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上海老画报周利成 著时间跨度上至晚清,下至新中国成立,这60余年正是中国陷于风雨飘摇的危急动荡年代,外敌入侵、内乱频仍、民不聊生的年代,同时又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励精图治、争取独立与民主的年代。在如此纷繁多变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画报,自有其独特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收藏价值。收录的120余种画报中,如北京的《丁丁画报》《美美画报》《戏世界》《晴雨画报》《星期画报》《霞光画报》,天津的《银镫画报》《醒狮画报》《天津乐报画报》《中南报星期六画报》《玲珑画报》《青春画报》《小快报》,以及上海的《春色图画半月刊》《歌星画报》《都会大观园》《咖啡味》等20余种画报,均为首次与世人见面。因此说,《北京老画报》《天津老画报》《上海老画报》不仅是图文并茂、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而且还填补了中国画报史研究的空白,是研究中国出版史、中国新闻史、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工具书。
-
韩信年谱华炜,何爱临 著韩信是汉初关键人物。有关韩信的研究涉及政治、军事、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此外还包括韩信的军事理论、文学创作、诗词文章、地方史志、当代价值等,意义重大。然而,秦汉重要的人物年谱,在目前史学研究上几乎为一空白,主要原因是历史久远,加上资料的缺失,系统基础研究甚少。其研究难度可想而知。而《韩信年谱》在这样背景下,克服重重困难,写作而成。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外部韩信年谱。《韩信年谱》的结构方式,以时事、行状和考释出现。该书意在引起史学界对淮阴侯韩信多的关注,提供一本韩信人物研究的基础书籍,有利于帮助人们多好地展开对韩信系统性地了解、认识和研究。
-
老画报人物志周利成,康慧丽 著《老画报人物志》笔者本着“旧人新事、旧事新人”的原则,从“旧闻”中找“新闻”,细数往事,澄清历史。撷取画报中的文字、图片,还原了一段段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一个个小细节,记录了众多历史风云人物大命运中的生活小片段,纪录片式地回放了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场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展示民国人物的悲欢离合、曲折命运、趣闻逸事。每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参阅相关档案、报纸和文献资料,加以必要的整理、考证、补充,保持原作者的文风,文字或辛辣尖锐,或轻松幽默,或平实朴素。让这些尘封已久的老画报重获新生,发挥它们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将这笔珍贵的资源与读者共享,也为读者开辟一个了解历史的新渠道。画报中的资料或许不够完整、系统,记事不够准确,甚至观点有些偏颇,但它却能让历史更加立体,更加精彩,更加有趣。这便是笔者撰写《老画报人物志》的目的所在了。
-
唐研究叶炜《唐研究》創?k多年來一直是國內隋唐史、中古史研究?I域的重要?W?g期刊,主題涉及中古?r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本卷為第二十八卷,重?c討論中古?r期的文本著作?c書籍文化,涵盖中国古代書籍的?b幀、重要史籍的史源、版本形?B、傳播特徵等問題,收錄專題論文10篇;其他論文12篇,涉及唐代均田制的等級性、唐律法理?c身份制、“戶”的內涵、高宗睿宗?r期的唐代政局的重要問題等,?H具參考?r值;書?u7篇,對近年來出版的重要?W?g著作?M行了?W?g上的介?B?c?u?r;書末附有2002年唐史研究書目。總?w而言,本書是一部具有較強?W?g性、前沿性的史?W研究集刊。
-
大唐雄风之凌烟阁孔欣文稿记述从公元618年李渊长安称帝,到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之前,一百三十七年间的唐朝阶段史。条分缕析其如何由太原一隅发展为横跨东西,幅员达一千三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强大王朝,从时间、空间和人物动态发展等方面,再现唐朝开疆拓土、威服海外的进取历程。
-
李煜滕毅 著本书不是单纯的人物传记,也不是历史传奇,而是对大环境背景下的家国命运与情怀的中肯评判。五代十国时的南唐,经李昪、李璟两代君王的休养生息,经济、社会、文化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既是历史人物,也是文化人物。南唐的历史,因他的文化身份而得以彰显;他的词作,又因为亡国之君的命运而更加动人。 全书将重现李煜生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找寻其多才多艺、多愁善感和人生悲剧的起点;也着笔于南唐繁华的人文景象。在嗣位后、降宋前,偏安江南的十多年中,李煜虽然由于文人习性,耽于享乐,但他和大小周后凄婉的爱情也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也曾尝试改革,试图保全南唐的社稷,其仁厚的品性和施政风格,也得到了南唐百姓的认可,但在历史洪流和时势面前,还是沦为悲剧人物,成为亡国之君。
-
谁杀了秦始皇唐山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中国古代社会,即便是富可敌国的人物、至高无上的帝王,也难逃疾病的困扰。从秦始皇求仙问药开始,那些凭一己之力即可左右历史发展的关键人物,就开始与疾病抗争。本书从病学角度入手,探讨疾病、丹药与历史动荡之间的联系,以及疾病和关键人物面对疾病做出的抉择引发的连锁反应。人人都会得病,疾病深深嵌入历史,只是我们常从当代医学的角度看问题,忽略了疾病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作者尝试把历史记载中疏忽的细节挖掘出来,为读者认识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中国的历史之路伊懋可伊懋可在《中国的历史之路》(或译《中国历史的模式》,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1973)一书中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论述:中华帝国为何能长期维持统一而没有像罗马帝国那样最终分裂?中国如何执中世纪各国经济之牛耳,并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国家?古代中国如何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从落后于欧洲到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1600—1700 年又远远落后于欧洲大多数地方?作者提出了“高水平平衡陷阱”理论。他认为传统后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已达到没有工业-科学投入情况下的极限,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农业剩余产品递减,人均收入和人均需求下降;劳动力越来越便宜,而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昂贵;耕作与运输技术已高度完善,难以再做简单的改进。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已经没有足够多的剩余来购买新技术,而且这种所谓高水平的发展也抑制了对新技术发明的需求。伊懋可认为“高水平平衡陷阱”是对中国文明之所以出现技术停滞,并且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一种充分解释。
-
康熙大帝阎崇年康熙大帝(1654—1722),姓爱新觉罗氏,名玄烨,8 岁继位,在位61 年,是清朝第四任皇帝。康熙大帝开创了“康熙盛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历史的典册上,他与几乎同时代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法国君主路易十四齐名,位列国际名君,声名远播世界。阎崇年先生是清史大家,将学术的谨严与电视讲座的生动完美结合,以26讲的篇幅全面介绍了康熙皇帝起伏跌宕的人生,特别是61年的执政经历。康熙不但是千年一帝,与同时代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法国君主路易十四齐名,位列国际名君,声名远播世界;同样也是一个平凡的有血有肉爱孝爱祖母的孙辈、挚爱皇后后妃的丈夫、慈爱儿女的父亲。
-
中国近代史蔣廷黻《中国近代史》(精装版)中用四章分别描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强的四个选择,重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画卷。在《剿夷与抚夷》中,作者分七节讲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贸易制度,分析为什么中国没有在工业革命大航路发现后跟上世界步伐的根本原因。在第二章,作者以《洪秀全与曾国藩》为题讲内忧内患,批评洪秀全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王朝。在曾国藩领导湘军与洪秀全太平军交战的时候,中国又遇到了一次与英法联军的对峙,依然无法战而胜之,只好受尽屈辱后开始一个新的历程,向西方学习。在第三章,作者专讲《自强及其失败》,实际上就是描绘从1860年开始的三十年洋务新政的全景。第四章即末尾一章《瓜分及民族之复兴》中,用六节篇幅讲述1895年之后至1930年初期的中国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