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旅德纪事I孙小平旅居德国四十年,作者游历所见,非仅表面旖旎的风光。散逸文字所韬藏的笔锋,揭开景致背后的隐曲历史——追溯“众神居所”多洛米蒂的那段惊心动魄却几近被世人遗忘的“人质事件”,拨开云层下的石楠草原里潜藏的秘密,亦剖析在前德国总理勃兰特“华沙之跪”背后的暗流。透过融于自然山水与历史建筑中的德国近现代历史切片,作者将前尘影事,一一重焕令人惊异的灵光。
-
美国西进运动[英] 菲莉帕·格里夫顿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束,各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美国把目光转向西部,夺取这片广阔土地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美国西进运动》一书将揭示这些野心勃勃的定居者所面临的阻力——从原住民到不利地形,探索美国边疆原貌,解读创造蛮荒西部传奇的关键人物;更为重要的是,本书将带领读者回顾从战争和剥夺土著权利,到对现存土著文化的摧毁,美国土著因移民者遭受了何种苦难。“萤火虫”系列历史读物网罗中外历史发展长河的各个时期,用海量的精美图片、丰富的一手资料、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业内专家的深入分析、逗趣的主题专栏和轻松幽默的文风,带你领略人类历史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萤火虫”系列图书将为你点亮纷繁复杂的知识,轻松、愉快地捕捉历史的精彩瞬间!
-
西班牙帝国亨利·卡门1492年,也就是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的近40年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进入格拉纳达,伊比利亚半岛zui后一个伊斯兰。它通过继承关系获得了尼德兰和整个葡萄牙帝国;它在意大利半岛与法国争霸半个多世纪,将米兰和那不勒斯王国等地收入囊中;它在地中海遏制了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攻取了北非海岸的一些伊斯兰据点;它派往新大陆的探险家摧毁了古老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向北深入密西西比河流域,向南抵达拉普拉塔河流域,在今天美国到阿根廷之间的大片美洲土地上建立了统治;它还以美洲为基地,穿越太平洋,占领了菲律宾群岛,建立了一个以马尼拉为中心、联系着中国、日本和新大陆的贸易网络。它的商船将地中海、国家沦陷。同年,伊莎贝拉女王资助的航海家哥伦布登陆新大陆。西班牙,这个偏居欧洲西南一隅、由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组成的君合国,开始走上了大国崛起之路。16世纪,西班牙同时在旧大陆和新大陆大举扩张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连为一体,它的士兵、商人和传教士足迹遍及欧、亚、非、北美和南美五大洲。西班牙帝国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17世纪以后,帝国开始面临一系列的危机。荷兰和葡萄牙的独立以及美洲原住民的反抗从内部撕裂着帝国。在外部,法国的崛起终结了西班牙在欧陆的霸权,荷兰和英国的崛起使西班牙丧失了海上优势。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帝国沦为法国的附庸。七年战争后,西班牙被迫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割让给英国。帝国在美洲开始退却,帝国余晖将至。本书回顾了1492—1763年西班牙的帝国之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通过联姻、征服、贸易和传教建立起来的复合型海洋商业帝国的全貌。全书持一种独特的反西班牙中心主义的观点,认为西班牙帝国是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意志人、比利时人、葡萄牙人、菲律宾人、美洲印第安人乃至中国人的一桩共同事业,不是西班牙创造了帝国,而是帝国创造了西班牙,是21世纪关于西班牙帝国的全新阐释!
-
神圣同盟[美]威廉姆·佩恩·克雷森 著;李勤 译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爆发了影响深远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在战争接近尾声时,人们试图寻找一些办法防止战争再次爆发,“神圣同盟”应运而生。“神圣同盟”的主导者、“两面神”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自幼受启蒙思想影响,对内施行自由主义改革,但1812年打败拿破仑、挽救整个欧洲后,其执政理念陡然改变,成为镇压革命、维护君主专制的保守主义者。他提出了创建“神圣同盟”和“欧洲协调机制”的外交构想,试图称霸欧洲,甚至插手美洲事务。 本书以亚历山大一世缔造“神圣同盟”的过程为主线,辅以对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的政策描述,解读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格局,分析了亚历山大一世的心态转变历程,以及美国、英国、俄国之间的利益纠葛,诠释了没有具体内容、仅凭兄弟友爱结盟的“神圣同盟”为何会遭到反对,以及美国为何从孤立主义转向扩张的门罗主义。
-
雅典帝国史考克斯暂缺简介...
