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中国历史上的经史关系汪高鑫经学与史学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两大显学,相互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古代经史之学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先秦“六经”具有亦经亦史特点,决定了经史具有同源性;另一方面各时代的经史关系随着经史之学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从历史上的经史尊卑而论,无论是《汉志》的“史附于经”之目录分类,宋代的“荣经陋史”观,还是明清的“六经皆史”说,虽然对经与史的态度不尽相同,却并不存在由尊经而轻史的现象。从古代经学对于史学的具体影响来看,刘歆的古文经学对于班固《汉书》的影响颇具代表性,班固对刘歆《七略》“删其要”而成《汉志》,其历史思想深受刘歆的五德相生说的影响。到了近代,今古文经学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于史学,传统史学也转向近代新史学。
-
抗战时期湖南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湖南省档案馆湖南在抗战时期人口伤亡达262万人,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约121922亿元(按1945年8月物价折算)。《抗战时期湖南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档案汇编(套装共2册)/抗日战争档案汇编》选用档案为湖南省档案馆藏原件全文影印,未做删节。共选录1939-1948年有关湖南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51件,以统计报表为主,少数为报告书或概况。内容涉及人口伤亡、教育文化产业、工厂实业、医疗设备及交通设备等,统计了从乡公所到县(市)、省级机关各类单位损失情况,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湖南省在抗日战争时期所遭受的巨大损失。分为“综合”“专题”两个部分。综合部分主要反映湖南全省抗战损失的整体概况;专题部分从教育文化、经济、建设等方面,从微观角度,更细微、更具体地反映湖南抗战损失。
-
清朝全史(日)稻叶君山 著暂缺简介...
-
宋国史稿朱凤祥朱凤祥同志在《宋国史稿》中,对宋国国情的把握是很准确的,说明《宋国史稿》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我愿意为《宋国史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作序,以表示祝贺之意。《宋国史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共有五章,前三章讲的是宋国的政治史,即记述从微子建国至宋康王戴偃灭亡,计34代君,754年的历史,基本上理清了宋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通史,甚至在先秦断代史中难以说清楚的问题,如宋国都城格局、疆域范围等问题,在《宋国史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中都得到了解决,这是非常珍贵的。
-
于清端公政书(清)于成龙《于清端公政书(套装上下册)/于成龙文化丛书》是清代山西籍著名廉吏于成龙存世诗文的集成性文集。全书以乾隆刻本《于清端公政书》为底本,将于氏存世诗文另一个版本体系《于山奏牍》本与《政书》本进行校勘、增补,并补入了相关文献中保存的于氏佚文,是迄今为全面的于成龙著作集。
-
纵横30年典藏《纵横30年典藏》编委会《纵横》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国内第一份集中发表回忆文章的期刊。它以“亲历、亲见、亲闻”的视角,如实记录和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跨越时空的广阔视野,纵览百年历史风云,横观天下大事。《纵横30年典藏(限量版 1983-2020 套装共52册)》囊括了新中国30年来历史史料之精华。了解原汁原味的历史全貌,《纵横30年典藏》不可不备。
-
中国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马卫东《中国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通古察今”系列丛书》包括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围绕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的论文。主要涉及对新中国历史教学在不同时间段发展、变化的看法和认识。包括对历史教学目标、历史教学方式方法的理解和阐释、历史学的发展对历史教学的推动、在历史新课程实验和实施过程中,对相关课程标准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解读等。
-
中国历史教育变革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马卫东《中国历史教育变革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通古察今”系列丛书》收集了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围绕历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发表或未发表的论文。可供历史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师生研究、学习之用。
-
于成龙判牍译注高林清,赵桂溟清初廉吏于成龙断案时,有判牍存档。《于成龙判牍译注/于成龙文化丛书》将这些判牍加以整理,并进行译注,使原来文言押韵的判语变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方便读者使用。同时,每一判语,都介绍案情,也是清代社会现象的具体呈现,具有很高的收藏和阅读价值。
-
先儒齐治录高林清,赵桂溟《先儒齐治录/于成龙文化丛书》共三卷,由于成龙之孙于准纂集,首次由常佩雨、金小娟校注。《先儒齐治录/于成龙文化丛书》汇集了明清时期71位先代儒学名家的相关言论77篇,保存了明清儒家学者在思想教化、家庭伦理、治国行政、刑法狱政、财经财政、科技史等方面诸多史料,也是研究于成龙等明清儒臣思想轨迹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