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印度会崛起吗?王红生印度的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吗?印度的知识分子到底是具有独立性的社会批判者,还是早已被裹挟进了既得利益阶层?印度教到底是印度社会撕裂的推手,还是国族认同的粘合剂?在印度大城市的现代景观里,为何“种性”的古老身影仍徘徊不去?印度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第三条道路”吗?……本书从“土地与农村”“精英与大众”“民族之重构”“发展之探索”四个层面,多方位地勾勒出了印度自独立以来到21世纪初现代化转型的诸多面向,并透析印度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相信“印度会崛起吗?”这个疑问,当在阅读之后,引发读者的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
拉丁美洲史林被甸 董经胜 著拉丁美洲在地理上通常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和西印度群岛。本书梳理拉丁美洲从远古到现在的发展历程。作者把拉丁美洲上下古今的历史划分为五个发展时期:1、古代时期从远古至欧洲殖民主义的入侵。2、殖民统治时期从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为时300年。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的到来,打断了印第安人自古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建立了欧洲第一个殖民帝国。3、拉美国家的早期发展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为时约100年,其中,又可分两个阶段,前后各50年。19世纪初拉美独立革命推翻了殖民统治,开启了迈向现代社会的新时期。4、探索自主性发展道路时期20世纪拉丁美洲历史的重要内容是改变依附和落后地位,探索自主性的现代化道路。5、80年代以后的调整和发展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拉丁美洲普遍地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通过“回归市场”,实现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在政治上出现了军人“还政于民”的民主化进程。
-
失衡的世纪谢夫凯特·帕慕克这是一本全景式解读土耳其经济发展史的书。无论从人口还是经济规模看,土耳其都是世界*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但迄今为止,尚没有系统梳理土耳其经济发展史的权威著作。该书填补了这一空白,考察了土耳其自182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和人类发展。该书在全球比较框架下,以绝对和相对指标,通过以下四个时期考察了土耳其的经济发展史: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开放经济时期、跨越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从帝国到民族国家的过渡时期、二战后持续的保护主义和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以及1980年后的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开放时期。作者基于这四个时期,利用人均GDP、贸易、工资、健康和教育指数等序列数据,分析了土耳其长期经济趋势背后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尤其强调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作用对土耳其百年经济发展史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在众多发展中国家里,土耳其的经济表现既不出众也不落后,因此,它更具代表性。通过分析土耳其的经济发展史,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土耳其发展背后的驱动力,也能为理解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增长模式提供重要见解。
-
都铎王朝(英) 琳达·德·莱尔都铎家族是不列颠的一朵奇葩。这一家族的故事已经被人写烂,然而其真面目却比大众所以为的更加不凡。都铎家族的历史通常以1485年的博斯沃思战役为起点,亨利八世和宗教改革之前的历史阶段往往被一笔带过。然而,这个家族不为人知的威尔士先祖、后来协助建立起整个王朝的13岁准妈妈,以及她的儿子亨利七世——在童年时代艰辛流浪,却在日后登上权力巅峰——同样是都铎家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段不常被提及的过往塑造了都铎家族。基于这一独特视角,琳达· 德· 莱尔带领我们站在家族的立场认识都铎王朝,理解这一系列关键人物和事件——从塔中王子,一直到伊丽莎白女王。本书讲述了英国都铎家族自1427年到1603年的兴衰历史。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讲述了从亨利七世到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的历史。通过此书,读者可以清晰了解都铎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兴衰历程,进而深入理解英国从中世纪走向文艺复兴、从封建时代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