-
牛津历史著作史(加)丹尼尔·沃尔夫本书系《牛津历史书写史》丛书的第三卷(也是丛书中第四本正式出版发行的单卷),弥合了前两卷(涵盖古代和通常被称为“中世纪”的历史阶段,当然后者对于南亚和伊斯兰教文明而言略有问题)与第四、五卷之间的鸿沟,后者主要涉及现当代阶段。本书包括的大约四个世纪,涵盖了一个巨大变化的时期,包括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中国的明代与清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兴衰,以及其他主要伊斯兰大国波斯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变迁。在本卷当中,美洲正式走进历史,好几章的内容涉及欧洲和土著形式的历史书写;前几卷中(北非伊斯兰学者除外)没有登场的非洲姗姗来迟,在本卷中得到了首次批量涉及。本卷的撰稿人来自多个国家,在各种不同的历史文化方面笔耕多年。此外还有一些主题章节,具有很强的比较性,解决了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问题,从文献学技术的应用到历史证据,从“复古主义”的出现到历史、神话和小说之间的关系,不一而足。
-
牛津历史著作史(加)丹尼尔·沃尔夫《牛津历史著作史》(第四卷)主要叙述了公元1800—1945 年间全球史学思想的发展情况,采取了将西欧作为“震中”逐步向外波及的叙述方式,目标在于为读者提供更完整的史学思想发展的谱系和画面。本书的前两编讨论了欧洲史学的发展轨迹,从19世纪历史学在欧洲的诞生开始着手逐一细致地梳理了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史学的流变过程;后两编主要论述了西方世界之外的史学和文化传统,包括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本书汇集了不同史学领域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致力于揭示了历史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和确定的,同时展现出19世纪以及20世纪上半叶历史书写的广阔性和复杂性。亚欧大陆是人类历史的主体,也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世界史的解释权和书写权的问题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显得尤其重要,这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时代课题。借此契机,上海三联书店推出了《牛津历史著作史》(五卷本)这部经典巨作,该图书项目将历史写作视为一种全球性现象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延续了沃尔夫、沃勒斯坦等学者以世界体系作为研究世界史核心结构的研究特色。摒弃了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偏见。其学术和出版意义在于帮助中国学者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古今中外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为国内学界解释、书写和建构反映中国意识的亚欧史乃至世界史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
牛津历史著作史(加)丹尼尔·沃尔夫《牛津历史著作史》是一套五卷本的,由众多世界一流学者合作编撰的史学巨著,以编年的体例,全方位地叙述评论了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著作撰写、流传的历史。本卷(第五卷:1945年至今)论述了1945年以来历史著作涉及的各个理论问题、各专题史(世界历史、全球经济史、性别史、环境史、科技史等),各国家-地区史,特别关注各国不同的传统,以及这些不同传统的突出要点及其与西方历史编撰的比较研究。
-
牛津历史著作史(加)丹尼尔·沃尔夫“牛津历史著作史”丛书的第二卷,时间跨度为400-1400年,地域范围涵盖了远东的中国、韩国、南亚、日本,向西包括印度、伊斯兰、拜占庭,以及西欧。本卷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按时间和国别(地域)展开,论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史书”的由来和“历史编纂”的特点。对读本书各章节,可展开对各个国家地区的史书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后半部分按照主题开展。隐含在本书中的一个问题是,它追问了对限定在时间和地域意义上的“中世纪”一词的定义。
-
木材与文明[英] 罗兰 ·恩诺斯,王楚媛 译从在树林中筑巢的类人猿到依靠木材生火、搭建住所、制作工具和武器的早期人类;从车轮和木管乐器的结构设计,到纸张和印刷机的发明……人类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与木材的关系。罗兰•恩诺斯结合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工程学等领域的知识,将木材与文明深度融合,重新诠释了人类史,让我们了解到木材的独特属性如何对我们的身体、思想、社会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以木材为中心去看待世界,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想明白我们是谁、来自哪里、将前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