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应急决策
作者:钟开斌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01
ISBN:9787509760178
定价:¥7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信息为中心对突发事件情景下的应急决策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信息源—信息渠道”分析框架,并通过对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襄汾溃坝等典型案例的比较研究,科学分析突发事件的过程动力学特性和时空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基于信息整合的多阶段、多主体、多层次的适应性应急决策模式,使应急决策既有基本的刚性和原则性又能保持适度的弹性和可拓展性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钟开斌,男,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中欧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2007年),北京大学法学学士(2001年),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风险评估、公共政策。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研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著有《中外政府应急管理比较》(2012年)、《风险治理与政府应急管理流程优化》(2011年)、《政府危机决策:SARS事件研究》(2009年)、《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合著,2003年)等,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China Security、《政治学研究》《中国软科学》《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70余篇。有关成果曾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四届行政管理科学优秀成果论著一等奖、国家行政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咨询成果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引言/001
一 研究的背景/001
二 研究的问题/006
三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010
四 本书的基本结构/017
第二章 文献述评与制度背景/020
一 应急决策:突发事件应对的核心/020
二 文献述评:现有的应急决策分析框架/034
三 制度背景:中国“碎片化”的官僚制应急决策体制/044
第三章 “信息源—信息渠道”:一个新的解释模型/070
一 信息:应急决策的核心要素/070
二 “信息源—信息渠道”:基于信息的解释框架/124
三 “信息源—信息渠道”解释框架的运用/143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与比较:三起“失败”事件的应急决策/148
一 2003年“非典”疫情:信息源客观模糊、信息渠道不畅/148
二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信息源清晰、信息渠道不畅/193
三 2008年襄汾溃坝事故:信息源主观模糊、信息渠道畅通/237
四 三起典型“失败”事件的比较/268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274
一 基本研究结论/274
二 主要政策建议/279
三 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285
后 记/288
图目录
图1-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011
图1-2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014
图2-1 应急决策的“决策时滞”和“决策质差”/029
图2-2 基于“质量—时间”的应急决策效果类型/031
图3-1 基于应急决策的三种形态的突发事件信息/076
图3-2 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应对策略/090
图3-3 中央与地方两级架构中的政府应急决策层级/104
图3-4 突发事件情景与多层级应急决策动态演进/105
图3-5 政府应急决策升级演变链条/106
图3-6 第一响应人员和应急决策者决策链/108
图3-7 政府应急决策信息流/111
图3-8 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构成要素/135
图3-9 “信息源—信息渠道”应急决策解释框架/142
图4-1 中国“非典”临床诊断病例的时间分布/160
图4-2 中国广东“非典”临床诊断病例的时间分布/161
图4-3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组织架构/202
图4-4 汶川特大地震中救援力量到达灾区时序/213
图4-5 “9?8”溃坝事故信息上报的基本情况/255
图4-6 当地政府所发布的事故原因和伤亡情况/263
图4-7 三个“失败”案例应急决策演进路线/269
图4-8 三个“失败”案例的信息源与信息渠道比较/272
表目录
表2-1 基于发生原因和冲击方式的突发事件分类/022
表2-2 基于横向和纵向权责分配的应急决策体制分类/046
表3-1 基于“时间—信息”的决策类型划分/085
表3-2 基于“政策变化—知识水平”的决策类型划分/088
