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剑桥古代史 第十卷 奥古斯都帝国AlanK.Bowman、EdwardChamplin、AndrewLintoot编《剑桥古代史》第十卷描述的时间断限,主要是从优利乌斯·恺撒被杀后的公元前43年到尼禄自杀身亡后的公元69年。本卷将二十一章内容依类分为四个部分,主要论述了罗马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帝制的运作。原著不仅对这一时期的政府体制、宫廷社会、行省管理、军队建设、边疆防御、法律制度、文化发展、艺术成就和社会结构等史事展开全面阐述,而且对行省议会与皇帝崇拜、保护制与附属国王制、罗马化与地方文化、殖民地与城市化、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等问题亦有细化研究。特别是对罗马历史上位皇帝,即推动罗马国家从共和政制演变为帝制的领袖人物奥古斯都进行了深入评析。
-
思想会·自行车改变的世界[英]汉娜·罗斯(Hannah Ross)19世纪末期自行车引发了一场革命,改变了世界。得益于自行车及骑行,女性得以走出家庭,接受教育,争取一系列平等权益。自行车运动成为当时社会变革的重要推手,女性因这项运动逐步建构“新女性”身份,在此过程中社会对女性的束缚逐渐解除。《自行车改变的世界:女性骑行的历史》是一部关于女性骑行的历史。作者不仅关注那些高水平的自行车赛事及骑手,而且着重讲述了女骑行者及其团体的故事。本书展现了自行车运动的女性力量,以及多位女骑行者如何承受巨大压力,坚持骑行。在这本充满女性荣耀瞬间的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这些女性,她们参与书写了丰富的骑行史。
-
德国革命[美] 拉尔夫·哈斯维尔·卢茨 著 ,赵文 译1918年至1919年爆发的是德意志革命又被称为“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德意志帝国,建立魏玛共和国,从根本上改变了德意志人的生活与社会制度。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失利对革命的爆发有何影响?1918年基尔水兵为何起义,此次起义对德意志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革命迅速蔓延的原因是什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影响?最终导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灭亡的原因何在?社会民主党、独立社会民主党、斯巴达克同盟、共产党等各政党之间是何关系,在德意志革命中各自发挥着什么作用?革命之后成立的魏玛共和国如何面对经济改组、粮食问题、小规模起义等困难?魏玛共和国接受协约国最后通牒,如何面对战后赔偿等问题?本书将对国革命的起因、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带来的影响给出详细解答。
-
雷海宗史学论文选雷海宗本书收录雷海宗中国古史论文11篇、西洋古史论文8篇,分“中国古史论”“西洋古史论”二编,辑录雷海宗先生先秦时期史学、中国历史的分期、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华北的农业、历法的起源与先秦历法、世界史分期、上古中晚期亚欧草原游牧文明、公元纪年及中译名问题、对世界中古史教学方法由分区法到分段法的体会等专题研究论作,较为充分地展现了雷海宗先生史学研究的成果和思想脉络。
-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美]尤金·罗根 著19世纪以来,一度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沦为“欧洲病夫”,成为欧洲列强垂涎争夺的砧上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付出的战斗与牺牲也被西方国家不屑一顾。然而,正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介入,这场欧洲纷争才真正演变成世界大战。现在是时候恢复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代中东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了。本书栩栩如生地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东,描写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的角色。中东是地缘政治的关键,奥斯曼帝国从德国得到金钱、武器和军事顾问的支持,向英法俄军队开战。面对帝国内部民族主义的挑战,从来不把宗教当成治国意识形态的土耳其人,此时忽然祭出“圣战”大旗。他们在加利波利、美索不达米亚和加沙给协约国以决定性的打击。但是此后战局逆转,巴格达、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相继陷落。战后,胜利者瓜分奥斯曼帝国,种下了现代阿拉伯世界永无止境的冲突根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民族身份和宗教身份一再鼓动起西方世界的民粹潮流,现在读《奥斯曼帝国的衰亡》或许会有历史幽灵始终不散的感慨。
-
