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彼得大帝[美]罗伯特·K. 马西彼得大帝是俄国乃至世界史上的一代雄主。他既是喜怒无常的沙皇,又是进步开明的改革者,更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本书以17—18世纪欧洲与俄国的宏伟历史为背景,详尽地叙述了彼得大帝的非凡一生,将他从一个小男孩蜕变为传奇人物过程中的诸多事件娓娓道来,生动地展示了他如何凭借自己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精力和强大的意志力,通过西化改革拓展国家版图,使国家脱离黑暗,走向现代化,进入文明的新时代,一跃成为欧洲强国。作者以高超的叙事技巧和小说式的笔法串联起繁杂的史实,重现了那段辉煌的历史,立体地塑造了彼得大帝复杂的人物形象:冲动而又固执、慷慨而又残暴、温柔而又无情。
-
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英]保罗·M.肯尼迪 著,王萍 李高峰 胡二杰 等译英国和德国的关系无疑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极其重要的大国关系,长期以来一直被学界当作霸权国与兴起国间对抗的经典范例,得到广泛讨论。《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是首部将英德关系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研究的论著,也是保罗·M.肯尼迪的代表作。在书中,这位著名国际史学家解答了英德这两个曾经的“天然盟友”最终缘何兵戎相见。他一方面考察了两国在该时期的外交决策,彼此间的海军竞赛、贸易竞争、殖民竞争、意识形态对立,以及“一战”的爆发等问题,另一方面考察了充当外交活动背景的两国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并在英德相对实力的此消彼长和对抗关系的全面展开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凭借系统翔实、颇具洞见的分析,该书为研究两个国家关系的发展史提供了范本式的参考。
-
日本今世相[德] 威德兰·瓦格纳 著,何俊 译二战后曾经称霸世界经济的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开始,随着社会集体老龄少子化、福岛核灾难等一系列的打击,整个国家陷入持续全面的衰落:所有人似乎都陷入了生存困境——老年人退而无休,年轻人或加班到死或啃老躺平,孩子们厌学霸凌,日本经济更是四面楚歌——人口减少导致消费市场萎缩,小城市的持续衰败,福岛核污染后的能源危机,错失数字化、人工智能风口沦为打工仔的日本电子工业巨头,致力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却只能制造经济复苏幻觉的安倍经济学。再加上一系列把国家及其利益置于个人之上的国家安全政策…… 作为一个深谙日本历史文化且长期生活在日本的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威兰德利用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视角,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层面,忠实记录日本社会众生相,并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政策制度等方面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转型失败的根本原因:当一个国家迷信曾经的成功因素,丢失对世界经济新动向的敏感,缺乏打破集体服从文化的勇气,无法持续深度地进行制度改革,等待它的,只有衰落,乃至死亡。对于正处于卡位战紧要关头的中国避开“日本化”陷阱,把握未来机会窗口,这些启示是十分及时且必要的。
-
美好生活【瑞典】奥威·洛夫格伦、乔纳森·弗雷克曼;赵丙祥、罗杨、黄一川、王文亭 译《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以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为观察对象,透过丰富鲜活的民俗材料,描述了1880年至1910年间的瑞典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他们尝试摆脱“暴发户”的嘴脸,并希望与农民、没落贵族以及无产者划清界限;在努力营造自身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他们也认为自己的文化形式是文明、 先进的,并应被推广给普罗大众。正是在对“美好生活”的包装与塑造中,中产阶级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成功地渗透到现代日常生活每一个琐碎庸常的角落。
-
21世纪世界历史学探微汪朝光罗文东 主编本书是2004年至2019年任职于世界历史研究所老师的论文结集,包括《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研究》《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苏俄东欧史研究》《西欧北美史研究》《亚非拉美史研究》。
-
欧亚译丛余太山 李锦绣本书是专门译介国外欧亚内陆史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目的是通过精通各类外语的专业译者的努力,为国内相关学者提供国际学术界在该领域所发表的重要文献和新成果。本辑为第六辑,收录的译文有:《阿石卡勒遗址丘:费尔干纳地区新发现的楚斯特文化遗迹》、《“单于”的称号与“匈奴单于庭”的位置》、《古代游牧民族大型墓葬发掘与研究》、《古代突厥的社会结构》、《库蛮人概述》、《渤海国城市的文化与日常生活》等。
-
金夏关系研究马旭俊金夏关系是金朝与西夏对外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夏关系的研究对于理解金与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 的政权以及12世纪中国的政治格局、民族关系、经济文化交流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金夏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专题性质研究,重点考察金夏交聘制度与礼仪、金夏使节、金夏经济互动、其他政权对金夏关系的影响等问题。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选题的意义,对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类介绍,总结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阐明本文的基本思路、框架以及创新点。
-
新民说·中世纪的身体[英] 杰克·哈特内尔 著,徐仕美 译本书是一部关于身体的中世纪文化史,从身体的角度逐一审视了中世纪人们对身体的认知,依次从头部、五感、皮肤、骨头、心脏、血液、手、腹部、生殖器、脚各主要部位,展现了中世纪人的生死观念和日常图景,解读了其感受和思考身体性自我的方式,并由此反映出中世纪的社会观念和历史文化。 在中世纪生活的各方各面,身体都是重要议题。一方面,它被视为体内各元素相互平衡、与体外环境相互协调而运作的整体,也是实践医学观念的场所;另一方面,它具有复杂而奇妙的象征含义,人们既有可能凭借身体获得某种共通的内在体验和身份认同,也有可能因其差异而产生恐惧进而相互仇恨。透过本书,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人们如何探索、理解、幻想科学主义盛行前的世界。
-
中国近代体育图书史李凤梅中国近代体育图书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缩影。中国近代体育图书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启蒙工具,其发展与特定时期的社会需要紧密相关。本书基于不同年代出版体育图书的内容与数量发生的变化以及编著群体和体育实践呈现的特征,认为中国近代体育图书业经历了孕育、萌生、快速发展、式微与稳定的发展过程。中国近代体育图书业的发展担负了传播现代体育知识、观念和思想的重任,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体育需求和体育的发展水平,也折射了不同时代的学术诉求和体育学术的发展趋向。
-
大器晚成王晓 ,【英】莫弗特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基于中西 方科技对比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问题”,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尤其是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他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简称 SCC,又译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更是以出版的规模 之大、周期之长,成为了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这部大器晚成的鸿篇巨制中, 李约瑟用大量翔实的证据,证实了许多中国古代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很多成就不仅在时间上领先于西方,而且 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李约瑟的这些研究成果,在当年是 具有开创性的,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人们常识的一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著作不仅成为了世界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的一座丰碑,也被视为中西方科技与文化沟 通的一座桥梁。本书两位作者根据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藏“李约瑟 SCC 档案”等第一手资料,用 通俗的语言,将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准备、策划、 研究、写作的艰辛过程,以及剑桥大学出版社如何克服诸多困难最终将之出版为一 套世界名著的完整过程,都如实地还原出来。本书填补了李约瑟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内容翔实、资料权威,其中很多档案还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这是一本面向中国科技史爱好者和大众读者的科学普及读物,讲述一部著作如何从“一颗种子”,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故事,为的是让我们今天的读者不仅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还 能够从前人那里学到科学高效的研究和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