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明实录类纂李国祥,杨昶主编;李琼英,张颖超编暂缺简介...
-
清代人物传稿张捷夫主编;清史编委会编雍正朝是“康乾盛世”中承先启后的朝代,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它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日本著名清史专家佐伯富曾说:“王朝基础多奠定于第三代,雍正帝正为清入关后第三代君主,有清二百数十年之基盘,即为其所奠定。”杨启樵先生也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早衰亡。”(见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书的《佐伯序》和《引言》)雍正四十五岁登基,正值春秋鼎盛之时,且对清入关以来,特别是康熙后期以来的各种积弊痼习早已一清二楚。所以,他一即位,就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康熙后期出现的衰败现象,得到有力控制,吏治、财政明显好转。《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9卷)》收入的六十篇传记,内容涉及这一重要时期的方方面面。
-
牺盟·牺盟曾凡华著“群雁飞,汾水寒,敌人打到娘子关。牺盟会员汹涌出动,勇敢深入敌手方……”这首由冼星海谱曲的《牺盟大合唱》,当年曾一度响彻山西抗日战场。本书反映了牺盟会及新军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救亡运动的那段真实的历史。尽管阎锡山和共产党联合抗日的“密月期”为时不长,但特盟会及新军在薄一波等共产党人的领导睛,胜利地进行了数千次战斗,使日寇“将山西纳入华北自治”的美梦化作泡影。本书从阎锡山“礼请”薄一波入晋“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入笔,到王若飞持毛泽东信函赴秋林镇与阎锡山谈判成协议杀青,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作者以其驾轻就熟之笔,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段风谲云诡的历史,把日、伪、阎、共几个方面的代表人物描摹得栩栩如生。不仅写出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写出了班谰壮阔的战场风景。读来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
下学集李洵著明史和清史的研究是一个整体,把它们割裂开来就无法从整体了解这500多年的历史。本文集的主题是公元十六至十八世纪的中国明清社会研究,收编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写的31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几十年来对明清史由浅入深的研究状况,并且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思考与研究,有助于史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思考问题。
-
明实录类纂李国祥,杨昶主编;汤建英编暂缺简介...
-
二十四史掌故辞典才晓予主编一、本辞典共收二十四史掌故近七千条,依二十四史的顺序编排其中大多数为新编掌故。二、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凡生僻字均加以注音、释义、并用( )标明。三、每条掌故均注明出处,用[书名/卷/册/页]表示,如[旧唐书/172/14/4478]四、旧纪年一般夹注公元纪年,如:元和三年(808年)重要人物注明生卒时间。五、本收使作简化字。六、同一出处的掌故均用“参见××××”注明
-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杜建民编著《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一书,以传统的表格形式介绍中国历代帝王的基本情况,包括各个朝代每位帝王的姓名、世系、庙号、谥号、年号、生卒年、享年、在位时间、即位年龄、传承方式等等。它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阅读中国古代史籍的一本基本工具书。本书内容的时间上限是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下限是清王朝的灭亡。各表均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大体是一朝一表,中国历史,自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始有确凿的年代记载,前此之纪年,皆系后人推算,诸说不一,难以凭依。故本书对夏、商两代,仅列传承简表,辅以文字说明,因自西周共和元年,已有确切纪年,故西周(共和元年后)、春秋、战国皆列周王、诸侯世系、纪年表。自汉朝起,各代帝王不仅皆立庙号、谥号,且皆有年号之设,故本书对汉朝以后各朝各代皆列世系详表。辅助性的文字说明则力求简约。
-
经国治民之典郝铁川著作为一部古文经,《周礼》一问世就遭到今文经学家的种种非议。郑玄的同乡后进林孝存“以为武帝知《周官》末世渎乱不验之书,故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贾公彦《序周礼废兴》),郑玄作书答其难,从而拉开了论战的序幕。此后诘难《周礼》者史不绝书,歧见迭出,争论的焦点是,《周礼》究竟成书于何时?将诸家看法略作归纳,至少有以下数说(以下参考了彭林《>,舒芬《周礼定本》,陈深《周礼训注》,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金瑶《周礼述注》,周即登《周礼说》,郭良翰《周礼古本订注》,孙攀古《周礼释评》,王志长《周礼注疏删翼》,张采《周礼合解》;在清代有:李钟伦《周礼训纂》,惠士奇《礼说》,江永《周礼疑义举要》。
-
秦汉简史林剑鸣,赵宏著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史学研究有很大发展,史书编纂事业也日渐繁荣。十多年来,除各种吏学专著外,高等院校的历史教材也大量涌现。当前的情况是,随着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教材建设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教材编纂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编纂一套适合高校教学的历史教材,既体现正确的指导思想,又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既有符合教学原则的编纂方法,又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做到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稳定性和适应性结合,这是一个重要问题。这套大学历史丛书的出版,就是这方面的一种努力。丛书选题力求适应高校教材的要求,其中有一部分已列入国家教委教材编选规划。丛书编委会的组成力求广泛,注意到学科的代表性。丛书各选题的作者均经过慎重选择,力求组织一支坚实精干的编写力量。在统一的编写要求下,稿件经过严格审理,列入国家教委计划的稿件并经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审批,力求反映我国吏学研究水平,适应高校教学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从学术水平上保持教材的生命力。丛书选题根据高校教学需要,分为基础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包括古今中外的通史、断代史和专史,共约30种,计划在五六年内出齐。
-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宋)司马光原著;沈志华,张宏儒主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