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巴西小史Maria del Priore 著本书是一本关于巴西的通史。作者对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如航海日志、旅行记录、政府报告、庄园主笔记、叛乱檄文等等,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提炼,按照历史进程,从大航海时代讲起,勾勒出巴西历史的轮廓,突出了巴西历史最为关键的三个时期(殖民时期、独立时期和共和国时期),并用30余个主题,描绘巴西波澜壮阔色彩斑斓的历史。本书不是沉重枯燥的线性描述,而是一部通过文献窥见历史现实的生动有趣的读本。好玩的是,作者在书中“夹带”了不少“私货”,字里行间每每可以瞥见女性的身影。
-
日本的文化[日] 村井康彦 著,任萍 译本书通过对清少纳言、紫式部的王朝文学,平安贵族的日记,世阿弥的能乐,千利休的茶道以及池坊专庆的插花等诞生的历史背景进行阐述,讨论了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岛国”日本的文化特色及其本质,分析了这种文化特色能够形成并发展成为传承至今的传统的原因。
-
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樊艳梅,[以] 施罗默·桑德 著法国知识分子可以说是全世界知识分子的鼻祖与仿效的楷模。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是一个为人类贡献和传承大量精神财富的群体,更是因为他们是****敢于挺身站在权力与暴力面前为正义呐喊的群体。他们代表了人类自由、平等的最高价值。但近年来,法国右翼思想家的声音引人注目地占据了上风。左拉那样的知识分子过去是百里挑一,如今已是凤毛麟角。人们心目中的“法国知识分子”死了吗?对此,本书作者施罗默?桑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作为国际知名的以色列历史学家,桑德因《虚构的犹太民族》《虚构的以色列地》等著作而闻名于世。这次他把注意力转向了一直研究的法国知识分子群体。在巴黎的学生时代,桑德多次与“伟大的法国思想家”相遇。他对巴黎的知识界和它的小秘密了如指掌,以此为基础,他试图推翻某些与“知识分子”形象有关的神话,而法国人则为自己发明了这种形象而自豪。结合历史分析和亲身回忆,他回顾了从德雷福斯事件到当今的历史,在他看来,这是一段长期衰落的历史。作为左拉、萨特和加缪的仰慕者,桑德对今日的法国知识分子——如米歇尔?维勒贝克、埃里克?泽穆尔和阿兰?芬克尔克劳特——深感震惊。在这部毫不留情、特别关注精英阶层对犹太人和少数群体的恐惧的作品中,他向法国知识分子投去了一种既清醒又辛辣的目光。在最后,桑德警告说,没有人,“无论是共和主义者还是社会主义者,甚至受迫害的少数群体及其后代,能够免于这种由拒绝和恐惧他人所形成的传染性的瘟疫。”
-
加里波利[英] 艾伦·穆尔黑德(Alan Moorehead) 著,张晶 译《加里波利:一场一战战役》:加里波利战役虽然没有凡尔登战役这么有名,但它也是一战的著名战役之一。1915年,土耳其宣布参战支持德国,英国海军第一统帅丘吉尔策划了从土耳其北侧的达达尼尔海峡登陆,开通海峡以便与盟友俄国通航的战斗计划,但是英军将领糟糕的临场指挥,使得战役以英军失败告终。在战斗中,澳新军团的士兵不得不仰攻一处土耳其人坚守的悬崖,使得这场战役不仅失败了,而且成为了一场无意义的牺牲。穆尔黑德生动地描绘了这场战役,战场上的痛苦、恐惧、英雄,以及对人类生命的浪费,分析了战役失败的原因,批判了英国参谋团队、指挥者临场指挥的混乱,是研究一战历史不得不参考的一本经典著作。《纽约时报》书评称:这个故事讲得很好。因为穆尔黑德先生知道战场的外观、气味和声音,所以读者能感受到战场的“感觉”……我没有读过比这更好的描写性文章。
-
罗马千年征战史刘威 著这是一部罗马通史,自特洛伊木马屠城起,至君士坦丁堡陷落止,整整2207年,包括王政、共和、帝国三个时期,也涵盖了罗马文明的主要对手,包括迦太基、继业者诸国、帕提亚、萨珊波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主要国家史,多方位、无死角地阐述罗马战争史上的传奇以及罗马社会演进的整个历史进程。 第一卷 主要包括罗马起源、罗马王政、共和早期、共和内战四块内容,几乎涵盖了这一阶段可查阅、见记载的全部战争,也介绍了罗马的基本制度、两大阶级、罗马军团等内容。 第二卷 主要包括后三巨头内战、帝政主要王朝、蛮族入侵、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几大块内容,同样也以战争为主,但也完整阐述了各王朝兴替、内战等内容,不会让读者有跳跃感。 第三卷 主要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史。着重讲述这一时期王朝的更迭,核心的部分为查士丁尼王朝、希拉克略王朝、马其顿王朝、科穆宁王朝、尼西亚帝国五大时期的对外战争、对内政治。
-
