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诸侯的干戈 我们的故事 第二册聂作平这是一套面向青少年读者的中国历史普及读物,作者以 化的视角,用讲故事的方式,从地球的形成一直讲到近代中国,全面展示了历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注重科技与文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行文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地理、气候等一些小细节来书写中国大历史;书中重要的遗址、文物均有配图,旨在 小读者“回到历史现场”,思考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建立对“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本套书共十五册,每三册为一辑。 辑讲述了秦朝灭亡之前的中国历史。《诸侯的干戈》为第二册,主要讲述了春秋之始到秦统 下前夕。
-
平倭劲旅戚家军韩朝建明朝嘉靖年间,“南倭北虏”问题日益严重。戚继光奉命赴浙江义乌招募矿徒和农民入伍,组成了一支新式军队。这支军队接连取得大捷,声名大振,其所带领的军队即为“戚家军”。戚继光的军事思想和戚家军的军事经验,成为中国和世界军事 的重要财富,影响了后世数百年。本书在严格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生动易懂的文字叙述了戚家军的建立、战绩和 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完整历程,反映其坚定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报国志向,为青少年提供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读本。
-
文明的曙光 我们的故事 第一册聂作平这是一套面向青少年读者的中国历史普及读物,作者以 化的视角,用讲故事的方式,从地球的形成一直讲到近代中国,全面展示了历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注重科技与文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行文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地理、气候等一些小细节来书写中国大历史;书中重要的遗址、文物均有配图,旨在 小读者“回到历史现场”,思考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建立对“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本套书共十五册,每三册为一辑。 辑讲述了秦朝灭亡之前的中国历史。《文明的曙光》为 册,主要讲述了地球的形成、人类的产生直到西周灭亡。
-
荷兰共和国【英】乔纳森 · 伊斯雷尔(Jonathan Israel),朱莹琳 译本书是一部全新角度的300年荷兰共和国史,首度全方位解析荷兰共和国从酝酿到衰落的全过程。全书共分四大部分,分述各时代荷兰地区的发展历程。1477—1588年的共和国奋力摆脱勃艮第的控制,在唤醒自我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过程中燃起一片宗教改革与大起义狂潮。1588—1647年,处于黄金时代早期的共和国不断寻求抗争西班牙统治的道路,在意识形态上陷入大辩论,在权力的对峙中磨合出宗教宽容政策。1647—1702年,航海贸易的大发展,让八十年战争后的共和国在诸多思想的裹挟下陷入斗争,这种斗争既包含内部意识形态的对抗,也包含共和国与外部英、法间的竞争与厮杀。 1702—1806年,四次英荷战争的摧折,爱国者党运动的席卷,即使有尼德兰新共和国的垂死挣扎,衰落的时代也必然来临。最终,在拿破仑政权下,共和国正式落下帷幕。 全书避免了过去以1649年为界的共和国历史研究角度,将时间追溯到1572年之前以及延伸到取代荷兰共和国的巴达维亚共和国时代,同时将地域从单一的北部地区拓展至南部及德意志诸国辖区。从思想史角度揭露尼德兰南北分裂的真相,是突破传统荷兰史研究角度,颠覆欧洲史陈旧观念的力作。
-
边缘女人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著,李玮璐 译《边缘女人》是一部集中于个体的十七世纪欧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以微观史学代表人物著称的娜塔莉·泽蒙·戴维斯通过流传于世的回忆录、自传、著作等历史文献,梳理了十七世纪欧洲三位女性(商人格莉克尔、训导者玛丽、艺术家兼博物学家梅里安)的人生经历,进而研究十七世纪的社会历史,是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史、社会史著作。其中,格莉克尔写下了七卷本带有教导训育色彩的回忆录,玛丽写下了诸多的书信和自传,梅里安留下的则是昆虫和植物的博物学著作以及大量的水彩画。她们都不是一举一动都为我们熟知的女王或贵族女性,而是生活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的“边缘地带”。作者根据她们的回忆录、手稿等,重构这三位身份差别甚大的女性的生活,展示了十七世纪女性生活的多样性。她们既不是贵族,也不是谁的缪斯,她们从未淹没在母亲的身份中,也从未作为妻子而被抹杀。她们三位身处“边缘”的普通女性,却微微撼动了那个坚不可摧的男性世界。
-
