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情报战图文史尼尔·卡根 史蒂芬·希斯洛普暂缺简介...
-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林·亨特(Lynn Hunt)“家庭罗曼史”的概念借自弗洛伊德的理论,指在幻想中挣脱自己平庸的父母,以某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取而代之。在本书中,林·亨特以此概念指称政治或群体的无意识状态,将其视为构成法国大革命政治理念基调的某种集体而无意识的家庭秩序想象。由此家庭成员的论述构成了本书的叙事结构,并以家国互喻的方式,分析18世纪法国小说、版画中所表达的集体想象,陈述18世纪的法国人视其统治者为父,视其国为家的想法。历史学家林?亨特采用艺术作品与史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人类是如何——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对权力运作进行集体想象;而这种想象,又如何塑造政治与社会的进程,最后这种想象又如何被反塑造。另外,本书的论述并非沿着时间的脉络直线前进,而是在革命十年间颠来倒去地反复叙说,颠覆单一观点的直线史观,呈现给读者另一种解读历史的典范之作。
-
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政策李峰.著本书在建构“身份地位化”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借由相关解密外交档案,探究了1945年至1967年(二战结束至东盟成立)期间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政策,揭示了这一政策实践对东南亚的区域影响。研究认为,英国的“东南亚区域合作”是其东南亚政策而非现代意义的区域合作,但在区域“身份地位化”进程中,英国的政策实践从合作成员共享、集体身份塑造、组织经验积累及区域规范扩散等4个互为一体的方面,影响了现代东南亚区域建构及区域合作起源。
-
欧洲文明进程·农民地权卷侯建新“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农民与土地关系,是人类文明史上亘古不变的重大课题。土地私有制并非古已有之,产权边界模糊、农民权利缺失,人身依附于土地的产权制度,曾在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欧洲亦如此。只是欧洲率先终结了它。本卷阐释了欧洲农民土地产权的变迁:人身自由和私人财产权利生根、成长,是一体两面的历史过程。继英国之后,西北欧等地区涌现越来越多的自由农民;实行现代土地产权变革,逐渐抖掉地权外衣上政治关系碎片,土地获得纯粹经济的形式,奠定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基础。为什么欧洲先胜出?制度安排的高光时刻在现代,根源却在前现代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欧洲中世纪解读变得重要起来。这种解读具有世界意义。
-
拉贝日记[德]约翰·拉贝本书选取拉贝先生1937年9月21日至1938年2月26日这5个多月在南京期间及回德国途中所记的日记,一天不落,真实再现了战时生活的情状。日记的记述具体、细致、真实,展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与之斗争的不屈精神;同时,拉贝的语言平实、生动,其间透露出的乐观精神、人道主义精神,是战争中的一束光,抵御了黑暗。拉贝先生的日记是了解抗日战争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它警示我们须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激励吾辈当自强。
-
毒堇之杯[英] 贝塔妮·休斯 著苏格拉底的一生动荡不安。他出生于贫民区,却成长为一名思想家和战士。他喜欢在雅典街头赤脚漫步,随机向人提问,质疑习以为常的观念。他关心生命和真理,关心美德是什么。然而,这个西方伟大的思想家却始终是一个谜团。为了还原他的一生,作者走遍希腊的考古现场,带我们来到古雅典人的家庭、街道、会场、酒宴,结识政客、将军、商人、工匠,参观热闹非凡的市政广场,经历雅典民主的繁荣与衰败,并看到自由与智慧的巨大力量。
-
犹太战争[古罗马] 约瑟夫斯(Flavius Josephus) 著,杨之涵 译公元66年至70年,犹太起义者与罗马帝国之间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局面复杂的战争,大片的犹太人聚居地遭到摧毁,耶路撒冷经过数月围困终被攻陷,著名的犹太圣殿在大火中化为废墟,有超过100万犹太人丧生。作为亲历者,约瑟夫斯以全景式的笔触详尽描述了整个战争过程。包括安条克四世与亚撒曼家族对耶路撒冷的争夺,以及这如何招致了罗马人和庞培的介入;继而,希律是如何推翻哈希曼王朝,成为犹太人的王,犹太人又是如何借希律之死发动了起义;战争爆发后,犹太人是如何加强防卫,罗马人是如何作战并占领了那些犹太城镇,溃逃到耶路撒冷的犹太起义者又是如何发生了激烈内斗;在耶路撒冷,百姓是如何在暴力、饥荒与围城中苦苦挣扎,以及罗马人是如何破城并焚毁了圣殿。最后,全书以罗马军队扫除起义军残余、马萨达要塞的犹太人集体自杀的惨烈事件作结。记录战争之余,书中还穿插讲述了犹太地区的地理、圣城与圣殿的结构、犹太人的宗教与生活习俗、罗马人的战术与战争工事等方方面面,并生动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为那段历史及其背景提供了一份宝贵资料。
-
塞巴斯蒂安日记(罗马尼亚)米哈伊尔-塞巴斯蒂安(Mihail Sebastian) 著,邹继东 译这是一本非凡的个人日记,日复一日的描述了 20世纪30 年代末期到40 年代初期作为“巨大的反犹太工厂”的罗马尼亚的状况,值得与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并列在同一书架上,并拥有同样庞大的读者群。所不同的是,塞巴斯蒂安并非孩童——他用其复杂的文学头脑思考,以惊恐的眼光观察,然后以流畅的语言、清晰辛辣的语调描绘了布加勒斯特城市文化精英中他的世俗非犹太人朋友的残酷、怯懦和愚蠢,他们自愿将自己转变为知识分子罪人,并与纳粹结盟,怀着狂热的信念参与到“无人能阻止的反犹太主义的歇斯底里之中”。
-
人类不会停止说谎[英]娜塔莎·蒂德 著,刘杰,陈锐珊,李秋宜 译世界史是一片汪洋,与人类相关的一切都可以汇入其中,而说谎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或为保护自己,或为达成目的。人性古今相通,中外无别。 本书以微小的视角切入,从“谎言”这一奇特角度审视历史。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波斯帝国,到近现代的切尔诺贝利灾难,视野遍及全球,涵盖两千多年的时间长河。作者讲述的案例中,有引发冲突与战争的伪造文件,如神秘的《君士坦丁赠礼》和《彼得大帝遗嘱》,也有大规模的媒体粉饰,如英国的布尔战争时期的集中营,法国的德雷福斯事件。 当然,在这些谎言之中也不乏“冤案”,如西班牙异端裁判所的黑暗传说和对中国女皇武则天的妖魔化。作者犀利地指出,在一代一代人讲述历史的过程中,不少属于小说的离奇内容变成“历史事实”取代了真相,甚至还有一些谎言,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作者截取了五个时代,古代世界、中世纪、近代、19世纪与20世纪,分别选取其中神秘且影响广泛的历史流言与迷案,将它们一一拆解,揭示谎言如何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有力推手,背后的说谎者又有着怎样的动机与阴谋。
-
花园帝国李星著英国花园在18、19世纪英帝国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法国大革命后,英国文人利用自然园林来塑造帝国的风景,以此来解决转型过程中英帝国的国家认同危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本书探讨了英国花园的产生过程以及乡村与城市的关系问题,勾勒了代表自然的花园与代表工业的帝国之间对立而又统一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