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编辑推荐:本书是《中华传世精品珍藏文库》丛书之一。本书主要写帝纪高祖邦、高祖、惠帝盈、高后雉、文帝恒、列传。
-
民国要人剪影《民国春秋》编辑部编《民国春秋杂志荟萃》共分四册:《民国要闻探秘》、《民国要人剪影》、《民国要案寻踪》、《民国艺苑风景线》。《民国要闻探秘》,收入角度较小、写法较新、真实再现民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章;《民国要人剪影》,收入生动记叙民国军政、外交等名人一生经历重要侧面或片段文章;《民国要案寻踪》,收入详细描述民国重大的、轰动一时的、至今人们知之尚少的暗杀事件和诉讼事件的文章;《民国艺苑风景线》,收入深刻反映民国电影界、戏剧界和文化各界名人的风貌、情操、遭遇、成就的文章。4册字数共100多万字,约占《民国春秋》10年所刊文章,大体集粹于此编。
-
民国暗杀要案经盛鸿编著民国暗杀案层见迭出,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特定环境中的特殊现象。租界这个“国中之国”,既为从政坛败退下来、企图东山再起的政客,提供了藏身之所;又为革命者和爱国民主人士开展各种正义的斗争,提供了某些活动场所;还为暗杀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提供了某些机会和方便。而国民党政府所依恃的完密如蛛网的、无孔不入的特务组织,又成为暗杀的渊薮。民国暗杀案特别多,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
国共合作史话徐矛,石源华编著暂缺简介...
-
华北抗战拓晓堂主编献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英灵。
-
周秦社会结构研究田昌五,臧知非著周秦汉唐研究书系之一从春秋到战国经历了一次社会大变革,这是大家公认的。这次变革不是某一方面、某项制度、某个问题或政策的变更,而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大变,从根本上说是一场自上而下进行的土地革命运动。又如,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宗族为单位构成的,宗族分为不同的层次,又有同姓和异姓之别,因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宗族之间或互相联合,或互相对立,兴衰隆替,变动不居,从而构成中国古代社会演进的历史。我们研究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自然是从土地问题入手了。比如说,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面积是以井为单位来计算的,进入战国之后,土地面积是按顷来计算的。我们研究深灰结构,尤其要着眼于基层,即基层组织。古代社会的基层组织可称之为井邑,进入战国后,什伍组织是普遍的形式。自战国以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循环运转的,因而直到近代,始终没有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来。这种经济结构的遗传基因又保留到近代,影响到现代。现在我们要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实现社会革命运动,回首运动,察往知来,则知其向矣。
-
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叶志如等总主编;叶志如,陈锵仪册主编暂缺简介...
-
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记载了中国三千多年的历史(黄帝至汉武帝),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大部分。《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
民国匪祸录苏辽编著暂缺简介...
-
国共两党谈判通史毛磊,范小方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