古典学还有未来吗?[英]玛丽·比尔德《古典学还有未来吗?》的原书名是Confronting the Classics: Traditions, Adventures, and Innovations,直译为《直面古典学:传统,冒险与创新》。作者玛丽·比尔德是英国当代著名古典学者,全书包括31篇对研究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的书评。中文书名来自她的序言《古典学还有未来吗?》。作者的语言风格是轻松幽默的,但学术态度是严肃认真的。比尔德认为,尽管很多人认为古典学(也就是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学问)正在衰落,但每一代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新观点。她始终关切着这些讨论和争辩,并在本书中向我们呈现了古典学的学术传统和近些年的重新阐释以及新理论。在全书中她始终声称,古典学不仅关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罗马人,也关于我们自己,以及在这中间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古典学者、作家、艺术家、电影人,还有引用甚至挪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政治家等等。我们需要直面这一学科,参与到讨论中来。该学科仍是各种观点激烈交锋的场所,而不是已经尘埃落定、可以被扫进故纸堆的。
-
百年腐朽[英]保罗·普雷斯顿 (Paul Preston)十九世纪末,美西战争耻辱性的失败让西班牙失去了全球大国的地位。此后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西班牙历经君主王朝、德里韦拉的独裁统治和短暂的第二共和,在漫长的佛朗哥独裁政权之后,最终迎来君主立宪时代。然而,无论政体如何更替,西班牙政府始终深陷腐败、治理无能的泥淖。独裁者们任人唯亲、卖官鬻爵,为维持统治,任由大批无能的政客把持大权,大肆敛财,暴力和恐怖手段成为最常用的治理手段;共和时期,党派为各自利益,置国家、民众危难于不顾,相互倾轧,政治混乱不堪,致使国家走向分裂、暴力和贫困。佛朗哥死后,腐败和无能依然在西班牙蔓延,仿佛沁入骨血的毒药,侵蚀着民主的力量。本书以惊人的细节,讲述了一百多年来西班牙上层政治的历史,为我们理解国家治理在当下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一面清晰的镜子。
-
帝国新论俞可平近些年来,帝国研究再度成为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关注热点。那么什么是帝国?帝国与国家、民族、大国、联邦、强国、王国等类似概念有什么异同?帝国的兴衰条件与历史命运是什么?如今还可能出现新的帝国吗?这些问题在本书中得到了清晰有力的解答。本书总结国内外帝国研究最新成果,弥补帝国研究以历史学为主,缺乏对帝国的一般性理论分析的缺憾,从政治学角度阐述、辨析、廓清了帝国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帝国盛衰兴亡的普遍规律,并以亚述、波斯、亚历山大、罗马、蒙古、奥斯曼、西班牙和英国等八大帝国兴衰历程为例,讨论帝国的本质属性和典型特征,研判全球化时代国际秩序的未来,是一本从理论上澄清帝国概念、揭示帝国本质、破除帝国迷梦的典范之作。本书的结论十分明确:帝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帝国主义还将长期存在;任何国家,无论其多么强大,也无论其领导人或政治精英集团对帝国的梦想多么执着,都不可能成为昔日的帝国;任何复辟帝国梦想的企图都是对人类文明的根本性反动,也注定逃不出失败的命运。
-
帝国盛世[英] 简-莫里斯《大英帝国三部曲》以巨大的篇幅,记叙了从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到丘吉尔去世的英国历史,叙事笔法光辉生动,涉及不同大洲风貌、各色人物形象和多场战争,辅以作者的实地考察所见,再现了大英帝国从兴起逐渐走向衰落的漫长历程。第二部《帝国盛世》展现了1897年前后大英帝国盛期的自满和强大、辉煌和败坏。大英帝国占据了全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广阔领地,新帝国主义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皇家海军和英国陆军耀武扬威,各地的英国移民,有人带去了赛马、狩猎等运动,有人嗜酒,有人在俱乐部过着孤高排外的社交生活,有人规划殖民地城市,建设大型工程,到荒野探矿。大英帝国向世界各地输出了英式的传统、技术、理想以及恶行。
-
插图印度史高学思 著《插图印度史:从次大陆到共和国》是一本面向大众,介绍印度历史文化的普及型读物,专业基础扎实,历史脉络顺畅、清晰,文风精炼、活泼,同时配有上百幅精美的彩图。本书讲述印度从公元前3300年至今的历史,包括文明伊始、吠陀天启、孔雀帝国、西北入侵等十章,每一章对应一个历史阶段。各章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简要分析各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文化遗产,以及对当代印度的影响。另外,印度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如神话史诗、文化元素乃至建筑遗迹等相关知识,则被作为小专题穿插在各章中。本书重视对印度历史文献的引用,如吠陀原典、帝王铭文、诗歌名篇以及同时代人的著述等等,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能更直接地体验到印度的独特风情。
-
极北之地埃里克·厄斯利 著,夏昱华 许桦钰 译西伯利亚曾被视为世界的尽头,贫瘠、荒芜、寒冷,远离已知的“文明世界”。但随着商贸的发展和土地的垦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这片充满未知的“极北之地”。从嘎吱作响的四轮车到西伯利亚铁路上呼啸而过的列车,一代代商人、士兵、工人、囚犯、探险家、科研人员跋涉至此,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博弈,同残酷的生存条件抗争,勾勒出探索、征服、开发西伯利亚的波澜画卷。本书作者埃里克·厄斯利曾多次前往西伯利亚,亲自用脚步丈量那些他笔下的章节,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在16至20世纪末几百年的时间里,西伯利亚如何从无人问津到举重若轻。这里有奇迹也有苦难,有英雄也有恶棍,他们共同塑造了这片土地,谱写出这部悲怆又恢宏的极地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