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人间烟火[英] 基思·赖特森 著看似疾风骤雨、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其基础却在长达近三个世纪的近代早期既已奠定。这一漫长的序章正是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在这一时期,不列颠各地开始打破区隔,开启了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传统农业和土地分配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得到发展,一种更适应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初现。时人的生活随之发生巨变,熟悉的世界正在远去。著名历史学家基思·赖特森将经济历史学家的调查与社会及文化史领域的新发展相结合,描绘了英国近代早期经济生活的基本机制与关系,追溯了经济社会的变革进程,并且考察了这些变革如何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的男女老幼。本书既有微观考察,又兼具整体性的宏观论述,赖特森借助时人的财产清单、日记、遗嘱、文学作品等大量鲜活的史料,为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经济史研究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息”。作为一部杰出的英国史研究作品,本书曾获得北美英国研究协会的约翰·本·斯诺奖。
-
丝路文明刘进宝 主编《丝路文明》是由浙江大学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和亚洲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研究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学术论文、考察报告、书评、学术综述、资料整理、学术信息等。《丝路文明》(第八辑)收录了包括李华瑞、张国刚、林梅村、荣新江、王子今、余太山、高田时雄、劳费尔、袁炜、刘进宝、冯培红等人17篇文章,或是书评,或是会议论文,所论涉及丝路沿线方方面面。有关丝路文明的探讨,对推进丝绸之路研究当有助益。
-
什么是数字史学【芬兰】汉努·萨尔米 著, 徐艺欢 译数字史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方法进行历史学研究。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事业,它邀请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共同参与,为探索、理解和展现过去提供一种令人兴奋的新方式。《什么是数字史学》提供了对数字史学简明扼要的介绍。从讨论历史数字化研究的起源开始,作者探讨了历史如何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问题,随后介绍了数字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包括数据库和档案、跨学科和公众参与等。此外,作者概述了大数据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无论是涉及文本资料的,还是涉及视觉资料的,并给予原生数字化时代以特别关注。
-
中国科技史研究方法陈久金本书是一部以中国科技史研究方法为对象的理论专著。全书共分上、下两卷。上卷对常用的科技史研究方法从理论上作概要性的系统介绍,涵盖科技史研究的重要环节,从选题立项、搜集文献资料,到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开展综合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再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撰写科技史论文和专著等。此外,本书还对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作了专门介绍。下卷详细分析了作者亲身参与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等研究实例,以实际应用加深读者对研究方法论的理解和把握。
-
中国文化简史凌金铸 著本书作者基于对高校学生和社会读者的持续关注和广泛互动,在高校文化产业专业课程“中国文化史”和高校通识课程“文化的魅力”教学的基础上,汲取中国文化史研究和考古最新成果,设12个专题,从技术、制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入手,具体通过对38个知识点深入细致的剖析,环环相构,努力发掘三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的精彩篇章和演变的内在规律, 用18年的时间打磨的一本知识涵盖量大、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中国文化简史。
-
宋鉴疏论校注王海潮暂缺简介...
-
悲怆的绝唱张实 著本书是《苍凉的背影:张之洞与中国钢铁工业》的姊妹篇。以盛宣怀为主角,以汉冶萍厂矿的发展兴衰为研究对象,依据档案史料,全面记述、考证和辨析盛宣怀自接办汉阳铁厂起,由官督商办,组建汉冶萍股份公司,至其去世止的汉冶萍厂矿的基本史实。本书以广阔的视野,深入细致的史料发掘,全面梳理了汉冶萍在外部压力和内在矛盾交织下求生存、图发展的艰辛历程。以确凿的考证,辨析了“张之洞胁迫盛宣怀接办铁厂” “盛宣怀接办后已招集商股二百万”等长期流传的旧说,还原了历史真相。对于盛宣怀与日本的关系、汉冶萍的资金运作、企业体制变革、中外人员使用、经营管理决策、钢轨质量和销售,以及有关人物等方面的研究,都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发掘,不因袭陈言,有独创性的见解,自成体系。盛宣怀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多面性、独特性的历史人物,本书既肯定其引进先进生产力、创建汉冶萍的功绩,也揭示其与日本交易的重大失误。其内在矛盾集中在既追求权势要做封建王朝的大官、又办大事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本书着力探究盛在创建汉冶萍的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的不同面目,以翔实的史料作了深入而真切的展现,是一部深度、广度、清晰度都进入一个新的层次的力作。
-
妙手镌骨七十载复旦大学历史系《医疗卫生史》课题组 编聚焦中国现代医学社会史,讲述精彩中国医学故事。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立体呈现上海乃至中国医学尤其是骨科发展历程。断肢再植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发展史上的重要契机,此后其多次实现重大突破,随时代需求而动,积极调整,不惧艰难,敢于攻坚,一直将医学技术和医疗服务保持在国际领先水平。支撑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是什么?本书尝试从建制沿革、科研发展、教学工作、科室文化四个维度挖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独特精神。从建制沿革中,可见其如何主动调整学科发展方向、改革管理结构、采纳新的制度章程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从科研发展中,可见其如何在传承学科特色的情况下实现突破,考察和发展新的亚学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发展又通力合作的学科体系;从教学工作中,可见其如何改革教学体制,安排教学和实习内容,促进产学研结合和保障学科人才梯队的持续发展;从科室文化中,可见其如何随时代发展,推进和建设自身文化,并有机融入医学伦理和人道救助精神,以医术仁心惠及患者。
-
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进程万明主编本书是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为纪念学会成立40周年,以及纪念韩振华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学术群体的论文结集。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与理论构建;韩振华先生的学术贡献;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移民与文化交流诸问题;华侨华人问题与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外关系史其他领域研究等等。它对于促进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间的密切交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中国中古时期的战争[美]大卫·格拉夫军事历史学家大卫·格拉夫以中国古典文献和最新的学术成果为基础,生动叙述了从公元300年西晋解体到900年唐朝覆亡长达六百年的军事战争史,所涉及的战争既有政权冲突与更替,也有对外征伐和边境防卫,更有武装叛乱及镇压行动。他将战争置于更广泛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中国中古时期军事制度、军事理念、武器战术的变革对王朝命运、社会秩序和百姓生活的重大影响:把边境防御任务委托给定居在帝国边界的游牧民族,导致了西晋王朝的覆灭;府兵制在北周代北齐、隋征陈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轻骑兵取代重骑兵,让李世民纵横沙场,力压群雄,等等。作品视野宏阔、见解深刻,很能给人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