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
卿云读史老张 著“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本书是著名媒体人、文史作家读史老张,从一个复旦老校友的视角,所拾取的散落在时光中、关于复旦的历史碎片。本书共收录文史散文近40篇,分“往事”“列传”“地理”“手记”四编,讲述马相伯、李登辉、陈望道、苏步青、谢希德等杰出复旦人的故事,复旦人辗转徐汇、吴淞、江湾、贵阳、北碚等地筚路蓝缕、艰辛办学的历史,以及复旦永久校基附近之江湾、杨浦地区的过往。本书穿插大量历史图片、实地摄影,另附人物小传,引领读者感受百年名校的独特魅力和复旦人的情怀。
-
思政课王斐 编本书以“精日”现象为切入点,分析导致该现象产生的错误历史观的特点和成因。作者从抗战题材电视剧、电影、小说和历史普及读物等方面探究抗日战争历史记忆形成的机制,考察抗战历史记忆与抗战史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书中还搜集、整理了十四位抗战老兵的口述史,同时收录了多名参与口述史工作同学的心路历程,为读者呈现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思政课”。
-
盛世暗面徐鑫 著该系列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基础,结合作者二十余年的陵寝现场调查和研究心得,为您解读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的风水与建制、历史与隐秘、被盗与清理等,折射出清王朝的起源、发展、辉煌和衰落。一生功德隆盛的康熙帝因“风寒”溘然长逝,引发后人无限猜测。他入葬的景陵在建筑规制上有诸多首创,却屡经风雨多灾多难,甚至被毁棺抛尸,令人唏嘘。本书将探索康熙帝景陵的种种秘事及其不解之谜。
-
张居正与万历皇帝樊树志 著张居正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文化名人。他在明朝万历年间领导的改革,雷厉风行,大刀阔斧,一举扭转了持续走下坡路的颓废政局,功勋卓著,彪炳史册。这是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他的了解。他死后,皇帝翻脸不认人,说他“专权乱政”“谋国不忠”,甚至想对他“斫棺戮尸”。政治嗅觉特别灵敏的官僚随声附和,乘机落井下石。 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的一代名臣,从高耸的云端跌落下来,竟然成了社稷罪人,这是为什么?背后究竟有什么玄机?明史大家樊树志先生带您探索问题的答案。
-
李杜韩柳的文学世界李芳民 著李白、杜甫、韩愈与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影响深远。本书注重对作品的体贴、史事的发微和文化史的拓展,围绕他们的人生遭际、政治理想、个性品格、家世家风以及文学创作,对其文学世界进行了新的挖掘,揭示了四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贡献与现代意义。附录四篇文章,分别对张九龄、岑参、李商隐和苏东坡的生平或作品,进行了新的考证和阐发,严谨独到。
-
《北洋官报》研究都海虹 著本书描摹了《北洋官报》的全貌,指出其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待再认识、再评估。《北洋官报》结束了中国古代邸报的历史,开启了现代化官报的历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展现了《北洋官报》的办报目的,并阐释了其与清末新政及袁世凯利益集团的关系。通过对报纸外在形态、发行方式及渠道、栏目设置、新闻及评论的详细介绍,说明《北洋官报》已脱离古代邸报的样态,具备了现代媒介传播的部分功能。它促进了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
-
文艺复兴简明的文艺复兴小史[英] 彼得·伯克 著,张宏 译文艺复兴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保有不朽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杰出之士,从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到但丁和蒙田,无不创作出了惊才绝艳的作品。这一“文化奇迹”究竟如何兴起,又如何走向消亡?在本书中,文化史名家彼得·伯克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和优美的文笔,对文艺复兴做了精彩介绍。他有力地挑战了布克哈特等人的传统观点,即文艺复兴主要发生在意大利,是自觉发生的,并且与所谓“黑暗中世纪”截然断裂。相反,他强调了中世纪传统的“延续”,强调了古典形式和价值对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地区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创造性适应过程。
-
宋徽宗任崇岳 著从天才艺术家,到囚徒天子,是咎由自取,还是历史的误会? 从繁华汴梁,到凄苦五国城,褪去黄袍后,他又如何走完这一生? 本书以宋徽宗的人生历程为主线,勾勒出北宋末年风雨如晦的历史场景。也通过对宋徽宗等一个个人物形象的描述,揭示出北宋覆亡的潜在原因。 本书是历史与文学的高度结合。作者在全面掌握和吃透史料的基础上,披沙拣金,反复斟酌,以文学之笔触写历史之秘辛,叙事畅达,语言简洁,故事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贴近大众读史需求。
-
大宋开国范学辉 著本书是一部通俗类历史读物。范学辉教授以北宋开国六十年(960-1020)为时限,为读者展示了北宋开国史上的精彩片段和生动细节,剖析了宋代历史发展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作者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融合自己的考证,用通俗风趣的语言,给大家讲述这段历史,不是“抄史料式”的转述,而是颇有深度的分析。譬如“陈桥兵变”,作者对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还原,特别是人物的关系,每个人在事变中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何等作用都进行了分析。最大程度达到了阅读的通俗性和历史考证的可信度完美结合。
-
面向西方的书写李珊本书以近代中国历史演进为基本的时间线索,从整体上追溯近代华人英文著述的发展脉络。作者在整理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华人英文著述书目的前提下,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内集中出现的不同写作主题,以期呈现清末以来华人用英文进行写作及翻译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之大略面貌,并且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作家本人的身份及写作的具体语境,对不同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英语著译文本进行个案分析,把握其中所包涵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呈现形式,由此探讨这些作品的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价值,发见其间所折射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幽微曲折之处。