剑桥古代史 第9卷(英)J.A.克鲁克等编本卷阐述的是共和国晚期罗马的历史,介绍了它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过程,展现出当时罗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以及它在地中海世界中霸权地位的确立。其中,第1-12章主要叙述了从公元前133年到前43年西塞罗被杀这一时期罗马的发展演进与社会状况。第13-19章考察了这一时期罗马社会、制度和思想诸方面的情况,探讨涉及的内容包括法律、经济、行省管理、罗马城的发展以及罗马人的知识和宗教生活等。
-
圣路易雅克·勒高夫《圣路易》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新史学代表人物雅克•勒高夫的一部重要著作。这不是一部以记述生平为主旨的传统传记,而是一部圣路易的“整体”史,包括他的国家、他的时代、他的时代的重要主题等。作者引用大量文献资料,描绘了在位44年、去世后27年才被封为“圣徒”的13世纪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传奇一生,并通过圣路易的生平,描述当时的法国和时代。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主要是叙事,顺便谈及路易在其一生主要阶段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对路易同时代人记忆的产生做评述。第三部分中作者试图进入圣路易的内心世界,并对当时的主要看法——视路易为13世纪理想的和举世无双的国王,被追封圣徒的国王——做深入探讨。
-
中世纪的图书馆詹姆士.韦斯特福尔.汤普逊培根曾于1605年(在《学术的进展》中:译者注)写道:“我可以准确地断言,现在还缺少一部恰当的学术史。”如果他生活在今天,他就会对这种对学术的轻视状况少一点抱怨。然而,从普遍的意义上来说,他的断言还是有道理的。关于学术和科学的历史,已经有大量的文献作品被写出来,但从实质上来说,这些作品都是专题性的:不均衡、不连贯、不完整,而作为社会力量的学术史还没有被叙述。事实上,没有对各种学术形式的充分研究,就不可能形成学术史。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这些形式之一,就是图书馆。在人们阅读的材料和他们能够了解、思考、写作和制作的材料之间总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图书馆的历史因此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剑桥古代史 第13卷 晚期帝国A.Cameron、P.Carnsey等编第13卷在时间上涵盖公元4世纪,从337年君士坦丁之死到5世纪初,终结于425年前后狄奥多西二世(408—450年)的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段,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去世时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还有当时人和下一代人所见的378年罗马军队被哥特人在哈德良堡打得惨败,410年阿拉里克入侵意大利、劫掠罗马城,这是罗马帝国西部解体的阶段。随着狄奥多西二世在君士坦丁堡统治的开始,出现了更有特点的东部治理方式。其治理能力以都城的急剧扩张为基础,在6世纪靠着东罗马查士丁尼的能量发起了一场“重新征服”西部的战争。这一发展关键的是东部能够避免当时西部所遭遇的分裂,本卷有几章涉及公元400年前后在君士坦丁堡所发生的事。到这一时期结束蛮族已在西部定居;430年汪达尔人从西班牙跨海进入北非,能够攻打奥古斯丁的家乡希波城。狄奥多西二世的长期统治是一个文官治理、市井繁荣的时期。
-
战争与和平徐蓝本专著运用历史实证的微观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宏观思辨,以六章的结构,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与目的,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的建立和演变,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非殖民化进程的持续推动,以及大战对世界和平反战运动对世界和平机制的建立产生的重要影响等方面,逐一进行深入论述,以期回答20世纪历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两次世界大战是如何打起来的?它们给20世纪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人类是否能够避免这样的战争浩劫?人类为了避免这样的浩劫做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有长达40多年的冷战与局部热战,但世界还能够处于较长时间的整体和平状态?怎样看待和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怎样看待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等等。并力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国际机制的层面,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探究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问题,考察20世纪的历史从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向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