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古代伊朗史料选辑李铁匠选译本书内容包括:古依兰时期、米底时期、古代伊朗的宗教等9部分。
-
加拿大《寻找加拿大丛书》编辑组编本书内容有:关于加拿大民族文化的思考、加拿大科技政策的历史嬗变初探、加拿大与东亚关系史述略等。
-
世界历史百科全书苏联百科全书出版社学术委员会,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编;黑龙江大学等合译本书共收人物词条约9000余条,对所收人物均标注生卒年月、从事专业、本人学术著作、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及其生平活动等。
-
美国工人运动史张友伦,陆镜生编著暂缺简介...
-
印卡王室述评(秘)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Inca Garcilaso de la vega)著;白凤森,杨衍永译《印卡王室述评》是印卡人对自己帝国历代国王生平事迹和自己国家一切事物的叙述和评论。这部著作的素材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作者母系亲属印卡王公对古国的回忆,二是作者自己从小在祖国耳闻目睹的情况,三是引录在他之前为秘鲁修史的西班牙著述者的记述。作者把三者有机地组织起来,全面记述了印卡帝国的历史和印卡社会的各方面情况,同时对于涉及的内容和西班牙作家著述的是非真伪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述评”。本书是一部卷帙浩繁的著作,全书共包括九卷,下分二百六十二章。从纵向上看,它记述了印卡帝国历史发展有脉络,从第一代印卡王曼科·卡帕克的起源开始,中间记述十二代国王的更迭,一直讲到被西班牙人征服为止。从横向上看,它记述了古代秘鲁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其中包括土地制度、劳动制度、行政制度、法律法规、偶像崇拜和宗教信仰、祭礼仪典、风俗习惯、神话传说、教育和语言、艺术表现形式和各种物产。本书对于印卡文化发展史中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原始资料,而且在记述过程中务求详细具体,力求真实可信。
-
拉丁美洲史稿李春辉等主编但是,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基于自身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在美国不断施加压力和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埃斯登索罗在第一次执政(1952—1956)的后期政策就开始右转。西莱斯·苏亚索(S.Zuazo)执政(1956—1960)时期,内外政策进一步右转,并接受美国的经济特派员乔治·杰克逊·埃德来帮助治理经济。萨瓦莱塔指出:“乔治·杰克逊拥有充分的权力,他写的回忆录大概是对玻利维亚主权最具侮辱性的文件。他在所有场合都像是一个殖民特派员,不过,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不只是因为情势所迫,而是由于民族主义的堕落,所担心的不是帝国主义渗透,而是工人对经济的‘破坏’。埃德强行推行一项货币稳定计划,它意味着发展以矿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成为不可能,并使国营企业纯粹变成新资产阶级的积累中心”①。因此,尽管继西莱斯之后,埃斯登索罗又于1960年再度执政,但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政策方针已于50年代后期完全转向。 50年代初期,拉美国家人民群众的反帝反独裁斗争开始出现以有组织的游击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形式。首先在哥伦比亚,戈麦斯政府的独裁统治激起了农民的武装反抗。1951—1953年间,农民“由单纯的抵制转入了武装斗争,由初期的自卫形式转入了进行游击战的军事组织”①。在国内12个地区有3.5万—4万人拿起了武器。在古巴,1953年7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 Ruz)带领约160名青年攻打了蒙卡达和巴亚摩两座兵营,揭开了古巴人民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进行武装反抗的序幕。巴蒂斯塔政府残酷杀害了参加这次行动的数十名青年,并掀起了一次全国规模的镇压浪潮。然而,蒙卡达的枪声,革命志士的鲜血,卡斯特罗同年10月在法庭上发表的《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辩护词,成了动员广大民众的革命宣传,并导致了1956年“七·二六运动”的诞生。“攻打蒙卡达兵营的行动在军事上虽然失败了,但从古巴革命运动的政治和思想方面来说则‘是一个胜利”,“是革命的第一个浪涛”②。 50年代中期,拉美国家的政治斗争更趋激化,并根据各个国家形势发展与力量对比的不同特点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继危地马拉的反革命复辟之后,巴西和阿根廷的民众主义政府也相继被推翻。巴西瓦加斯总统于1954年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右翼势力的联合进攻面前被迫自杀。瓦加斯在遗书中写道:“在经过国际经济与金融集团多年的统治和掠夺之后,我成了一场不可遏止的革命的领袖。我开始了一项解放事业并建立了一个社会自由政府。我是被迫辞职的”⑧。阿根廷的庇隆政府于1955年被右翼军人政变推翻,庇隆主义运动遭到镇压,庇隆本人开始了长达18年的政治流亡生活。在巴拉圭,斯特罗斯纳(A.Stroessner)将军于1954年5月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费德里科·查维斯(F.Chaves)政府,建立了战后拉美国家中延续时间堆长(35年)的个人独裁政权。在海地,杜瓦利埃(F.Duvalier)于1957年上台,开始了杜瓦利埃家族对这个加勒比岛国进行残暴统治的漫长岁月。与此同时,在秘鲁,奥德里亚独裁政府日益不得人心。这个政府“进行了8年的残酷镇压:人民党的工会领袖们被暗杀,学生们被监禁,成千上万的战士流亡国外。秘鲁人民党在享有3年合法地位之后重又回到过去经历了15年的‘墓穴’生活”①。1955年底,基督教民主党人在阿雷基帕领导了一次反独裁起义。1956年大选中,由普拉多(M.Prado)领导的全国联合阵线在人民党支持下获胜,结束了奥德里亚的独裁统治。哥伦比亚的罗哈斯·皮尼亚军政府于1957年被迫下台,自由党和保守党达成两党协议,实行轮流当政,共同组阁的新体制,使国内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委内瑞拉的希门尼斯独裁政权也于1958年被推翻。