青铜时代晚期的东地中海世界王欢 著本书以公元前两千纪赫梯国家与周边各政治实体之间的引渡为研究对象,归纳赫梯文献中的引渡术语;从梳理文献中的引渡入手,探讨赫梯国家引渡的起始时间、演变过程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这种历史现象所涉诸多问题的复杂特性,研究引渡机制与引渡活动的关系,并将其置于青铜时代晚期东地中海世界国际关系的整体历史语境之中,与之前和同时代的引渡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回应学术界关于引渡现象历史溯源的普遍观点,全面评价赫梯国家引渡现象的历史地位。
-
英国研究陈晓律 编《英国研究》由南京大学陈晓律教授主编,全书下设英国思想与文化史研究、英国政治与经济研究、英国法律史研究、英国环境史研究、英帝国史研究、经典文献译介等栏目,充分呈现了国内外学者的积累与思考,拓展了英国史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折射了学术演进的最新路径。 本书收录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学者围绕英国脱欧叙述的构建及其现实挑战、盎格鲁—撒克逊寡妇财产权、英国新港起义艺术呈现的历史考察、埃德蒙·伯克的民族观、约瑟夫·道尔顿·胡克的邱园管理举措等方面展开讨论,全面反映了中国英国史学界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风貌。
-
拜占庭兵法【美】迈克尔-德克 著 马千 译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将罗马帝国的首都迁至以他命名的新城君士坦丁堡,到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终陷落,拜占庭帝国穿越了古典时代和中世纪,在历史长河中存续了千年之久。座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君士坦丁堡横跨欧亚两个大陆,虽然坐拥商路贸易带来的惊人财富,却也因此陷入了四战之地。帝国的敌人来自四面八方,而且永无止歇。战争,是这个千年帝国永恒的主题。而对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而言,战争不再意味着征服与荣耀,其目的只有一个:生存。 本书以清晰的逻辑与通俗的语言讲述了这个帝国如何在军事上经受住了千年风雨,从一次次足以摧毁大多数文明的灭顶之灾中学习、调整、演化,针对层出不穷的新敌人发展出针锋相对的新战法,从而一次次地获得新生。作者凭借扎实的历史知识与流畅的表达能力介绍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帝国军队的组织与领导、训练与装备以及各个时期帝国所面对的主要敌人,将宏观的战略与具体的战例相结合,最终提炼归纳出了拜占庭赖以生存的战争哲学。令人惊讶的是,这套拜占庭兵法的许多经验总结,与两千五百年的孙子兵法不谋而合,甚至可以看作是同一种思想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述。可见,即便是在战争这个最为极端和残酷的领域,人类的智慧依然是相通的。
-
清华简《系年》集释李松儒 著2011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收有一部类似于编年体的史书,被整理者拟名为《系年》,共有138支简。《系年》记载了从周初到战国前期(楚悼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系年》是先秦编年史书的重大发现,其中不少记载为传世文献所未有,或与传统看法不同,对研究古史有重要价值。《系年》所揭示的古文字字形也非常丰富。《系年》出版后,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系年》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清华简〈系年〉集释》将学术界的全部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汇集到一起,以便各界学者利用。此书出版已过去七年,新材料陆续公布,又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确释了一些文字,对文字考释或词义有所补充,今整理相关成果对《集释》加以修订。
-
简帛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 著《简帛》是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围绕相关的三个层面,一以战国文字为主的古文字研究,二以简帛为主的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三以简帛资料为主要着眼点的先秦、秦汉史研究,发表论文和动态、评介、资料性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