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血战太平洋(美)安德鲁·威斯特(Andrew Wiest),(美)格里高里·路易斯·莫特逊(Gregory Louis Mattson)著;穆占劳,苟建新译《血战太平洋》一书从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太平洋地区群雄逐鹿的历史画卷,紧接着全景式地描绘了日本在1941年至1942年间所取得的旋风般的军事胜利。当时,日本陆海军席卷了香港、缅甸、马来半岛、菲律宾诸岛和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接着,该书还详尽地记述了以美军为主,加上英国、澳大利亚和其他英联邦成员国军队组成的盟军怎样向日本发起反击,以及日本的战争机器又是如何被迫转入防御。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一场场血战和消耗战终于遏止了日本的疯狂进攻。盟军在以下几次重要的战役中浴血奋战,终于扭转了乾坤。它们是:瓜岛争夺战、珊瑚海战斗、中途岛大海战和莱特湾之战。《血战太平洋》一书还记述了盟军连续对日军采取的跳岛战术。盟国的陆海空三军在一连串的跳岛战役中,先后在塔拉瓦、硫黄岛和冲绳岛打跨了负隅顽抗的日军。随着盟军日益逼近日本本土,对日本列岛的海上封锁圈也越缩越小。最后盟军对日本本土进行不断的空中轰炸,并最终使用原子弹,彻底打败了日本。《血战太平洋》一书很具权威性。书中配有主要战役和战区的地图。读者从中可以详细了解当时在东南亚和太平详诸岛上所进行的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军事行动。另外,作者还从各战役中精选了200多幅照片。读者还可以看到当时双方使用的飞机、战舰、装甲车辆和为夺取太平洋上的军事优势而进行殊死搏斗的全副武装的士兵的图片。
-
东线战场(英)邓肯·安德森(Duncan Anderson),(英)劳埃德·克拉克(Lloyd Clark),(英)斯蒂芬·华尔什(Stephen Walsh)著;李清站,高原,李鹏译《东线战场》一书详尽描述了这一壮观的战争画面,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陆战。本书具体描述了1941年德国和苏联部队的状况以及德国进攻前双方的战略和准备情况。这本书中囊括的战役包括:“巴巴罗萨”行动德军直逼莫斯科;1941年至1942年苏联的冬季攻势;夺取高加索油田的“蓝色”计划;德军的二次攻势;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第6集团军的覆灭;苏军1943年初的大捷和德军在卡尔科夫的反击。同时还详述了希特勒的最后一次主要攻势:库尔斯克战役——世界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及苏军在其后的全面胜利,以及1944年俘虏大批德国士兵的“巴格拉季昂”行动。本书最后记述了苏军攻入德国本土、攻陷柏林以及阿道夫·希特勒的自杀。《东线战场》翔实纪录了苏德之间的残酷战斗,书中附有大量战争中用到的车辆、武器装备和士兵制服的图片,以及展示各方部队进攻方向的地图。正文由各研究领域权威专家撰写,并为所涉及的战役和事件配上了超过250幅的珍贵照片。作者简介:邓肯·安德森(DuncanAnderson)/劳埃德·克拉克(LloydClark)/斯蒂芬·华尔什(StephenWalsh)邓肯·安德森(DuncanAnderson)桑德赫斯特皇家军官学院战争研究系主任,也是德·孟特弗特大学的高级研究员。他出版过的众多专著包括:《帝国的灭亡》、《登陆日:从挪威到解放巴黎》、《战争中的世界1939-1945》和《现代战争的精英:特种部队的编制、训练和使用1917-1993》。他现居住英格兰南部。劳埃德·克拉克(LloydClark)桑德赫斯特皇家军官学院战争研究学的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是空军史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作品广泛涉及军事历史的诸多方面,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解读》、《帝国的灭亡》(合著)。现居住于英格兰南部。斯蒂芬·华尔什(StephenWalsh)桑德赫斯特皇家军官学院战争研究学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是苏联军事历史。作品有《斯大林格勒:罪恶地狱》(合著)、《军事年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作战计划百科全书》,现居住英格兰南部。
-
