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海战图文史[英] 杰里米·哈伍德(Jeremy Harwood) 著,付广军 译,木子 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各方不仅在陆上、空中不断厮杀,也在海上激烈竟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通俗的文字,《海战图文史:1939-1945年的海上冲突(彩印精装典藏版)》详细讲述二战期间海战全过程,生动呈现诸多历史细节:各国军力:主要大国海上武装力量发展轨迹;海战历程:二战期间海上战争背景、进程和影响;重要战役:重要海上战役历史情景再现;科技变革:科技发展改变海战的手段和形态:军事创新:海战革命性进步推动战术战略创新。《海战图文史:1939-1945年的海上冲突(彩印精装典藏版)》涵盖4大战争阶段、10场经典海战、30多份专题档案、近40幅作战态势图、200多张珍贵图片、超400种知名舰船,还涉及大量武器装备和历史人物,堪称一部全景式二战海上冲突史,也是—部近代航海技术发展史。
-
铁道与天皇[日] 原武史 著,王笑宇 译以铁道为横轴,以天皇为纵轴,以城市为舞台,分析日本近代思想史进程。 大阪,直到20世纪30年代,都在人口、经济、面积等方面,全面压制着首都东京,是名副其实的“民众之都”。 但以1928年昭和天皇乘坐火车从东京到京都举办即位典礼为分水岭,这座城市渐渐被改变了。大阪的繁荣以民间资本主宰的私营铁道为中心发展而来,沿着铁道线路,这座城市率先拥有了大型游乐园、综合性购物中心、高档郊区住宅、顶级歌舞剧场、专业棒球体育场,形成了足以蔑视东京的近代城市娱乐文化。但在昭和天皇即位之后,曾以庶民商业为傲的大阪,逐渐被纳入无处不在的帝国阴影之下,成为庞大国家机器的一环。从权力中心东京出发,火车像精密仪器般,以秒为单位行进,成为规定沿途国民共时性体验的装置。人们产生了一种意识——所有的日本国民都是一个整体。在这里,铁道曾是民众生活的幸福依托,但在战争缓缓逼近之时,也必须化身运送士兵的冰冷工具…… 本书的野心不在表现大阪一座城市的变化,而是要展示帝国如何通过铁道渗透到整个日本。铁道通过塑造统一的时空,构筑统一的民族认同与爱国情感。
-
启蒙运动的生意[美] 罗伯特·达恩顿 著,叶彤,顾杭 译著名欧洲文化史家罗伯特·达恩顿通过追踪被视作启蒙运动象征的《百科全书》从出版到销售的过程,揭示了作为一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运动,何以成为了一门生意。他在书中细致勾勒出《百科全书》的“生平”,囊括了造书、传播、盗版等方方面面,展示出启蒙时代的撰稿人、出版商、印刷商、印刷工人以及读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启蒙运动的生意/新文化史名著译丛》不仅是一部关于启蒙运动的独具特色的研究,也是一部为书而写的妙趣横生的传记。
-
海洋之间的欧洲[英] 巴里·坎利夫(Barry Cunliffe) 著,徐萍,张德鹏 译作者巴里选取从大约公元前10000年的末次冰川期到公元后第一个千年,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欧洲国家开始出现的时期,围绕流动性与创新性这两个主题,从考古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个角度阐释空间、时间和人类的互动概念,突出他的“海洋是欧洲独特发展轨迹背后的驱动力”的观点。他的欧洲,是一个没有民族国家的欧洲;他的欧洲,是一个洋流、江河、人口、贸易、观念流动的欧洲;他的欧洲,是一个陶器、工具、兵器、船只不断改革创新的欧洲。
-
目之所及[澳] 苏珊,德纳姆,韦德 著还记得2015年引起全世界网友关注的那条裙子吗?它的颜色到底是白金的还是蓝黑的?同一条裙子在不同的人眼中能看到不同的颜色,这件事让作者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在同一个时间地点的人看着同一件物品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在遥远的时代及地点的人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呢? 《目之所及:引发视觉革命的重大发明》这本书充满了趣味悠长的故事、史实和见解,描绘了从5亿年前眼睛的进化到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的视觉变迁历程。这些改变人们看待世界方式的发明,最后也改变了人类自身以及这个世界。21世纪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视觉化,而视觉压倒性地支配了我们的感官。我们的眼睛能跟上科技的进步吗?我们已经走到了肉眼所能看到的极限了吗?人类的身体、文化、社会的演化是完全随机的过程,还是有着必然的趋势? 答案,就在我们的双眼中。
-
权力与人[韩] 郑炳说 著,丁晨楠,叶梦怡 译思悼世子嫔惠庆宫洪氏的《恨中录》介绍说,思悼世子在精神不健全的情况下,企图攻击英祖,结果犯了谋反罪。以此为基础,首尔大学郑炳说教授利用《朝鲜王朝实录》、《承政院日记》等各种历史资料和个人文集等,从多方面分析和考察了思悼世子的死亡。特别是从思悼世子出生、成长、死亡,从英祖、正祖时代的史料歪曲等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多角度进行观察,接近思悼世子死亡的本质。同时,还讲述了围绕英祖和思悼世子的宫中人们的现实、梦想、欲望,更加准确地描述了朝鲜王朝最高的悲剧思悼世子的死亡。除此之外,本书分析了正祖、英祖时代的社会背景等,立体地介绍了18世纪的宫中历史。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了解思悼世子死亡事件的真相,进一步了解权力和人类的本质。
-
无国之谍[以] 马蒂·弗里德曼 著以色列的摩萨德,是与美国中情局、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和英国军情六处齐名的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之一。书中的四位间谍,正是摩萨德的前身“黎明”组织的成员。 间谍故事的主角,似乎往往都是能改变历史进程的传奇人物。但这四位间谍却从未经历过那样的巅峰时刻。他们生于阿拉伯人与犹太人混居的贫穷社区,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却因为外貌无异而成功潜伏于阿拉伯人之间,成为了以色列的第一批间谍。但在回到以色列后,他们却也同样因为“像阿拉伯人”而被排斥到历史叙事的边缘。 通过大量口述、笔录、回忆录和档案,作者提笔揭开了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中被掩盖的一角,露出滚滚而来的洪流之下,历史中较为真实的人。
-
古意范淑英 著本书主要通过搜集隋唐墓葬中出土铜镜的资料进行四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分析铜镜中图案和铭文的复古因素及其古意。第二,从墓葬出土的隋唐以前的古镜,认识隋唐铜镜中的古意来源和社会基础。第三,以千秋镜和道教镜的铸造为例,意欲强调借鉴古镜名义的唐代新铸镜的推广。第四,探讨隋唐铜镜吸纳借鉴汉镜的原因及其创新之处
-
蒙古征服之后王锦萍 著,陆骐,刘云军 译本书关注13至16世纪北方中国(尤其是山西)的社会变迁与文化重构,尤其是信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作者在传统史料以外,同时大量运用田野调查中获得的民间文献,使得数个细致的个案研究成为可能。
-
中外服饰史李正,吴艳,杨妍,王钠 著本书从服装历史发展入手,以大量考古实物资料为基础,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解读中外服饰发展脉络。本书将中国与外国的服装及配饰文化有机联系在一起,进行了跨文化的对比阐述,梳理不同时代、文化背景影响下的服饰变迁,探讨其普遍规律。同时本书对学习服饰史、理解时尚流行,以及有效利用中外服饰元素,学以致用地进行时装设计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书既可作为各大高等院校服装设计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服饰欣赏类图书供服饰爱好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