希腊和古代中亚余太山本书为余太山近年研治古代中亚史的学术成果结集。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是古代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了彻底征服阿喀美尼德帝国、使自己成为亚洲之主,在大流士三世死后,亚历山大开始进军中亚。此举在中亚史上影响深远,尤其是亚历山大去世后成立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给中亚乃至西北次大陆打上了深深的民族的、文化的烙印。不仅如此,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对于东西文化的接触和交流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资料、特别是文献数据的匮乏,上述历程中许多问题至今不甚了了。本书拟在尽可能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考述其间若干主要环节,以填补自己对这段历史认知的空白,亦为国内中亚古代史研究者提供参考。
-
大西洋史保罗·布特尔本书以独特的海洋视角,重新讲述全球历史。全书以伊比利亚人发现大西洋之前的传说与现实开篇,描述了冒险家们在大西洋上的经历,各强国在大西洋上的贸易和争夺,纽约和利物浦等大西洋上港口城市的发展,各时期发生在大西洋的重要历史事件等,还全面分析了海上民族的命运改变以及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大西洋战役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历史都是从陆地(通常是国家)的角度来书写的,而海洋则提供了另一种立足于接触、交流和转变的视角。布特尔的书为当下大西洋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将有助于深化、精细在这个方面的认识。
-
中世纪感官文化史[美]理查德·G.纽豪瑟 编, 钱文逸 译理解感官对于理解中世纪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这一时期的思想架构和文化实践的发展中,对诸感官的理论探讨和实际运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中世纪千年里,人们对于感官的认知与如今并不相同:例如,言说就被认为是嘴巴的感官之一;视觉和听觉并不总是最主要的感官;对于医学界来说,味觉更具有决定性……感官也不仅仅是被动的感受器官,人们认为它们在感知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是每个人的道德身份形成的重要因素。 从具体的都市或集市中的感官到医学、科学乃至哲学中的感官,从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的感官到用于学术分析中的感官,本书揭示了中世纪有关感官的多种解释,并揭示了感官经验的重要性。
-
大象与国王(美) 托马斯·R.特劳特曼 著大象庞大而庄严,从王权诞生之日起就是国王无法抗拒的尊贵象征。各个早期文明已存在驯养大象的现象,如埃及、亚述、美索不达米亚、中国,以及印度河流域。在这些地方,大象的主要用途是王室祭品和狩猎对象。然而,托马斯·特劳特曼在南亚次大陆发现了特殊的用象制度,这一制度保护了它们的栖息地和种群数量:那就是战象。以恒河流域为起点,战象的足迹逐渐遍布南亚,同时向西传播至波斯、叙利亚、埃及、迦太基、希腊和罗马,向东传播至中南半岛、爪哇岛和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地区。托马斯·特劳特曼追溯了战象的缘起、传播路径和文化遗存,描绘了一幅跨越了3000年的文化图景。为了维持这个独特的制度,国王必须保护野生大象免受猎人的觊觎,也要保护大象栖息的森林不被砍伐,还要维护与森林民族的关系。因此,国王与大象的关系,实际上是国王、大象、森林和森林民族之间的四角关系——这是一个丰富且复杂的关系网。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文明。19世纪,随着英国人到来并统治南亚的绝大部分地区,人口数量暴增,猎象成为一项运动。战象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大象的分布范围随之缩小,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这一切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需要找到方法来保护自己的未来,并在此过程中保护与我们共存的生物的未来。
-
美国的内战与重建史蒂文·哈恩本书是一部关于1830年至1910年间美国政治和经济转型的颠覆性作品。作品聚焦于美国南北战争前后80年的历史,讲述了美帝国的建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历程,介绍了工业资本家、金融家和无产者,奴隶主和奴隶,企业家和工人等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19世纪到20世纪,美国从一个中央政府软弱的农业社会,变成了一个逐渐城市化的工业社会,政府在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框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美国的帝国属性却从未改变。作品颠覆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和帝国的认知,深刻揭露了美国作为一个帝国的本质和属性,回答了美国是如何跨越漫长的19世纪,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同时,本书也揭露了美国内战与重建过程中的黑暗历史和遗留问题,而这些问题仍然是今日美国所不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