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清代后妃杂识王冕森 著本书以清代后妃为对象,立足官书档案展开研究。上部梳理清代与后妃相关的各项制度,并讨论清代后妃的生活状态;下部整理和考辨清代列帝后妃的人物信息。本书构建了关于清代后妃日常的初步框架,以便今人深入讨论。
-
中国经史关系通史·清代民国卷王记录,李玉莉 著从清代到民国,经史关系的变化一波三折,错综复杂。《清代民国卷》从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和社会存在的制约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观照,纵向考察经史关系的演变发展过程,横向分析经史关系的纠结及其对当时学术观念的影响,以揭示传统经史之学的意蕴、本质以及由传统进入近代以后学术发展的真实面相。
-
何以中国·何以帝国刘守刚 著任何时空里,财富的博弈都可以把历史撕开一个口子,读者能从这个截面上看到各方力量的角逐,理解历史向前发展的真实动力。对于中华帝国来说,钱的历史,不只是“财”,更是“政”。 本书共三十讲,从先秦的初税亩,讲到晚清的度支部,通过解答一个个历史问题,用财政的线索重新梳理了一遍古代中国的成长历程,从钱的角度解释了众多历史中的现象。书中每讲皆围绕三个线索展开:第一,财政制度的三个要素,收入、支出、管理,在历史时空中不断变化的轨迹;第二,从财政制度变迁的角度,看中华国家不断成长的历程;第三,财政领域中的强制权力从君主私权一步步实现公共化的历史进程。 跟着钱走,看见不一样的中华史。
-
好一个宋朝吴钩 著虽然宋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是宋朝人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无聊:我们流行将猫狗作为宠物,宋朝早有此风尚;宋朝街边风靡的娱乐方式,与当代并无太多区别;在城市中生活的宋朝居民,已经喝上了“自来水”;宋朝的商业非常发达,人们已有相当高的品牌意识,有些商铺甚至还出现了“灯箱广告”…… 本书堪称宋朝的“纪录片”,读者通过阅读,可收获历史知识,领悟传统文化,掌握历史学分析的方法。此外,读者还能走进宋朝人的生活中,深度体会宋朝的开放、前卫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
-
中国经史关系通史·宋元明卷汪高鑫,邓锐,李德锋 著宋元明时期是中国经史之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此间的经史关系发展情况相对复杂,理学与心学思潮次第涌现,学者的治学态度从“先经后史”“荣经陋史”转变为“经史并重”,甚至认为“六经皆史”,可以说,史学在理学的产生、发展与转向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书意在通过宋元明经史关系流变过程的梳理,揭示经史之间的内在关系与演变规律,彰显中国传统史学的独特品质和深厚底蕴。
-
中国经史关系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李传印,吴海兰 著本卷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经学与史学的关系及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这一时期是史学自经学中分离并不断稳固自立学科地位的关键时期,经学的变化与史学的发展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不断从玄学和佛学中汲取营养,儒学、佛学和道家融会互通;史学则亦经亦史、半经半史,体现了经学对于史学的思想统摄和史学对于经学的精神依附。隋唐时期为适应大统一的政治需要,倡导儒、释、道三教并重,逐步实现了从汉学到宋学的承接转变;史学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途发展的基础上,离经自立并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科门类,史次于经、先于子的格局,在隋唐时期固化和定格。同时,史学也日渐摆脱与文学的纠缠,凸显自己的学科属性,巩固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实现了转折和创新。
-
中国经史关系通史·先秦两汉卷汪高鑫,马新月 著先秦两汉是中国经史之学的形成、兴起阶段,此时期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经学、史学著述。先秦五经具有史籍属性,蕴涵丰富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思想;而汉代经史之学虽然在实践中出现了分离,却也形成了以经解史与以史解经的普遍现象,并且影响了此后中国经史之学的发展路径和基本方式。本书以先秦五经、两汉史籍及经师经解为依据,系统归纳了本时期经史之间的这一内在关联以及演变规律。
-
史通笺注刘知幾 著,张振珮 笺注唐刘知幾《史通》,对《史记》《汉书》等历朝史著,首次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全面总结史书编纂体例、评议史家学术成果。其内篇讨论史书体例、史料采集、作史原则,外篇总结史官制度、史籍源流,杂评史家得失。《史通笺注》以源于宋本的明万历张之象本为底本,吸收了如陆深、张鼎思、郭延年、陈继儒、黄叔琳、浦起龙、纪昀、卢文炤、孙毓修、顾广圻、程千帆等各家之校勘成果,详注有关知识背景、知幾用意,各篇前有解题,注意从史学理论角度,总结全篇要旨。末附有关刘知幾生平履历,及《史通》历代序跋品评等的多种附录。
-
新定三礼图聂崇义 著,丁鼎,孙蕴 校《新定三礼图》,为宋代人编写的礼图类专题著作,是宋代学者聂崇义参考当时尚流传于世的六种三《礼》图著作撰写而成,目前,宋代以前的礼图类著作均已亡失,聂氏此书为我们了解古代礼图研究情况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史料。书中收图凡380余幅,每幅图都附解说,引经据典,分类阐释《周礼》《仪礼》《礼记》中涉及的冠冕、服饰、弓射、旌旗、器物、宫室等,对当代人理解古代繁复的礼仪活动很有帮助。为了方便读者使用,点校者对原书文字做了全面校勘,对疑难字词加以注释,对生僻字做了现代注音。
-
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交往纪宗安,刘永连 编《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交往》是中央统战部为在新时代加强海外统战工作实施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编写目的在于让留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发展与中外文明交往的历史,尤其是了解历史上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且密切的关系,了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联动世界各国、与世界各国共荣共生的对外关系理念和积极态度,了解中华文化在五洲四海传播和影响的重要历史地位。本教材既要讲清中华文化的特质和内涵,更要突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积极影响和突出地位。本教材主要讲述丝绸之路产生、发展和繁荣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中华文明与其他各区域文明不断交往、融合的历史。从时间上说,起于史前时代中外文明交流始有曙光之时,经历漫长和复杂变幻的古代历代王朝,穿越大航海时代及近代百余年,直至当代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外关系新时代。从内容和形式上讲,本教材利用考古发现和典籍文献以及近现代档案等各种史料,讲述历史上中国与域外各国之间所开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以及大小事件及其内在发展线索。本教材是一部针对留学生编写的思政教材。由于中外文明交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分主次。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教材采取以时代主线与重要问题相结合的编纂体例,全书按时代顺序设置十五个专题,分为上、卞两编。上编“古代的中外文明交往”。从第一章至第七章,讲述宋元以前丝绸之路与中外文明交往的典型专题事例,主要内容有:人类文明的肇始与交流;丝绸之路的形成、拓展与变化;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及东亚世界的紧密联系与影响:从人员交往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碰撞,从中外宗教文化的交流到丝绸之路上的耀眼明珠——敦煌石窟与敦煌艺术,等等。下编“近代以来的中外文明交往”。其中第八章至第十三章,讲述明清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外政治、经贸、文化关系,具体包括大航海时代开启后中国与世界的密切交往,典型事例有传遍世界的中国茶、惊艳世界的外销瓷、风靡西方百年的“中国热”,近世中西方文明的冲突和影响等。第十四章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线索,同时重点介绍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外交往和文化交流。第十五章介绍了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结出的硕果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以及其形成的背景和包含的内容。书后附有“一带一路”大事记(2013—2020)和阅读参考书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余时间修读。本教材的内容结构既保障学生能了解中外文明交往历史概观,又选择性地深入剖析重大历史问题,加深学生对中外文明交往历史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