3 综合评价的最优试验设计方法
8.4.4 寻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1 基本概念
1.2 信息处理在飞行器制导中的地位
1.3 光学寻的制导信息处理技术现状与趋势
1.3.1 国内外制导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1.3.2 国内外制导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3.3 制导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与总体、分系统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2章 光学寻的制导信息处理的理论模型
2.1 难点和科学问题
2.2 模型、准则和方法
2.2.1 多维动态空间映射与求逆过程模型
2.2.2 动平台扰动模型
2.2.3 气动光学效应机理模型
2.2.4 目标、背景与平台的时间—空间-波谱动态特性表达
2.2.5 探测识别目标的可计算准则
2.3 光学成像直接寻的与定位
2.4 目标-地标关联寻的与定位
2.5 子空间协同的递推探测定位
参考文献
第3章 平台、目标、背景空间特性建模与表达
3.1 平台、目标、背景的空间坐标系
3.2 目标的几何建模与多尺度表达
3.2.1 构建三维模型
3.2.2 不同视点下三维目标特性视图的获取
3.2.3 目标轮廓加噪畸变模型
3.2.4 轮廓图像模糊降分辨率
3.3 目标与背景空间关系建模
3.3.1 目标几何形态分析
3.3.2 目标场景分层结构及其拓扑关系
参考文献
第4章 动平台目标成像探测去扰动方法
4.1 动平台激光主动成像运动补偿
4.2 气动光学效应自适应数字校正
4.3 红外焦平面非均匀性校正
4.3.1 基于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非均匀性指纹模式的校正方法
4.3.2 去伪像的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
4.4 红外成像时相自适应增强
4.4.1 直方图的类型判决
4.4.2 一种图像自适应增强算法
参考文献
第5章 固定目标光学成像寻的信息处理方法
5.1 地面建筑物多尺度自动识别定位
5.1.1 地面建筑三维建模及特征分析
5.1.2 基于形态学的红外图像背景抑制
5.1.3 特征反馈控制的迭代分割
5.1.4 基于特征库的红外地面建筑目标识别
5.1.5 基于竖条特征的红外地面建筑识别
5.1.6 基于图像统计特性的目标可分割性评估
5.2 典型地物目标检测识别与定位
5.2.1 湖心小岛检测识别定位
5.2.2 桥梁交叉点检测识别定位
5.2.3 机场检测识别定位
5.2.4 河流交叉口检测识别定位
5.2.5 公路交叉口检测识别定位
5.2.6 改进的Hausdorff距离港口匹配定位
5.3 基于部件的目标探测定位
5.4 目标/地标群关联探测定位
5.4.1 平面地标导引的相对定位目标检测识别
5.4.2 立体地标导引的相对定位地面目标检测识别
5.5 光学寻的导引参考图制备
5.5.1 前视平面地标选择和参考图制备
5.5.2 前视立体地标选择与参考图制备
参考文献
第6章 动目标光学成像寻的信息处理方法
6.1 空中动目标多尺度探测定位
6.2 空中动目标抗干扰检测跟踪
6.3 混合人工神经网络动目标识别(MUSSER)
6.3.1 反向传播学习神经网络(BP网络)
6.3.2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网络)
6.3.3 多尺度模型下的混合神经网络识别算法
6.3.4 试验结果
6.4 海面动目标多尺度探测定位
6.4.1 基于生物视觉注意机制的海面目标实时检测方法
6.4.2 天水区约束的海面船舶目标识别定位方法
6.5 地面动目标变尺度探测定位
6.5.1 概念与模型
6.5.2 多尺度检测与分析方法
6.5.3 时一空三维八叉树递推检测算法
6.5.4 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第7章 实时信息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7.1 模块化、异构、规模可伸缩的处理结构
7.1.1 模块化、可在线重构、规模可伸缩的实时识别处理机结构
7.1.2 实现模块化、通用化的关键技术
7.1.3 寻的制导信息处理系统的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设计
7.2 面向寻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共用算法V15I设计
7.2.1 多目标多尺度递推滤波检测算法ASIC实现
7.2.2 多目标轮廓跟踪与标记算法的ASIC实现
7.2.3 优化流水机制实现快速图像旋转
7.2.4 基于运动检测指导的组合非均匀性自适应校正SOC
7.2.5 图像连通域标记和轮廓跟踪的VLSI实现
7.3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
7.4 嵌入式系统软件
7.5 加载和测试用串行口控制台技术
7.5.1 物理层
7.5.2 链路层
7.5.3 应用层
7.6 软件模块化设计
7.6.1 模块外部设计规范
7.6.2 模块内部设计规范
7.7 模块化信息处理机综合集成
参考文献
第8章 光学成像寻的信息处理仿真与性能评价
8.1 仿真环境设计
8.1.1 仿真环境组成
8.1.2 仿真功能
8.1.3 仿真平台环境
8.1.4 仿真处理流程
8.2 动平台飞行场景仿真
8.2.1 多波段场景生成系统
8.2.2 系统功能
8.2.3 系统组成
8.3 寻的图像序列仿真
8.3.1 模型数据库的建立
8.3.2 大气模型数据库的建立
8.3.3 飞行器视点运动模型的建立
8.3.4 传感器模型的建立
8.3.5 多波段仿真图像动态生成
8.3.6 多波段序列仿真试验结果
8.4 寻的处理算法性能评价
8.4.1 寻的算法性能评价的关系模型
8.4.2 寻的处理算法性能评价模型
8.4.3 综合评价的最优试验设计方法
8.4.4 寻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