难忘的十年(吉)阿斯卡尔·阿卡耶夫著;武柳,雅思,远方译这本书饱含大量事实材料,不仅有助于中国读者了解吉尔吉斯斯坦,而且还能使中国读者从整体上更深入地理解吉尔吉斯坦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里所进行的有重大意义的改革。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第三帝国的灭亡(英)邓肯·安德森(Duncan Anderson)著;方文军,章浩,初光译盟军于1944年6月6日成功地进行了诺曼底登陆,最终在西欧开辟了第二战场,预示了希特勒政权的灭亡。从1944年8月突破登陆滩头堡开始,盟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向柏林推进,坚决消灭负隅顽抗的残余德军,并走向最终胜利。与此同时,苏联军队也从东线向前推进。第三帝国的灭亡》是对在“D日”(登陆日)后西欧战场各类事件的全面记录。详细探究了德国和盟军在1944年的情况,以及“D日”登陆行动的计划和准备情况。本书所涉及的战役包括最大的两栖作战行动——盟军的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的殊死战斗;盟军从滩头堡向内陆的推进;解放巴黎和德国边境之战;“龙骑兵行动”——进攻法国南部,“市场花园行动”;荷兰和比利时的解放;“突出部战役”——希特勒垂死前的孤注一掷;1945年初跨越莱茵河;最后是盟军向柏林推进,艾森豪威尔在易北河岸停止前进。《第三帝国的灭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几年西欧战场各战役进行了精彩的阐述,配有250多幅彩色与黑白照片,并附上在战役中所使用过的所有主要重武器以......
-
在时间的长河里(德)马克斯·克鲁泽(Max Kruse)著;郭颖杰译当贝蕾妮克和她的两个朋友罗曼、斯蒂芬乘上无轨电车的时候,他们三人谁也没有想到,一次不可思议的旅程开始了。在城市的郊区,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公园。一位友好的长者主动提出作他们的向导。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奇妙得几乎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是现实还是梦幻?他们亲眼看见了宇宙的形成;到达北非,目睹最初的人类;沐浴在古埃及文化的光辉中......三人渐渐地意识到,在时间长河的流程中,他们感受和经历着自己的历史:西方人类发展的历史。一次神奇地穿越时间与空间的人类文明史之旅,从原始大爆炸到伽利略......
-
南斯拉夫的变迁赵乃斌,汪丽敏主编我们在研究总结前苏联的经验及教训的同时,另一个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也不能越出我们的视野,那就是前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联邦四十多年所走过的社会主义自治道路是实践社会主义的模式之一,对此,我们同样应予以关注。南斯拉夫并没有照搬前苏联所谓的"斯大林模式",也坚决保持着同资本主义国家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它最终的结果还是失败了。现在的南斯拉夫不论你从何种角度去评价它都难下完全肯定的结论。当然,我们一定会充分尊重别国自己人民和权威的选择。我们在充分尊重别国选择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对它历史与现实的研究与总结。因为我们仍然艰难地在实践与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蹒跚前行,不要忘了我们曾是同路人!本书遵照历史事实,以重大事件为贯穿线索,分析内外因的不同作用,对南斯拉夫的变化尝试性地给予了系统的总结。本书是集体力量的结晶,撰稿人都是我国长期研究南斯拉夫问题的专家,从本书中可以基本反映我国学者对研究南斯拉夫变化所达到较高的认识水平。目录第一篇“第一南斯拉夫”的兴衰第二篇“第二南斯拉夫”的成败第三篇全面危机第四篇一分为五第五篇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民族矛盾第六篇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四场战争第七篇南斯拉夫变迁的国际背景及其影响第八篇十月大选 政权更迭大事记
-
欧洲华侨华人史李明欢李明欢,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历经下乡务农三年、人厂当工人四年后,终于有幸先后求学于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1982年在厦门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1999年12月在荷兰莱顿大学国际亚洲研究院完成博士后课题研究。自2000年1月起任职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移民学,尤其注重海外华人社会及中国侨乡文化研究。自1986年以来,曾在国内闽、粤、浙侨乡,欧洲的荷、法、英、意、德、匈等十多个国家,以及美国纽约、加拿大温哥华、印尼雅加达等地从事华侨华人历史与现状的实地调查。