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保卫新疆之战陈跃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西汉开始,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清代顺康雍年间,准噶尔部控制新疆。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俘虏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统一新疆。乾隆二十三、二十四年(1758、1759),清军先后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及大小和卓叛乱,中国西部国界得以确定。此后,清政府对新疆实行了系统化的治理政策。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立伊犁将军,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府体制。这使新疆有了60余年统一而安定的局面,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然而,清政府未能翦除和卓后裔势力,也未能从根本上变革新疆宗教信仰,新疆“白山派”信众仍严重迷信和卓,并在和卓后裔的蛊惑、煽动下一再发动叛乱。张格尔之乱、玉素普之乱、七和卓之乱、倭里罕之乱等和卓后裔叛乱给新疆造成了巨大伤害。清政府在平定上述叛乱后均进行善后处理,但未能变革军府体制,社会治理仍存在严重弊端。同治四年(1865),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趁新疆内乱而侵入新疆喀什,后又攻占天山以南及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残暴统治新疆达12年之久,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同治十年(1871),俄国悍然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我国西部边疆遭遇严重危机。光绪四年(1878),左宗棠率军消灭阿古柏政权。四年后(1882),收复被俄国侵占10年之久的伊犁地区。光绪十年(1884),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立行省。这是清政府治理新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更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体制的重大创新。新疆建省实现了新疆与内地的一体化发展,伊犁将军权力锐减,伯克制被废除,新疆地方政务由各道、府、厅、州、县办理,赋税制度与内地相同,移民实边政策更加优惠,文化教育在全疆开展。这些举措有力地维护了我国西部边疆安全和领土完整。促进了西部边疆建设,增进了新疆各民族间联系,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深度发展。
-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庄奕杰著,赵洪雅 译本书的时代背景设定为两汉之际,新莽天凤四年(公元17年)。在史料基础上构建故事,以文学性手法呈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一方面,朝代虽已更替,但西汉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国力强盛的印迹犹在;另一方面,在各色人等的生活中,有喜悦,也有烦恼;有憧憬,也有惆怅;有艰辛,也有收获。通过本书,与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中国古人“共度”十二个时辰,沉浸式体验古代中国的日常生活。
-
乱世出枭雄南门太守 著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弄权,黄巾赤地。乱世之下,群雄并起,枭雄辈出,何进在前,董卓继后,袁绍相接,曹操崛起,吕布扬声,刘备传名,孙坚征伐,孙策东还,孙权霸图,孔明躬耕,进献良策。 \n群雄并逐,枭雄相争,乱世之中,中原大地涌现出许多逆袭传奇的人物,其中最为突出的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等。 \n曹操,原本为宦官之后,其貌短丑,但凭借“唯才是举”的人才方略,广收天下英才,武将如林,谋士成群,最终统一北方。虽南征败还,然关中得手,又联吴伐蜀,奠定了曹魏帝国。 \n刘备,本是一个没落宗亲,以贩履织席为生,然而凭借以人为本,广收天下之心,义结关羽、张飞,任用赵云、黄忠、马超等忠勇之士,南征北战,立足荆州,西图巴蜀,终成蜀汉大业。 \n孙权,七岁而孤,十八岁掌权,文用张昭、鲁肃,武用周瑜、陆逊,联蜀抗魏,借魏伐蜀,后又盟蜀图存。在三国之中,成为存续时间最久的一国,成就江东基业。 \n诸葛亮,南阳布衣,躬耕陇亩,而计分天下,联吴抗曹,西图荆益,三出祁山,五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成一代贤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n司马懿,本欲归隐,在曹操强征下不得已而出仕,然仕而不用,且数度被夺,仍“忍不可忍”,一朝奋发,开创新格局,终为“三家归晋”奠定基础,成为西晋帝国的奠基人。 \n \n
