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
美式英语简史[英] 比尔·布莱森在美洲这块新发现的大陆上,早期的殖民者总能碰到各种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逼得他们几乎从第一天开始就在修补自己的词汇库,从mosquito(蚊子)、persimmon(柿子)到swamp(沼泽)……他们或是借用印第安语言的词汇,或是组合拼凑已有的英语单词,自创了不计其数的美式新词。全书涵盖从食物、电影、游戏、广告、购物等21个领域的新词,作者用一个又一个鲜为人知而有趣的历史故事,揭晓了成千上万美式英语单词、短语的真正起源。亚美利哥在仅有的3次新世界远航中始终毫无成就,但最后为何美洲大陆(America)因他而得名?一个既没有树林(wood)也没有冬青(holly)的尘土飞扬的沙漠小村庄如何成为好莱坞(Hollywood)?翻开本书,发现美式英语单词背后的奇闻逸事!
-
中国经学史姜广辉《中国经学史》全书分为先秦、汉唐、宋明、清代四编,共计120万字。《先秦编》主要讲述经学的形成史,包括介绍经的定义与内涵、阐述各专经的文本组成与主旨大义、探析经学酝酿和形成的历史背景等内容。《汉唐编》《宋明编》《清代编》主要论述经学的流传史,力求呈现经学发展、演变的基本图景,以及解释这种发展、演变背后的社会与思想原因。本书是学界首部从价值观的视域对两千余年的经学形成、发展与演变历程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经学史著作,通过对传统经学的传承和文本的分析,梳理出经学发展的脉络;通过对经学上“典型人物、典型著作、典型问题”的探讨,剖析传统经学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以中华传统经典中所蕴含的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重新审视经学,将经学以其应有的面目重新带到人们面前,焕发新的时代光彩,重建人文信仰,为今后的经学研究开辟一条新路,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学术范式的哲学史(或思想史)做好准备。
-
丝路邮记吴桂就 编本书是世界首部以集邮视角切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主题图书,收录并系统展示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邮票、邮品约700枚(件),通过华夏先民从东方启航、腓尼基人地中海传承丝绸之路、欧洲人探险开辟远洋新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四个部分,从航运、物产、经贸、科技、文化等层面,用丰富多彩的邮票视觉语言,全景表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深刻揭示源远流长的海上丝路文化对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历史贡献。
-
译海遗墨黎国彬本书为黎国彬史学译著选集,收录了黎国彬在国别史研究领域的主要编译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黎国彬学术翻译与研究的水平。全书分为两编,第一编尼加拉瓜史,第二编印度尼西亚简史,分别介绍了这两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从原始社会到20世纪中期的历史,重点展现了两国人民反抗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黎国彬执教六十余年,始终在第一线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以其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学风而享誉教育界。因黎国彬先生无私奉献,将其主要精力给予教学工作,其著作并不多见,本书弥补了这一缺憾。
-
蒙让夫人的反抗[法]阿莱特·法尔热 著,杨书童 译1775年,整个巴黎都充溢着愤怒的情绪,蒙让夫人也是如此。蒙让夫人,一位手工匠人的妻子,像那个时期大部分的家庭主妇一样,把时间都花在缝制衣服、照顾家庭和孩子们上;启蒙时代来临,她身体中似乎有一部分意识觉醒了:她也想像贵族一样生活,也想花时间让自己更美,也想去享受感官的陶醉。从丈夫的角度看,妻子变得虚荣、堕落,他用日记记下了夫妻之间的争斗过程,让我们得以一窥法国大革命前夜,一位巴黎普通女性对家庭生活的反抗。
-
智慧巴黎[法]白鲁诺 著 ;邓捷 译在启蒙时代,巴黎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之都。科技荟萃于此:升空热气球、坎凯油灯、天体力学、氧化学说、公制体系……智者无所不在:著作等身的法兰西科学院院士、严谨认真的学者教授、热情钻研的发明家、觥筹交错的科学发烧友……达官贵人、市井百姓都对科学性质的实验、表演、教学与讨论表现出疯狂的兴趣。本书围绕18世纪充满活力的巴黎科学界展开,国际著名科学史家白鲁诺在其中探讨了巴黎的科技发展在法国启蒙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聚焦布丰、孔多塞、拉瓦锡、狄德罗等科学巨匠,也关注无数共同塑造智慧巴黎的发明家、冒险者、工艺师、资助人等。全书以法兰西科学院为线索,涵盖科学机构建制、学科发展、发明创造、科学表演、公共卫生改造等主题,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描绘了大革命前夕的巴黎,展现了现代科学理念如何融入普罗大众、城市发展、时代变革之中。
-
罗马帝国的诞生[英] 理查德·奥尔斯顿;占鹏飞 译公元前44年,尤利乌斯·恺撒被在元老院会议上被刺杀了。刺杀他的元老们相信,这样能让罗马恢复共和国的传统。公元前27年,恺撒的养子屋大维在元老院会议上被授予了“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帝国由此诞生。屋大维以赏赐拉拢军人,以粮食收买民心,以暴力清洗反对者。旧精英彻底失败,旧秩序被扫除干净,罗马今非昔比。为何拯救共和国的刺杀行动,却直接催生了帝国?为何看起来先进的共和制反被落后的帝制取代? 本书作者是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古罗马史教授,他不仅还原了罗马帝国诞生的种种重要事件,更探究了这场惊天巨变后的种种内在要素。采用全新视角,将底层人物融入激荡的时代。翻开本书,看懂罗马帝国诞生背后的权力、金钱与血腥!
-
人文主义与史学[美]约瑟夫·莱文(Joseph M.Levine) 著,王伊林 译作者开篇即梳理并阐释了15世纪的历史写作方法,以及那个时期人们区分历史和故事(fiction)的各种做法。在随后的章节中,通过回顾现代史学编纂中最著名的事件之一(即《君士坦丁捐赠》真伪之争),以及1500—1800年古文物研究的发展,作者指出,人文主义者通过模仿古典作品来撰写历史,而古典冲动则促成了现代考古学的诞生,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现代史学编纂的发展方式。除此之外,作者还借助对培根早期生活和思想的密切关注,试图找到其自然哲学和新科学对英国史学的影响,因为和人文主义者一样,培根也无法容忍中世纪浪漫史和圣徒言行录中的故事,他认为新科学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通过最新的观察和实验准确地描述自然。在最后部分的章节中,作者引入了18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关于“古今之争”中那些针对自我意识问题的回应,由此也向我们呈现了吉本对于近代早期英国史学的巨大贡献。
-
日本简史陈恭禄《日本简史》(精装版)全书共二十四篇:开篇详言日本地位;第二至六篇略叙日本民族由来、社会演进等;第七至二十四篇分述幕府统治时期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政策、经济制度、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形。尤其关于中日邦交、蒙元征伐等内容,其叙述弥补了我国历史参考书的缺遗。此外,书中还对重点词句进行了标记,并在附录中列出了一系列参考书目,以供读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从海洋看历史[日]小岛毅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撷取了近代以前三个不同的百年(1250—1350、1500—1600、1700—1800),观察以黄海和东海为中心,北至鄂霍次克海、南至南海的欧亚大陆东边海域,梳理了基于海洋而产生的人员交流、港口与海洋贸易,技术、信仰、文化的传播等,以素描般的全景图方式,重现各个时代的海域及周遭环境的特征。叙事上打破了将陆地视为历史描述重点的传统思维,引领读者从海洋这个新的角度观察中国历史的侧面,探索东亚历史与海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