主要著作包括:译著《契约华工与种植园制》(厦门鹭江出版社,1992年),专著《当代海外华人社团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我们需要两个世界”:西方社会中的华人移民社团》[WeNeedTwoWorlds:Chinese lmmigrant Associations in a WesternSociety](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1999年),《欧洲华人社会调查报》TheChineseCommunityinEuropel(荷兰政府公众健康福利体育部,1999年),并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文论文70余篇。
-
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徐善伟著一本极其重要的书,摒弃老套的研究角度,带你历经整个中世纪盛期的文化演进过程。本书的观点值得关注。本书作者在吸收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中外文资料,从宏观的角度对11世纪至13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作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对“西学东进”之前出现过的“东学西渐”现象作了研究,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同时,作者又运用人类学、统计学、语源学等方法,在宏观的构架内,作了微观的、实证的分析与说明,提出其独有的见解,有关“翻译运动”的提法,属学术上的创新。本书通过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介绍和研究,不仅可以弄清楚人类文化的时空变化过程,还可以使人们认识到交流对于各民族文化的演进所具有的意义,从中吸取一些对今天仍有益的经验。<
-
影印珍本古籍文献举要姜亚沙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献资源浩瀚。《影印珍本古籍文献举要》在已影印出版的上百种古籍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七十三种加以介绍。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印珍本古籍文献举要》在已影印出版的上百种古籍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七十三种加以介绍。在这七十三种影印古籍中,按其特点又可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一、首次影印鲜为人知的名家手稿本,如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成书于乾隆三年的《水经注》五校稿本、晚清著名学者王先谦《外国通鉴稿》和《蒙古通鉴长编》等;二、首次影印一些未刊的重要抄校本,如《抄本聊斋文集》(道光间抄)、《抄本黄公说字》、《小学稿本七种》等;三、一批珍稀刻本,如清天禄阁原藏《宋板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代禁书《皇明资治通纪》等;四、罕见的重要工具书,如《稿本华鄂堂读书小识》、《抄本历代高僧集传》等;五、罕见的外国刻印的中国古籍以及中国人介绍外国情况的图书,如《夷匪犯境闻见录》、《瀛环志略》《航海琐纪》等;六、经过整理或汇辑的典籍。如《澳门问题史料集》、《辛亥革命稀见史料汇编》《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等。《举要》是以每种书的成书年代顺序排列,综合类书排在最后。注:*表示左边是个礻,右边是个题。
-
从东方到西方钟叔河著中国自成为一个国家以来,就朝代而论,只有汉唐两代最为开放,最具有世界性,对自己国家、民族的力量充满自信,不搞锁国主义。所以“汉”成为我们民族的族称,而“唐”亦作为汉族之异名,直到现在。其他的朝代,如宋、明、清朝,则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出息不大。明代初年,“三宝太监下西洋”,不论其动机如何,总还算是从海上走出了中国的大门,显示了当时在造船航海技术上的成就,可是在炫耀了一阵“威风”之后,就偃旗息鼓了。至于其他朝代,三国、晋、南北朝、元,则另是一种情况,为自身的纷乱所困扰,就说不上什么开放或封闭了。史书著录了汉代张骞、班超这些人远至异域的亲身见闻;唐玄奘游学印度后写了《大唐西域记》;明代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写了《瀛涯胜览》,费信写了《星槎胜览》,巩珍写了《西洋蕃国志》。他们的活动记载,使中国人大开眼界,知道除了长安、洛阳、北京以外,还有一个如此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