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中国古代天命与青铜器(日)小南一郎西周政治文化曾作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典范,为后世所景仰、追随。那么,西周政治文化的特质是什么?本书作者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小南一郎,利用西周时代的第一手资料——青铜器铭文,对西周王朝的国家体制及其理念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解析。全书以禹之九鼎传说开篇,通过青铜器的使用、保管与天帝、神灵、氏族、祖先、领土等关系角度,探讨西周国家体制的形成原理。作者认为,所谓天命,不仅指天神指定王朝统治者治理天下,还包括将天命层层分割给诸侯卿大夫士,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统治结构。而维系西周王朝统治的命、德、孝等观念,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演变,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
-
文明的轨迹亨利·M.赛尔 著,张心怡 译所有的文明都渴望征服时间,它们建造高大宏伟的建筑,以期逃避消亡的命运。让人遗憾的是,一切有形的物体都有毁灭的时刻。它们或是被植物蚕食,或是被黄沙掩埋,但这并不代表人类过往皆是徒劳无功。遗留也好,毁灭也罢,所有轨迹都是人类文明的丰碑,是人类巧手和匠心的象征,也是人类为自身建立的纪念碑。《文明的轨迹》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我们从宏观视角审视人类文明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不同文化如何相互影响,不同思想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亘古至今如何塑造人类的思维和创造力。阅读本书,读者能近距离欣赏人类文明取得的璀璨成就,并了解绘画、雕塑、建筑、设计、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等多个学科的演变路径。
-
代号孤儿[英]罗兰·菲利普斯唐纳德·麦克林是一位明星外交官,英国体制内人士,以及西方世界一些最高机密的守护者。同时,他也是一个苏联间谍。因其早年丧父的家庭背景,苏联招募者给麦克林的第一个代号是“孤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先是从巴黎和华盛顿,而后是从开罗和伦敦获取并传递了大量机密情报,协助苏联大大加快其核武器的研发速度。随着他一步步泄露情报,一次国际密码破解行动正迅速向他逼近。在即将被摘下面具之时,麦克林消失了。《代号“孤儿”》利用大量解密材料,首次展现了“剑桥五杰”间谍圈的核心成员之一唐纳德·麦克林的完整人生,并深入分析这位可能是20世纪最危险的苏联特工的性格特征,以及他给“冷战”时期世界格局带来的深远影响。
-
走遍世界博物馆梅辰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拥有包含冬宫在内的宏伟建筑群,又称冬宫博物馆。该馆始于1764年,原为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收藏艺术品的隐宫,1852年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其馆藏浩瀚,藏品超300万件,不仅有来自俄罗斯本土的文物珍宝,亦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区域的历史遗珍,更有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提香、凡·高、塞尚、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大师的传世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化与艺术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本书是一本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博物馆看展指南,从装饰、历史、艺术、杂项四大板块入手,对艾尔米塔什的馆藏文物进行分类导览和独家解读,系统性地呈现出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非凡魅力,为读者深度了解这座集俄罗斯历史文化与人文风情以及世界多种文化艺术元素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打开了一个学习与认识的新窗口,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足不出户即能欣赏万里之外的俄罗斯皇宫珍贵宝藏的观展新模式。
-
愚蠢的核弹[美]沙希利·浦洛基本书挑战了古巴导弹危机的传统叙事,凭借白宫新解密录音、苏联克格勃档案,以及军方报告和大量当事人的回忆,沙希利·浦洛基教授扩展了旧有的叙事框架,纳入赫鲁晓夫、卡斯特罗等关键参与者的视角,勾画出这场危机的完整画面;深入关键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决策反复变化背后的惊心与焦灼;更透过普通官兵的眼睛,从下层视角观察危机的历史,在无数个不起眼的细节中,追问危机得以解除的真正原因。相比于为避免战争所做的正确决定,出于误解和恐惧而犯下的无数荒诞、愚蠢的错误,才是值得今天借鉴的教训。
-
南开史学百年文存 日本卷刘岳兵南开史学诞生于风云激荡的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有历史学一门。从1923年正式创系,2000年改组为学院,至今南开史学走过了漫长而绚烂的峥嵘岁月。值此百年重逢的历史节点,历史学院决定编纂“南开史学百年文存”丛书,以彰显南开史家群体艰辛扎实的学术探索和丰硕厚重的治史业绩,为这不平凡的世纪光影立此存照。
-
南开史学百年文存 亚非拉卷董国辉.
-
南开史学百年文存 世界上古中古卷叶民暂缺简介...
-
南开史学百年文存 欧美卷董瑜南开史学诞生于风云激荡的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有历史学一门。从1923年正式创系,2000年改组为学院,至今南开史学走过了漫长而绚烂的峥嵘岁月。值此百年重逢的历史节点,历史学院决定编纂“南开史学百年文存”丛书,以彰显南开史家群体艰辛扎实的学术探索和丰硕厚重的治史业绩,为这不平凡的世纪光影立此存照。
-
移花接木的治政法朱明月作为“牛津新音乐文化史”丛书之一,此书围绕1841年普鲁士宫廷以复古风格上演的配乐希腊悲剧《安蒂戈涅》(索福克勒斯原作,门德尔松配乐,蒂克制作)展开,将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置于时兴的“希腊主义”这一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潮中加以审视,揭示音乐在文化、政治、艺术各有其目的且相互抵触的情形下扮演的角色。作者认为,该剧的成功演出及其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顺应了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的一项重要政治企图:利用德国知识分子对希腊文化的崇敬与认同感,通过复兴并“征用”希腊文化传统,来强化“德国是希腊古典遗产的唯一继承者”这一信念,顺应当时许多德国人不断增强的文化优越感,助长德国人自我降任的、要通过所谓普适和开明的文化来救赎现代世界的使命感,继而建立德意志民族认同感。这种由德国人对文化遗产的集体意识所造就的优越感、认同感和使命感,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德国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