在拉丁美洲国家人民群众反独裁斗争高涨的形势下,由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斗争在50年代后半期迅速发展,并夺取了全国性的胜利,成为拉丁美洲当代历史上最引入注目的重大政治事件。1956年12月2日,卡斯特罗带领一批革命者从墨西哥乘“格拉玛”号游艇返回古巴,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展武装斗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1957年3月13日,在首都哈瓦那发生了革命青年攻打总统府和占领“时钟电台”的行动;9月5日,西恩富戈斯海军哗变,接着,弗兰克·派斯(Frank Pais)在奥连特省北部开辟武装斗争的第二条战线。“七·二六”运动与人民社会党、“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协调行动,城市工人、学生的斗争与农村武装斗争相配合,使巴蒂斯塔政府陷入困境。1958年,切·格瓦拉(E.Che Guevat&)和西恩富戈斯(C.Cienfuegos)分别率游击队走出山区,穿过卡马圭,抵达拉斯维利亚斯,形成东西两面作战的形势。1959年1月1日,独裁者巴蒂斯塔见大势已去,仓皇出逃。古巴人民终于在当代最强大的超级大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推翻了亲美独裁政权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实现了无数革命先驱曾经长期浴血奋战、争取祖国解放的宿愿,揭开了古巴历史的新篇章。 1960—1979年。60年代和70年代是战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年代。进入6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出现了一些有利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积极变化。亚洲、非洲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的诞生,使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体系陷于崩溃,由当代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开始崛起于国际政治舞台,大大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美国的反共“冷战”政策遭到失败,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西欧、日本已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苏联的军事实力迅速膨胀,逐步形成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60年代中期起,美国又逐步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这些因素都使得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力与影响力相对削弱。此外,由于50年代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重点放在西欧和日本,拉美国家遭到冷落,当权的资产阶级对美国的不满情绪有所增长。因此,60年代初期,美国肯尼迪政府开始调整对拉美的政策,推行“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力图通过增加经济援助和鼓励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缓和与拉美国家之间的矛盾,并遏制古巴革命的影响。这个时期拉丁美洲政治进程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古巴革命继续向深入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各国人民群众争取政治经济权益的斗争蓬勃发展,城、乡游击队运动席卷了本地区大多数国家,尼加拉瓜革命取得了胜利。三是拉美当权的资产阶级,包括许多国家的军政府在内,一方面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更多地举起民族主义的旗帜,谋求加快经济的增长和提高国家的自主程度,另一方面对国内日益高涨的人民斗争残酷镇压,导致国内政治斗争空前激化。四是加勒比地区殖民地独立运动不断发展,自1962年牙买加脱离英国取得政治独立到现在,已先后有13个原英国和荷兰的殖民地获得独立,使拉丁美洲的独立国家由原来的20个增加到33个。……
-
奴役与自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编探讨了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诸如民主、宪法、移民、奴隶制等问题, 还讨论了美国历史上的成就、神活、悖论、冲突和疑团等。
-
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庄锡昌著本书分阶段介绍了从本世纪初到现在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论述了具有美国特征的文化现象的来龙去脉。
-
日本学论丛Ⅳ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编暂缺简介...
-
独联体各国概览刘靖北,张维克,程玉海编著内容提要苏联解体和独联体成立是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大事件。本书客观叙述了苏联解体的背景、独联体建立的过程及过期活动。目前存在的热点问题与发展走向。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独联体11个成员国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位置与疆域、历史沿革、人口状况、主要城市、行政区划、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文化、教育、科技、风俗习惯、民间艺术、传统节日、服饰、礼仪、饮食、宗教、语言、政治冲突等等。全书资料翔实可靠且实用,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可读性强,有助于读者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准确地了解和弄清独联体各国的来龙去脉及基本情况,是欲赴独联体地区经商外贸、投资办厂、留学、参观访问等人员所必备读物。一册在手,成功伴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