表3-3 基于“信息源—信息渠道”的应急决策情景分类/132
表3-4 信息源模糊和信息渠道不畅的情形/136
表3-5 三个典型“失败”案例的应急决策情形比较/147
表4-1 全球“非典”病例地区分布(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7月31日)/150
表4-2 中国“非典”病例地域分布(2002年11月16日至2003年8月7日)/151
表4-3 中国“非典”疫情发展的四个阶段/153
表4-4 广东省“非典”疫情阶段划分(2003年1月2日至5月15日)/163
表4-5 广东省“非典”发病地区分布(2002年11月16日至2003年6月6日)/167
表4-6 北京市“非典”疫情阶段划分/170
表4-7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分布/196
表4-8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机构/199
表4-9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26次会议的基本情况/203
表4-10 汶川特大地震专业救援的基本情况/211
表4-11 汶川特大地震中专业救援队救出人员统计/215
表4-12 重灾区各县通信抢通的基本情况/225
表4-13 三个“失败”案例的决策时滞和决策质差比较/269
一 研究的背景/001
二 研究的问题/006
三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010
四 本书的基本结构/017
第二章 文献述评与制度背景/020
一 应急决策:突发事件应对的核心/020
二 文献述评:现有的应急决策分析框架/034
三 制度背景:中国“碎片化”的官僚制应急决策体制/044
第三章 “信息源—信息渠道”:一个新的解释模型/070
一 信息:应急决策的核心要素/070
二 “信息源—信息渠道”:基于信息的解释框架/124
三 “信息源—信息渠道”解释框架的运用/143
第四章 案例分析与比较:三起“失败”事件的应急决策/148
一 2003年“非典”疫情:信息源客观模糊、信息渠道不畅/148
二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信息源清晰、信息渠道不畅/193
三 2008年襄汾溃坝事故:信息源主观模糊、信息渠道畅通/237
四 三起典型“失败”事件的比较/268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274
一 基本研究结论/274
二 主要政策建议/279
三 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285
后 记/288
图目录
图1-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011
图1-2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014
图2-1 应急决策的“决策时滞”和“决策质差”/029
图2-2 基于“质量—时间”的应急决策效果类型/031
图3-1 基于应急决策的三种形态的突发事件信息/076
图3-2 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应对策略/090
图3-3 中央与地方两级架构中的政府应急决策层级/104
图3-4 突发事件情景与多层级应急决策动态演进/105
图3-5 政府应急决策升级演变链条/106
图3-6 第一响应人员和应急决策者决策链/108
图3-7 政府应急决策信息流/111
图3-8 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构成要素/135
图3-9 “信息源—信息渠道”应急决策解释框架/142
图4-1 中国“非典”临床诊断病例的时间分布/160
图4-2 中国广东“非典”临床诊断病例的时间分布/161
图4-3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组织架构/202
图4-4 汶川特大地震中救援力量到达灾区时序/213
图4-5 “9?8”溃坝事故信息上报的基本情况/255
图4-6 当地政府所发布的事故原因和伤亡情况/263
图4-7 三个“失败”案例应急决策演进路线/269
图4-8 三个“失败”案例的信息源与信息渠道比较/272
表目录
表2-1 基于发生原因和冲击方式的突发事件分类/022
表2-2 基于横向和纵向权责分配的应急决策体制分类/046
表3-1 基于“时间—信息”的决策类型划分/085
表3-2 基于“政策变化—知识水平”的决策类型划分/088
表3-3 基于“信息源—信息渠道”的应急决策情景分类/132
表3-4 信息源模糊和信息渠道不畅的情形/136
表3-5 三个典型“失败”案例的应急决策情形比较/147
表4-1 全球“非典”病例地区分布(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7月31日)/150
表4-2 中国“非典”病例地域分布(2002年11月16日至2003年8月7日)/151
表4-3 中国“非典”疫情发展的四个阶段/153
表4-4 广东省“非典”疫情阶段划分(2003年1月2日至5月15日)/163
表4-5 广东省“非典”发病地区分布(2002年11月16日至2003年6月6日)/167
表4-6 北京市“非典”疫情阶段划分/170
表4-7 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分布/196
表4-8 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机构/199
表4-9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26次会议的基本情况/203
表4-10 汶川特大地震专业救援的基本情况/211
表4-11 汶川特大地震中专业救援队救出人员统计/215
表4-12 重灾区各县通信抢通的基本情况/225
表4-13 三个“失败”案例的决策时滞和决策质差比较/26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