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古罗马)塔西佗(Tacitus)著;马雍,傅正元译暂缺简介...
-
希罗多德历史(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全书可以明显地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只是以希腊波斯战争的历史为骨架,服它来贯串许多同正文关系不大的传说、故事、地理、人种志方面的记述等等(其中有关埃及的部分几乎可以独立成书),后半部才开始叙述战争本身,而插笔叙述退居次要地位。总的看来,不少材料是硬凑到一起的。《历史》传世钞本有十几种,大多是十到十五世纪时的。全书传统分为九卷,每卷各冠以一位缪司女神的名字,因此后世又把它称为《缪司书》。这种分法大概出自后来编订些书的亚力山大里亚学者之手,未必是原书的本来面貌。译者介绍些书的目的是给对历史、文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值得一读的世界古典名著,不是供专家研究之用,故在注释方面力避烦琐,而以简要为原则,凡牵涉考证、研究性质的注释均不收。本书所述历史事件都是公元前的事,为了简明起见,译注中年份都不再注明“公元前”了。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修昔底德(Thucydides)著;谢德风译中公元前424-423年的冬季,当伯拉西达袭击安菲玻里城的时候,他正指挥七条雅典战舰驻扎在塔索斯。驻守安菲玻里城的雅典将军攸克利求援于他,他驶往援救;他虽然打败了伯拉西达的军队,救了爱昂,但是他终于没有来得及挽救安菲玻里。安菲玻里的失陷,主要是由于攸克利的疏忽,但是他后来并没有受到处罚,而修昔底德却因此遭到放逐。修昔底德本人对于此事没有作任何辩护。马赛林那斯说,修昔底德是由克里昂的建议,以叛逆的罪名而被放逐的。当时是克里昂最有势力的时候,而且克里昂对安菲玻里的陷落十分愤恨,他提议放逐修昔底德是很有可能的。从他被放逐到他回国这一段时期内他的生活,我们也完全不知道。唯一可靠的事实是公元前404年以后不久,他回到雅典了;这一点不但他自己的话可以证明,并且他的著作中有许多回国后修订的痕迹,例如他记载了公元前404年雅典及庇里犹斯的城墙的被拆毁,这只有他回到雅典后才可以做得到的。此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由著作中推测得来的。他自己说到,在这段时期中,他有更多的闲暇来编写他的历史著作,他更有机会得到伯罗奔尼撒方面的消息。事实上也是这样的,自从他被放逐以后,他和雅典断绝了联系,他编写历史的材料主要来自伯罗奔尼撒。
-
西方的没落(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据爱金孙的英译本为据,参照了德文原本。
-
罗马史(古罗马)阿庇安(Appian)著;谢德风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罗马史(下卷)》是一部卷帙浩翰的历史名著,分上下两卷。上卷内容大体包括西班牙史、汉尼拔战争史、布匿战争史、伊里亚史、叙利亚史、米特拉达梯战争史和其他一些历史片断。作者以如椽之笔纵横古今,生动地叙述了罗马国家的起源、地中海周围各个民族的形成、政治经济制度、风土人情以及罗马征服这些民族的过程,实际上简要叙述了罗马帝国形成的全部历史;下卷内容主要为罗马内战史,大致包括:格拉古兄弟改革、斯巴达克奴隶大起义、意大利人争取公民权的同盟战争、马略同苏拉的斗争、恺撒大战庞培以及屋大维大战安敦尼等。
-
法国革命史(法国)米涅 著;北京编译社 译米涅的《法国革命史》提出了新颖看法,震动了舆论界。它明确指出:法国“革命不可避免”。米涅在此书中以阶级斗争观点叙述了法国历史的巨变。他认为中世纪以来的法国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法国革命所经历的时期“就是构成法兰西民族的几个阶级争夺政权”的年代。“两个敌对阶级在准备国内战争和国外战争。”米涅尖锐批判封建制度,认为“不可能回避革命”,第三等级与封建贵族之间必然展开生死搏斗。法国大革命就是一场阶级斗争。作者看到了这场斗争的历史意义,他指出:“斗争既已开始,必定是某种制度的胜利。”“在革命时期,旧社会被摧毁了,而在帝国时期,则建立了新社会。”这是“一代人所仅见的伟大革命”。米涅对于雅各宾时期的政策有所保留,他认为“吉伦特派的政策比山岳党的政策更合乎道义”。热月政变后“上升的革命运动已接近尾声。相反的运动将从这一天开始”。此后的“特点是放弃自由。……在督政府初期和执政府初期,是自由放任时期,在执政府末期和帝国时期是行政和军事时期”。米涅赞扬拿破仑·波拿巴的立法“高于所有的社会”。拿破仑的“军队把法国的风尚、思想和较先进的文明带到各地。欧洲社会的陈旧基础被彻底动摇”。《法国革命史》的作者明确指出,波旁王朝重新统治法国是历史的“倒退运动”,今后必须“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需要”,即资产阶级的“政治自由”和“物质福利”。在19世纪初欧洲的历史条件下,米涅对于新旧社会制度变革的这种鲜明立场,毫无疑问是适应当时时代要求的。