-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简.T.梅里特 著《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创作了一部优雅的商品史,本书将茶叶放置在更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用令人信服的分析描述了18世纪北美地区的茶叶消费,并描述随之产生的经济与社会现象。在书中,茶叶随着贸易公司的推动和市场潮流的发展成了一种典型的全球贸易商品。而英国与东印度公司利用自己的全球贸易能力,并且用巧妙的市场策略和加勒比地区充分的糖供应能力,将北美变成了茶叶的重要消费市场,使得美国消费者渐渐习惯了这种饮料,也使茶从一种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而这一必需品也成了影响北美经济与社会的重要符号。
-
明清史评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本书共收录文章15篇, 包括专论11篇、学术人生1 篇、书评2篇、学术动态1篇 。作者均为当今明清史研究 领域 外的名家、专家, 文章既聚焦于热点论题,也 有新的发现与开拓,代表了 当今学界有关这一领域特别 是以江南为中心的明清史研 究的前沿水平。
-
守正与创新佳宏伟2019年6月15—16日,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学研讨会”,来自国内外60多所高校的教师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分享交流新形势下“纲要”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问题,介绍各高校“纲要”教学工作的方法、经验,提出客观的意见和建议。本论文集即来源于此。全书收录20篇文章,共分三个部分:“教学与理论”“教学与方法”“教学与历史观”。
-
《伦敦新闻画报》中的中国人张建斌本书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本书从《伦敦新闻画报》(1842—1912)的3696期、近7万版档案中精选有关中国报道的图像资料,以大大小小的鲜活人物为视角,以历史时代与事件为坐标,构成“时代变局下的统治者”“影响国运的权臣大吏”“外忧内乱下的九州”“山河破碎下的人间万象”“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五个主题篇章。
-
中国画在西方秦晓磊 著本书择取美国5大博物馆(大都会、弗利尔、波士顿、纳尔逊-阿特金斯、克利夫兰)收藏的66幅中国画珍品,如《北齐校书图》《历代帝王图》《捣练图》《照夜白图》《明皇幸蜀图》等如雷贯耳却又难得一见的国宝巨迹。 本书作者秦晓磊既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又就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画展讲解员了。在本书中,秦晓磊从画家生平、创作背景、艺术价值、流转始末等方面解读画作,并穿插了画史知识和上述博物馆的建馆史以及建立中国古代绘画收藏体系的过程。配合着高清全彩大图和可180°平铺的大开本,此书作为中国画欣赏的入门书,专业、系统又轻松。 由忽视到竞相购藏,由受日本审美影响到立足于中国审美,再到精心构筑欣赏中国画的空间……海外博物馆对中国画收藏体系的建立过程,就是一部西方对中国画的接受史。 国宝的流失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伤痛,但中国画在西方被越来越看重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那是中华古代文明不可遮蔽的璀璨光芒。 让我们跟随本书,探访中国人流落海外的66个精神故乡。
-
西周王室赏赐礼制研究景红艳 著《西周王室赏赐礼制研究》一书,以传世文献为主要依据,结合金文材料和考古成果,分别从封建赏赐、册命赏赐、祭祀赏赐、战争赏赐、朝聘赏赐五个方面入手,对各类赏赐礼的主要内容、主要特征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发挥的功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究,不仅全面揭示了西周王室赏赐礼制的主要内容和在国家政治生活动发挥的作用,各类赏赐礼制之间的政治关系和作用,同时还对西周王室赏赐礼制产生、发展、衰微的历史轨迹及内在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
后秦史尹波涛 著后秦是淝水之战后羌人姚苌以关中地区为中心建立的割据政权。自公元384年四月姚苌在渭北马牧起兵,至417年八月东晋军队攻占长安、姚泓出降,后秦共历三主,存续34年。在极盛时期,后秦与北魏、东晋呈鼎足而立之势,在十六国后期具有重要地位。 本书主要叙述后秦政权的历史,包括“建国前史”“建立与兴盛”“衰落与灭亡”及“政权结构”四个部分。在尽可能全面吸收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通论与专论相结合,在叙述后秦兴衰的基本过程之外,对建立后秦政权的姚氏集团在前、后赵及前秦政权统治下的活动,后秦建构自身正统的事迹及其政权结构等专题开展了研究。在处理史料时,在关注其叙事真实性的同时,亦重视制作过程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