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埃及艳后[意]阿尔贝托·安杰拉后人常常把埃及艳后的成功全部归结于她的美色,却不知道美色只是她政治博弈中的一环,男人只是她掠取权力的棋子:她老练地玩弄着手中的权力,硬币上的画像成为她宣传自己合法权力的最佳媒介;她为恺撒的政治野心提供财政支持,换取他为自己治国安邦充当后盾;她不计成本地为安东尼提供寻欢作乐的场所,换取古埃及领土扩张;她通晓多种语言,精通演讲与沟通的技巧,在外交谈判中无往不利……比起埃及艳后这个称号,克娄巴特拉更应当被铭记的身份是古埃及的国王。她凭借着超人的政治头脑,带领古埃及王国完成史无前例的伟大扩张,为这个原本苟延残喘的古老国度带来前所未有的领土和财富。翻开本书,看政治天才克娄巴特拉如何登上权力巅峰!
-
拜占庭帝国大通史陈志强本书系统地梳理了1204年到1461年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非正统王朝和流亡王朝的历史。上编“君主列传”,按时间顺序叙述后期的王朝面临着中央集权制瓦解、统治者更重视个人和家族利益而非帝国的共同利益等相同的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下编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遗产”,分钱币、文化、科学技术、史学、神学等几个专题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留给后世的历史遗产。本书是具有唯物史观特色的、有可靠依据的独立意见和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了我国学者对拜占庭历史发展和文化演化的话语体系。
-
拜占庭帝国大通史陈志强1057—1453年,从杜卡斯王朝时期到君士坦丁堡陷落,随着物质基础的瓦解、军事体制的崩坏、政治体制的崩溃、精神家园的丧失,拜占庭帝国走向了衰亡。本书深度探讨了这一时期的拜占庭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为“皇帝列传”,以王朝和帝王为序,叙述拜占庭帝国衰亡期的五个正统王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的历史。下编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既对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做了综合分析,也从族群政策、世界格局、流亡政权、军事与外交等角度做了专题分析。全书史料翔实,视野开阔,在结构上将编年史和专题研究有机结合,从纵横两方面立体呈现衰亡期的拜占庭帝国。
-
拜占庭帝国大通史陈志强610—1057年是拜占庭帝国的振兴时期,军区制改革、农业经济的发展、修道制度的完善,以及与中国深入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宏阔主题。本书则深度探讨了这一时期的拜占庭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为皇帝列传,详述了伊拉克略王朝、伊苏里亚王朝、阿莫里王朝以及马其顿王朝的各位皇帝及生平事迹;下编则从军政改革、毁坏圣像运动、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中国的交往等角度诠释了拜占庭帝国振兴时代的各种措施。本书是具有唯物史观特色的、有可靠依据的独立意见和系列研究成果,形成了我国学者对拜占庭历史发展和文化演化的话语体系。
-
拜占庭帝国大通史陈志强在欧洲中古史视阈中,拜占庭帝国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克服“西欧中心论”“西欧模式说”的影响,将拜占庭帝国史的研究置于整个欧洲地中海中古世界的大背景中,以拜占庭帝国“国家”为主要对象,从各种权力集于一身的皇帝及其王朝入手,到帝国发展的重大事件,突出拜占庭帝国政治秩序形成和发展主线的贯通性。同时涉及社会阶层和民众生活、拜占庭文化思想、军事体制与雇佣兵制度、多种文化的融合与拜占庭文化核心的形成、拜占庭与中国的文化交往等问题,是目前国际汉语学界第一部信息量全面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拜占庭帝国史。
-
古代晚期的世界[爱尔兰]彼得·布朗《古代晚期的世界》是一部关于社会和文化变化的卓越研究,它解释了从约公元3 世纪到公元750 年之间的古代晚期世界与“古典文明”有哪些不同,原因何在。正如作者所证明的那样,这几个世纪是根深蒂固的古代制度永远消失的时期:476 年,罗马帝国从西欧消失了;655 年,波斯帝国从近东消失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 布朗研究了这一时期的剧变以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反应。在他的论述中,这一时期也是惊人的新开始,界定了基督教对欧洲和伊斯兰教对近东的深远影响。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关键问题的答案由此浮现:公元200 年左右异常同质的地中海世界是如何分成了中世纪时天主教的西欧、东正教的拜占庭和伊斯兰教的东方这三个相互疏远的社会的。在这一点上,古代晚期发生的变化仍在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世界。
-
超凡之心[美]文森特·M.菲格雷多,武忠明 译“死后去心”的习俗从何而来?赞美维京人就说他有一颗“冷”心?路易十四被盗的木乃伊心脏最后成了宴会上的盘中餐?心脏一天产生的能量足以让汽车行驶20英里?世界第一例心脏除颤实验发生在一只鸡身上?强烈情绪真的会让人“心碎”?本书梳理了贯穿整个人类史的“心脏时间线”。从始于文明之初的心脏故事开始,回顾人类对心脏的认知是如何演变的,探索心脏在医学、哲学、文学和艺术中的特殊意义,开启一趟跨越两万年的、奇妙的心脏文化和科学之旅,重新认识心脏这一“器官之王”。
-
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李卫东 著《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民国卷)》以时间为序,系统描述了民国三十余年武汉城市法治的基本进程、周期特点及重要案件。研究和揭示法治与城市发展进程,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丰富学术研究成果,填补前期研究的不足;探究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本土经验和资源。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突出展示法治发展史研究的地方特色,归纳城市管理与法治发展历史的客观规律性,体现研究视域的多维度。
-
跨越时空的对话赵栓林本书主要工作是对清代前中期历算家书信进行搜集、整理以及初步研究。旨在充分发掘历算家书信在清代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价值,探究诸多未被关注的重要方面。搜集清代前中期历算家书信九百余封,从中选出涉及历算交流的代表性书信,进行句读,校订内容,建立编目,探索一套适合于历算家书信的分类方法,并就书信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展开初步研究。考证书信所涉历算交流内容,分析通过书信交流形成的清代前中期历算学术圈。学界目前未见此类深入系统研究,不存在著作权问题。我们编辑出版该书的目的,一方面是向同行介绍近年来在清代科学技术史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请同行批评指正;另一方面是鞭策和鼓励本单位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在这一领域做出新的研究成果。
-
新民说·欧洲民族主义的起源[瑞士]卡斯帕·赫希(Caspar Hirschi)本书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欧洲各民族的形成。在理论上,批判地概述了主流现代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同时借鉴建构主义的方法,建立新的学术分析框架;在历史叙事上,勾勒出前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并向现代民族主义转向的脉络,演绎了一段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再到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民族竞争史。作者聚焦于民族主义发展史的三个关键时期,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分析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民族主义话语、中世纪晚期神圣罗马帝国权力更替中的民族主义因素,以及宗教改革时期民族主义与教派分化的关系。本书重新诠释了欧洲古典时代、中世纪和现代之间的历史连续性,并由此表明,只有理解了前现代的政治、学术和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政治语境中民族主义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