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艺术史研究通讯 第二辑韩刚本论文集收录的文章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美术文献、中国宗教(以佛教、道教为主)美术史、中国书法史与藏族美术史等学术研究领域;拟组织10-15篇、每篇1万字以上的深入研究性文章,分中国古代美术文献、美术史论,佛教美术史、道教美术史,藏族美术史、书法史等栏目。不乏重点项目的研究,本论文集主要用于中国美术史学术研究,为进一步抓住学术前沿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拓宽读者与学者的思想世界,对于推广中国美术史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
谱牒学通论仓修良全书深入探索谱牒学发展史,宏观论述其历史与理论,明确学科概念定义;运用文化反映论的原理,探讨谱牒起源问题,对各个时期谱学发展及其代表人物与著作进行细致研究,展现其阶段特色以及有代表性的理论主张。仓修良先生对于现存最早谱牒著作《世本》的研究,以及对司马迁、刘孝标、欧阳修、苏洵、郑樵、宋濂、方孝孺、章学诚等在谱学方面的贡献和地位等问题的探讨,富有鲜明的学术个性。此外本书研究了年谱和家谱的性质、价值和局限性,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家谱辨伪的问题,揭示基本思路与方法,具有很强的学术实践意义。
-
20世纪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佘国秀本书系艺术史学的学术专著。本书在国内首次系统梳理了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通史撰写状况,将十三部尚未译介的英文版中国艺术史专著引介到国内学界,以期以直接材料补充研究需要。同时,探索文学参与视觉艺术史建构的意义和西方学者对文学与视觉艺术关系的理解;通过本体与建构的差异比较,促进跨文化研究中双向交流与对话机制的形成。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是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编撰概观,第二章是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之艺术观与艺术史观研究,第三章是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中文学与艺术关系研究,第四章是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中古代文论思想研究。第五章是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专题研究。
-
彼岸王耀明帝俄晚期,改革与革命交织,社会矛盾尖锐,暴力反犹活动周期性爆发,俄国犹太人被迫走上流散他国的道路,从而形成了颇为壮观的移民潮,其主流涌向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这一波移民潮始于1881年,止于1920年,前后涌动近40年的时间,期间约有175万俄国犹太人(占俄国犹太总人口35%)成功移居美国,使美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犹太人口多的国家之一。本书在占有、梳理、分析大量资料和文本的基础上,探讨并回答了“四大问题”:一是俄国犹太人缘何选择美国作为新归宿;二是美国移民政策是如何回应俄国犹太移民潮的;三是俄国犹太移民是如何适应美国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四是俄国犹太移民潮对整个犹太民族未来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总之,移民史不仅研究人为什么行走、往哪个方向行走、终停留在哪里,而且也研究人行走的意义。它以丰富的面向,展示人与时空的联系;又以一种人文关怀,传递历史的余温。
-
花舞大唐春齐东方 著1970年10月发现的何家村遗宝,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淡忘,反而以独有的魅力,谜一样地吸引学界不断地探索、破解。唐代宫廷贵族生活、金银制作工艺、租庸调制、道教和医药、胡人和胡风等,都能在它们身上看见。何家村遗宝的主人是谁?精美的器物来自哪里?何时被埋入地下?为什么要埋入地下?国家宝藏守护人齐东方教授,为您解读何家村遗宝背后隐藏的故事。
-
周旋变马陈兵 著暂缺简介...
-
长江万里青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编《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图录》收录了本次展览展出的全部118件(套)青铜器,根据展陈大纲内容,图录分为“既田疾兵”“设宴飨客”“异彩华章”三个主单元,并选取长江流域**代表性的八件***青铜器,另设“物华天宝”单元,涵盖长江流域代表性的青铜农具、兵器、炊器、宴饮器、祭祀用具和乐器,集中展现长江流域青铜文明时代耕种、征战、宴饮、祭祀、乐舞等社会生活,全篇内容器物高清照、细节照和描述性、知识性文字搭配,图文并茂,同时穿插展览现场各单元的情境照片,再现较完整的展览场景,全面记录展览面貌,引导读者领略长江流域青铜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
-
古罗马穿越指南菲利普·马蒂塞克 著本书是图文系列书“古都穿越指南”之一。本书作者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带读者穿越到公元200年的古罗马,以大量图片、引文,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书中从如何抵达罗马并找到下榻之所开始,对罗马七丘和居住区域做了详细的攻略;之后你会了解到罗马人的饮食和服饰,学会他们的称谓和森严等级。你还会参加一个华丽的晚宴,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最好的市场和公共浴室。一系列的步行让你饱览这座永恒之城的美景,从帕拉蒂尼山上富丽堂皇的皇宫,到熙熙攘攘的广场,再到宏伟壮丽的万神殿和朱庇特神庙。这本富有想象力的穿越指南将史料和z新的考古证据相结合,重建了罗马这一伟大都市的巅峰时刻。
-
泰缅死亡铁路研究刘超 著,张宪文,朱庆葆 编泰缅“死亡铁路”与南京大屠杀及巴丹“死亡行军”一道,被称为“日本远东三大暴行”。在1942年6月至1943年12月这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先后有超过6万名盟军战俘和20万名东南亚劳工被强行征召,在泰缅边界的原始森林和崇山峻岭间筚路蓝缕、日夜劳作。日军除肆意增加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之外,还无视《日内瓦公约》,采取限制供给、肢体残害、人格侮辱、中止救治等手段对战俘及劳工群体进行大规模迫害,最终造成1.2万多名战俘及数万名劳工的死亡,也给幸存者带来了无尽的心理创伤。战后,由于日美同盟的关系,这段历史被刻意掩盖,泰缅铁路反倒成了日本美化侵略战争的口实。有鉴于此,作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本书对铁路修建过程中日军的战争罪行及战俘群体的各类“弱者的反抗”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求在揭露史实的基础之上驳斥日本是“大东亚建设者”的谬论。
-
英国史话毛锐英国的全称为“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个位于欧亚大陆西边的岛国,面积不过24万平方公里,人口到现在也不过6500万。就是这样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却起到了引领潮流之先的作用。英国历史是一部绵延数千年的民族兴衰史和文明交往史,记录了这块土地上的人自古以来不懈奋斗生存、将文明传播发扬的历史,正如将每一个绳结都融入进波斯地毯般的大格局中一样是前后相承、不能割断的。本书将吸纳和提炼国内外学术界对英国历史研究的成果,结合作者的研究心得,以史话的体例,运用通俗易懂、形象准确的语言讲述英国的文明史,突出英国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重点强调英国历史内部的演变轨迹和英国与外界文明的交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