-
拿破仑时代(法)勒费弗尔(G.Lefebvre)著;河北师大外语系《拿破仑时代》翻译组,中山大学《拿破仑时代》翻译组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拿破仑时代(套装上下册)》不是一部拿破仑个人的传记,而是一部从拿破仑·波拿巴取得政权到他失败这段历史时期(1799—1815年)的法国和欧洲的历史。作者乔治·勒费弗尔不仅把拿破仑时期同法国大革命时期从纵的方面衔接起来,使读者看清这两个阶段的连续性,而且把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法国放到世界史范围内加以考察,从横的方面同欧洲各国历史联系起来。勒费弗尔一方面肯定了拿破仑顺应历史潮流,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推进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他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和对雅各宾派的压制。在论述拿破仑通过征战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所起的积极影响时,作者也揭露了拿破仑建立欧洲甚至世界帝国的野心和他所进行的战争的扩张侵略和掠夺的性质。此外,《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拿破仑时代(套装上下册)》对当时欧洲列强的争霸以及英国和俄国的扩张侵略政策也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揭露。
-
亚历山大远征记(古希腊)阿里安(Arrian)著;(英)E.伊利夫·罗布逊英译;李活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亚历山大远征记》正文系以笛杜所编杜勃纳抄本为依据,而杜勃纳抄本是以巴黎手抄本为依据的。前者一般简称A抄本,后者简称B抄本。B抄本,即十五世纪巴黎古抄本(1753格令)和十五世纪君士坦丁堡稿本(一般简称C稿本),几乎可以肯定是直接根据A抄本原稿而来。而且因为其脱漏(卷七12.7)实际上是A抄本的一整页,所以罗斯认为A抄本是最原始的抄本。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A抄本,即十二世纪或十三世纪初的温杜包尼西斯古抄本,后曾有人校正,于是又产生了A2抄本,或称K抄本,亦即格罗诺的“最好的佛罗伦萨古抄本”,这个抄本杜勃纳也曾利用,他极重视B和K两种抄本的一致。由于纸页散失或毁损,A抄本有脱漏;而所谓“第二批”手抄本一般也有许多小脱漏。因此,只有将B、C及K(由A2而来)合并使用,才可避免脱漏(只有卷七中的共同漏页除外)。A和B两种抄本的“印度”一卷最好。阿里安企图仿效希罗多德的格调,这是值得赞赏的,但有时也有错。因此,编辑“远征记”的工作是比较容易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通常的校订方法。应当指出,编者往往发生一些偏向,其中有两个是主要的:其一是,尽量使阿里安“典范化”,这是很自然的。
-
高卢战记(古罗马)凯撒著;任炳湘译《高卢战记》叙事翔实精确,文笔清晰简朴,历来很得到爱好罗马历史、拉丁文学和军事史等各方面人物的推崇。凯撒所写的《高卢战记》,共七卷,记述他在高卢作战的经过,从公元前58年至52年,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凯撒死后,他的幕僚奥卢斯·伊尔久斯续写了第八卷,以补公元前51至52年的空缺。因此,《战记》又成为记述这些地区情况的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它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从氏族公社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里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等记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
罗马史(古罗马)阿庇安(Appian)著;谢德风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罗马史(上卷)》主要内容包括:西庇阿与西法克斯建立同盟。罗马人攻下伊鲁基亚和阿斯塔巴、西庇阿残酷地镇压叛军。西庇阿与马西尼萨建立同盟、伽图残酷地镇压西班牙人的暴动。卢孙尼斯人等的暴动、克勒特一伊伯里亚人反抗罗马人的战争。琉卡拉斯无故侵略发克西伊人、吕息坦尼亚人反抗罗马人的英勇斗争。加尔巴欺骗地屠杀吕息坦尼亚人、维里阿修斯打败罗马侵略者维提略和普劳提阿斯战史》五卷是独立的,其卷数号码和前十二卷不相衔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